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20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包括缠绕管主体,所述缠绕管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缠绕环,所述缠绕管主体的两侧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卡块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所述卡槽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缠绕管主体下端设置有钢条,所述钢条的下端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中间设置有木纤维板,所述木纤维板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具备较好的缓压效果,同时多管安装拆卸较为便利,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
本技术涉及缠绕管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
技术介绍
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由聚乙烯原料经螺旋缠绕焊接(搭接面上挤出焊接)制成,具有耐腐蚀、质量轻、安装简便、通流量大、寿命长等优点,可替代高能耗材质(水泥、铸铁、陶瓷等)制作的管材,属环保型绿色产品,然而现有的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缓压能力较差,当管内输送大流量液体时,易对管壁造成磨损,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现有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多管连接拆卸较为困难,通常采用焊接方式将多管固定连接,当单管出现故障时,检修较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包括缠绕管主体,所述缠绕管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缠绕环,所述缠绕管主体的两侧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卡块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所述卡槽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缠绕管主体下端设置有钢条,所述钢条的下端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中间设置有木纤维板,所述木纤维板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孔。优选的,所述卡块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卡块均匀分布于缠绕管主体的两侧,所述卡块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所述卡块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卡块与缠绕管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卡槽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卡槽对称分布于卡块的两侧,所述卡槽嵌于缠绕管主体的侧表面,所述橡胶套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橡胶套与卡槽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套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材料,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限位孔、卡槽对称分布于缠绕管主体的两侧,所述限位孔嵌于缠绕管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实现两组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插入固定。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通孔贯穿于卡块的内部,所述紧固螺栓与限位孔、橡胶套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实现对已固定的两组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进行加固。优选的,所述钢条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钢条均匀分布于缠绕管主体的内表面,所述钢条与所述缠绕管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增强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坚韧性。优选的,所述粘结层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粘结层对称分布于木纤维板的两侧,所述粘结层与缠绕管主体、钢条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缓冲孔均匀分布于木纤维板的内部,所述木纤维板与粘结层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粘结层的下端设置有防腐层,所述防腐层的材质为酚醛树脂,所述防腐层与粘结层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实现缠绕管内缓压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缠绕环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缠绕环均匀分布于缠绕管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缠绕环与缠绕管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对缠绕管进行加固和起到防滑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通过设置有卡块、卡槽、橡胶套及紧固螺栓的作用,具有便于安装拆卸的优点,在安装时,将两个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上的卡块插入对应的卡槽内,卡槽内的橡胶套减少卡块与卡槽之间为细缝,增大两个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之间的摩擦,提高牢固性,通过紧固螺栓和限位块的作用,使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卡块不能从卡槽内抽出,实现加固,同时该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通过设置有粘结层、木纤维板及缓冲孔的作用,具有缓压的优点,当缠绕管内运输大流量液体时,水压挤压管壁,木纤维板内压缩,缓冲孔被挤压,产生反抗力,从而减少水压对管壁的冲击,造成磨损,提高缠绕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缠绕管主体;2、缠绕环;3、卡块;4、卡槽;5、限位孔;6、紧固螺栓;7、橡胶套;8、钢条;9、木纤维板;10、缓冲孔;11、粘结层;12、防腐层;1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包括缠绕管主体1,缠绕管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缠绕环2,缠绕管主体1的两侧外侧设置有卡块3,卡块3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3,卡块3的两侧设置有卡槽4,卡槽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7,卡槽4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孔5,缠绕管主体1下端设置有钢条8,钢条8的下端设置有粘结层11,粘结层11的中间设置有木纤维板9,木纤维板9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孔10。卡块3的数量为若干组,卡块3均匀分布于缠绕管主体1的两侧,卡块3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卡块3的外形为矩形,卡块3与缠绕管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卡槽4的数量为若干组,卡槽4对称分布于卡块3的两侧,卡槽4嵌于缠绕管主体1的侧表面,橡胶套7的数量为若干组,橡胶套7与卡槽4之间为固定连接,橡胶套7的长度略大于卡块3,橡胶套7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限位孔5的数量为若干组,限位孔5、卡槽4对称分布于缠绕管主体1的两侧,限位孔5嵌于缠绕管上表面。限位孔5的内部设置有紧固螺栓6,紧固螺栓6的数量为若干组,通孔13的数量为若干组,通孔13贯穿于卡块3的内部,紧固螺栓6与限位孔5、橡胶套7之间为固定连接,对卡块3进行加固。钢条8的数量为若干组,钢条8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缠绕管主体1的坚韧性,钢条8均匀分布于缠绕管主体1的内表面,钢条8与缠绕管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粘结层11的数量为两组,实现防腐层、木纤维板9的固定,粘结层11对称分布于木纤维板9的两侧,粘结层11与缠绕管主体1、钢条8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缓冲孔10的数量为若干组,缓冲孔10均匀分布于木纤维板9的内部,木纤维板9与粘结层11之间为固定连接,粘结层11的下端设置有防腐层12,防腐层12的材质为酚醛树脂,可以提高缠绕管的使用寿命,防腐层12与粘结层11之间为固定连接。缠绕环2的数量为若干组,缠绕环2的外形为圆形,缠绕环2均匀分布于缠绕管主体1的外表面,提高缠绕管的摩擦性,便于运输,缠绕环2与缠绕管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在安装时,将两个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上的卡块3插入对应的卡槽4内,卡槽4内的橡胶套7减少卡块3与卡槽4之间为细缝,增大两个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之间的摩擦,提高牢固性,通过紧固螺栓6和限位块5的作用,使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的卡块3不能从卡槽4内抽出,实现加固,当缠绕管内运输大流量液体时,水压挤压管壁,木纤维板9内压缩,缓冲孔10被挤压,产生反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包括缠绕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管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缠绕环(2),所述缠绕管主体(1)的两侧外侧设置有卡块(3),所述卡块(3)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3),所述卡块(3)的两侧设置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7),所述卡槽(4)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孔(5),所述缠绕管主体(1)下端设置有钢条(8),所述钢条(8)的下端设置有粘结层(11),所述粘结层(11)的中间设置有木纤维板(9),所述木纤维板(9)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包括缠绕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管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缠绕环(2),所述缠绕管主体(1)的两侧外侧设置有卡块(3),所述卡块(3)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3),所述卡块(3)的两侧设置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7),所述卡槽(4)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孔(5),所述缠绕管主体(1)下端设置有钢条(8),所述钢条(8)的下端设置有粘结层(11),所述粘结层(11)的中间设置有木纤维板(9),所述木纤维板(9)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卡块(3)均匀分布于缠绕管主体(1)的两侧,所述卡块(3)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所述卡块(3)的外形为矩形,所述卡块(3)与缠绕管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卡槽(4)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卡槽(4)对称分布于卡块(3)的两侧,所述卡槽(4)嵌于缠绕管主体(1)的侧表面,所述橡胶套(7)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橡胶套(7)与卡槽(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套(7)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材料,所述限位孔(5)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限位孔(5)、卡槽(4)对称分布于缠绕管主体(1)的两侧,所述限位孔(5)嵌于缠绕管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龙刘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全能管业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