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000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填充有过滤层,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底部穿设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从所述排水口处伸出,所述池体的顶部预留有雨水滞留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滞留池施工时仅需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预制好的包裹透水土工布的透水砼块置于设计好的位置,第二步即可填充过滤层级配填料,将3道工序缩减为1道,大幅缩减施工时间,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取消了隐蔽的排水层、过渡层施工,更能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物滞留池的水文水质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
本技术涉及生物滞留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
技术介绍
生物滞留池又称雨水花园或生物入渗池,是海绵城市建设、城市低影响开发通用的技术措施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地形和土壤条件下,旨在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共同作用从而滞蓄、净化径流雨水,其水质净化、径流削减效果在美国、澳大利亚及其他发达国家获得广泛认同,且其具有可控性高、工程化特点明显的优势。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生物滞留池常规结构形式由上至下依次为表面蓄水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该结构形式的生物滞留池以《美国马里兰州PrinceGeorge’sCounty生物滞留设计手册》、《美国缅因州雨水最佳管理措施设计手册》、《澳大利亚蒙纳仕大学生物滞留池设计指南》等为指引,在污染物削减、径流控制方面效果显著。但在昆山、连云港等地海绵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生物滞留池排水层、过渡层和过滤层需逐层填充、压实、找平、控制标高,且在填充填料之前还需敷设排水管道,施工程序繁琐、施工时间长、施工要求高,施工成本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亟需设计开发一种结构简单的生物滞留池,缩减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但同时又不降低生物滞留池水文水质效应的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在保证了原有的生物滞留池的效能的前提下,减少施工的复杂程度、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时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填充有过滤层,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底部穿设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从所述排水口处伸出,所述池体的顶部预留有雨水滞留区。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透水混凝土为C字型,所述穿孔排水管设置在C字型的空隙中。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过滤层由连续级配的粗砂、连续级配的中砂以及连续级配的细砂组成,其中粗砂、中砂、细砂的重量百分比为:5:2:3,并且在过滤层中添加体积比3%的营养土。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800mm。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透水混凝土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所述透水混凝土由骨料、水和水泥拌制而成,透水性能良好、空隙率可达到20%-25%、砼内部不连续空隙率达到15%-1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过滤层的上方种植有景观观赏植物。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穿孔排水管的开孔孔径为3mm,所述穿孔间距为20mm。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池体的上方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生物滞留池,不设排水层、过渡层,只在排水口设置透水土工布包裹的C字形透水混凝土、并在透水混凝土内设穿孔排水管用于排出径流,该结构形式生物滞留池施工时仅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预制好的包裹透水土工布的透水混凝土置于设计好的位置,第二步即可填充过滤层级配填料,将3道工序缩减为1道,大幅缩减施工时间,降低工程造价,同时没有了隐蔽的排水层、过渡层施工,更能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物滞留池的水文水质效应。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生物滞留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设置透水混凝土过渡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透水混凝土与穿孔排水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穿孔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池体;2、雨水滞留区;3、过滤层;4、透水土工布;5、透水混凝土;6、穿孔排水管;7、溢流管;8、过渡层;9、排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的一实施例,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为长宽高均为1000mm的正方体,所述池体1内填充有过滤层3,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透水混凝土5,所述透水混凝土5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透水土工布4,所述透水混凝土5的底部穿设有穿孔排水管6,所述穿孔排水管6从所述排水口处伸出,所述池体1的顶部预留有雨水滞留区2,所述池体1的上方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流管7,雨水从池体1的顶部进入到池体1中,从雨水滞留区2向下渗透经过过渡层3进入到由透水土工布4包覆的透水混凝土5内,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最终流入到穿孔排水管6中,排入到市政管道中。具体地,所述过滤层3由连续级配的粗砂、连续级配的中砂以及连续级配的细砂组成,其中粗砂、中砂、细砂的重量百分比为:5:2:3,并且在过滤层3中添加体积比3%的营养土,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层3采用的粗砂、中砂和细砂均为连续级配,而不是筛分成不同粒径范围的几档料,没有破坏天然的砂结构,所得混合料结构相比现有的配比更加稳定,更耐雨水冲刷,不会出现砂料流失造成的结构层破坏,进而导致渗透系数变大,水文水质效果下降的情况。具体地,为了保证生物滞留池的效能,本实施例中生物滞留池内的填充高度要达到800mm,本实施例中没有设置过渡层8和排水层9,为了达到生物滞留池的高度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3的厚度为800mm。由于过滤层3由粗砂、中砂、细砂组成,为了防止砂状颗粒堵塞透水混凝土,在透水混凝土5外包覆一层透水土工布4,用于过滤泥沙。参照图3所示,为了便于将穿孔排水管6从透水混凝土5中穿过,所述透水混凝土5设置为C字型,所述穿孔排水管6设置在C字型的空隙中,这样在安装时方便施工。具体地,所述透水混凝土5按胶凝材料分主要有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其中透水沥青混凝土强度较高、适用于非重载机动车道,但其造价较高且沥青可能带来二次污染,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混凝土5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所述透水混凝土5由骨料、水和水泥拌制而成,透水性能良好、空隙率可达到20%-25%、砼内部不连续空隙率达到15%-18%,设置在生物滞留池内部可顺利排出径流,且造价相对透水沥青混凝土较低,适用于生物滞留池。参照图4所示,所述穿孔排水管6的开孔孔径为3mm,所述穿孔间距为20mm,所述穿孔排水管6与市政管道连通。生物滞留池主要从三个方向判断生物滞留池的效能:水文效应、水质效应和植物生产情况,其中,所述水文效应决定生物滞留池的储水能力,所述水质效应决定生物滞留池的过滤能力,所述植物生长情况决定生物滞留池的适用情况。本申请不设排水层8、过渡层9,只在出水口设置透水土工布4包裹的C字形透水混凝土5、并在透水混凝5土内设穿孔排水管6用于排出径流,针对上述三种效能分别做了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填充有过滤层,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底部穿设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从所述排水口处伸出,所述池体的顶部预留有雨水滞留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填充有过滤层,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外侧包覆有一层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混凝土的底部穿设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从所述排水口处伸出,所述池体的顶部预留有雨水滞留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为C字型,所述穿孔排水管设置在C字型的空隙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设置透水混凝土排水层的新型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燕樊绿叶顾盛刘泷崔咏军傅大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