扩散板支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750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扩散板支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扩散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透明的平头锥形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为支撑面,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径从其底部向其顶部逐渐减小,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周面设有由多个网点构成的网点区域;灯,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该扩散板支架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灯,灯的光线经过容置腔进入支架本体中,此时经过一次折射,使光线范围增大,再经过支架本体的外周面上的网点区域向外散射,从而将原本规律分布的光线散射化,从而可以破坏支架本体内部的全反射,使得更多的光线可以从支架本体的外周面出射,进而消除了支架影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散板支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扩散板支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支架起到支撑扩散板、维持混光距离的效用,LED光能到达支架表面,会改变原有的传播路径,进行二次分配:部分光能反射回背光腔体、部分光能进入支架内部进行全反射,所以支架体的透射光能强度远远小于入射光能,导致支架顶部四周会形成支架影;支架顶端光线缺失,导致黑点现象;传统的支架为了优化光学效果,顶部采取尖角设计,当模组受力,支架和扩散板点、面碰撞,易导致扩散板破裂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散板支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支架顶部四周形成支架影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扩散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透明的平头锥形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为支撑面,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径从其底部向其顶部逐渐减小,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周面设有由多个网点构成的网点区域;灯,所述灯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作为上述扩散板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置腔为椭圆锥形。作为上述扩散板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置腔的竖直轴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竖直轴线重合并且穿设所述灯的几何中心。作为上述扩散板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在所述容置腔的外侧连接有固定脚。作为上述扩散板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脚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脚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两侧。作为上述扩散板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固定脚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上述扩散板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固定脚均由有机玻璃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扩散板支架;PCB板,所述扩散板支架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扩散板,设置在所述扩散板支架的顶部。作为上述背光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PCB板上设有插槽,固定脚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扩散板支架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灯,灯的光线经过容置腔进入支架本体中,此时经过一次折射,使光线范围增大,再经过支架本体外周面的网点区域向外散射,从而将原本规律分布的光线散射化,从而可以破坏支架本体内部的全反射,使得更多的光线可以从支架本体的外周面出射,进而消除了支架影现象。该背光模组采用了上述的扩散板支架,并在扩散板支架的容置腔中设有灯,灯的光线经过容置腔进入支架本体中,此时经过一次折射,使光线范围增大,再经过支架本体外周面的网点区域向外散射,从而将原本规律分布的光线散射化,从而可以破坏支架本体内部的全反射,使得更多的光线可以从支架本体的外周面出射,进而消除了支架影现象;并且扩散板若受到压力可被扩散板支架支撑。该显示装置设有上述的背光模组后,不会有暗点问题,显示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扩散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本体;11-支撑面;12-容置腔;13-网点区域;14-固定脚;2-灯;3-PCB板;4-扩散板;5-背板;6-反射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扩散板支架,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扩散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扩散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灯2,支架本体1为透明的平头锥形结构,支架本体1的顶部为支撑面11,支撑面11为水平面,当扩散板受压接触支撑面11时,支撑面11能够与扩散板形成面接触,支架本体1的底部的直径大于支撑面11的直径,支架本体1的底部设有容置腔12,容置腔12的内径从其底部向其顶部逐渐减小,容置腔12内设有灯2,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设有由多个网点构成的网点区域13。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由有机玻璃制成,使支架本体1具有高透光性以及较好的力学性能。支架本体1的容置腔12中设有灯2,灯2的光线(箭头所示)经过容置腔12进入支架本体1中,此时经过一次折射,使光线范围增大,再经过支架本体1外周面的网点区域13向外散射,从而将原本规律分布的光线散射化,从而可以破坏支架本体1内部的全反射,使得更多的光线可以从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出射,进而消除了支架影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2为椭圆锥形。进一步,容置腔12的竖直轴线与支架本体1的竖直轴线重合并且穿设灯2的几何中心。需要说明的是,灯2发出的光线先到达容置腔12的表面,通过该表面折射,将原本120°左右的出射角度扩大至150°左右;光线从容置腔12出射至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后,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因为临界角C的存在,绝大多数的光线在支架本体1的内部全反射,只有少数光能可以出射,本实施例的支架本体1的折射率在1.49,其对应的全反射临界角C用由以下公式组可以计算:计算可得临界角约为42.16°。光线再经网点区域13的散射作用,将原本规律分布的光能散射化,从而可以破坏介质内部的全反射,使得更多的光能可以从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出射。通过控制网点区域13的网点密度,可以相对控制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和支撑面11的出光量:网点密度高的情况下,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的出光量相对较多,支撑面11的出光量相对减少;网点密度低的情况下,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的出光量相对减少,支撑面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散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为透明的平头锥形结构,所述支架本体(1)的顶部为支撑面(11),所述支架本体(1)的底部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的内径从其底部向其顶部逐渐减小,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设有由多个网点构成的网点区域(13);/n灯(2),所述灯(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为透明的平头锥形结构,所述支架本体(1)的顶部为支撑面(11),所述支架本体(1)的底部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的内径从其底部向其顶部逐渐减小,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周面设有由多个网点构成的网点区域(13);
灯(2),所述灯(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2)为椭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2)的竖直轴线与所述支架本体(1)的竖直轴线重合并且穿设所述灯(2)的几何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底部在所述容置腔(12)的外侧连接有固定脚(14)。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尤君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