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小秋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开放式超净接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熟料袋栽食用菌的超净接种器装置,其特征是:把经改进后的传统式接种棒安装在全封闭漏斗型的菌种盒内、使与外界污染源完全隔绝,在外力的作用下,它能自行装进菌种,从底下有无菌空气保护的漏斗嘴管管腔中伸出打穴、接种、取消外力后,它又依靠弹簧力返回原位,与此同时,漏斗嘴管内的环状液浆喷嘴立即注出液浆把接种穴覆盖防污。故接种棒每重复往返一次,即可完成一次接种、封穴工序,操作简便快捷、可手工操作、亦可配套应用于机械化接种。(*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熟料栽培的无菌接种设备,特别是一种能够简化接种操作,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栽培接种用的食用菌固体菌种超净接种器。目前,国内外食用菌防污接种这方面的专用设备或装置主要有:1、超净工作台或超净接种车;2、接种箱或接种室;3、利用蒸汽或电炉、酒精灯火焰的无菌区间接种等。这些设备或装置都不同呈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超净工作台(车)的价格昂贵,接种箱或接种室的操作不便,对人体健康不利、效率低、蒸汽或电炉等无菌区间的防污性能不理想等。除此之外,上述设备或装置的使用,都存在着必须把打穴或取棉塞、取种、接种、封闭穴口或塞上棉塞等几道工序分解操作实施的缺点,因而影响工效。同时,上述设备亦难以实现机械化接种。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不但克服上述缺点,而且又集盛种,自动取种、打穴、接种、封穴功能于一身的开放式食用菌超净接种器;此接种器可手工操作,也可以配上相应的凸轮,输送带及动力装置,实现机械化接种。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如下方式完成的:把传统式接种棒改进后,安装在配套有防污无菌空气供给系统和防污无菌液浆供给系统的接种主体内,使接种棒在与外界污染源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依靠外力与弹簧力的作用往复工作,直接对需要接种的料筒(袋)进行打穴、接种,之后,随时注上一层无菌液浆将接种穴及周围封闭防污。其特点是接种棒每重复往返一次,即可完成一次接种,封穴工序、操作相-->当简便快捷,一人手工操作每小时可接200穴70袋以上,两人手工操作每小时可接1000穴300袋以上;可整天连续工作,能耗不超过一度电。如果给其配上相应的凸轮,输送带及动力装置、效率更高。以下将结合附图1、附图2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全部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纵向剖面示意图。在图1中,(1)是接种主体、(2)和(3)是与主体(1)相配套的无菌空气供给系统和封穴液浆供给系统,(4)是菌种盒四脚支架及其弹性工作桌板。现分述如下:参照图1。一、接种主体  接种主体(1)分为菌种盒、接种棒总成及起防污作用的漏斗咀管三大部份,可参照图2详细说明:(一)菌种盒  菌种盒(18)是一个漏斗型全封闭式的中空壳体,大小视设计功率要求而定,其上底设有菌种进料口(15)及相应的盖(16),菌种则由此进料口(15)在无菌空气的保护下按需要一次性装进。菌种盒上底中心处,留有一个直径40mm的螺母孔,用以拧进接种棒总成,菌种盒底下为起防污作用的漏斗咀管。接种棒总成,菌种盒与漏斗咀管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共同构成接种主体,此外,菌种盒外壳靠上底的一侧,有一个无菌空气接头(17)与无菌空气输送管道相接,无菌空气可由此进入,从进料口(15)输出,有效地保护菌种免受杂菌的污染。(二)接种棒总成  此部份为多组同一轴心的配合构件,可分为活动部份和固定部份加以陈述:活动部份为改进后的接种棒和使接种棒工作后返回原位的弹簧(13)。固定部份为弹簧外套(14)及其螺母盖(11)。接种棒由一根内外直径分别为13和14mm的铜或不锈钢管(10),配上相应的推杆-->弹簧垫兼推杆导向座(19)、活塞(20)、弹簧(9)、推杆(8)、弹簧压销(7)、铜管螺母盖(6)及推杆按把(5)构成。其中,铜管(18)与弹簧垫(19)成D13D/jd静配合,与活塞(20)成D13D/db动配合,与弹簧外套(14)套底的导向孔及其螺帽盖(11)的导向孔成D14Db/d动配合,推杆(8)与弹簧垫(19)的导向孔及铜管螺母盖(6)的导向孔成D5Db/d动配合。把上述的接种棒总成从菌种盒(18)上底的螺母孔中伸进拧紧,使其悬吊在菌种盒(13)内的中轴线上,铜管(18)的下端削成锋利的30°斜面同时使此斜面正对下述的阀门总成中轴线,并在铜管螺帽盖(6)上标明方向,且铜管(18)下端要与盒底要有一定的距离,当外力使铜管(16)向下推移时,下端空管部份在穿过盒内的菌种时,自行装满菌种,然后依靠铜管(18)下端的斜面把阀门球(26)挤向一边,从菌种盒底下的漏斗咀管管腔中伸出施行接种;当取消外力时,铜管(10)及阀门球(26)又依靠各自的弹簧力自动返回原位。弹簧外套(14)的内径为25mm,外径40mm,长150mm,它作为固定部份拧在菌种盒上底的螺母孔外面,其内的弹簧(13)由1.5-2mm的钢丝绕成,总压缩距要大于100mm。(三)漏斗咀管  菌种盒(18)底部的园管部份叫做漏斗咀管。主要起防污以及防止菌种掉下的作用。其内径上部份为15mm、中下部份为20mm,外径为40mm、长60mm。可分上中下三部份加以说明。上部  垂直于中轴线的“漏斗咀管”一侧,设一个螺母孔,用以拧上自动阀门总成,此自动阀门总成由内径为30mm大的阀门球滑动导向管(26),配上相应的阀门球(26),阀门弹簧(27),阀门球滑动导向管螺母(25)盖构成。平时阀门球(26)在阀门球弹簧(27)的反弹力作用下,处关闭状态,防止菌种自动掉下来,当铜管(10)向下推移时,其下端的斜面把阀门球(26)挤向一边,直至伸出漏斗咀管外施行接种。当铜管(10)取消外力时,阀门球(26)又自动处于关闭状态。-->中部  设一个无菌空气接头(21)与无菌空气输送管道相接、无菌空气由此接头(21)进入漏斗咀管内,并从漏斗咀管口(31)输出,有效地防止杂菌或带有杂菌的尘埃污染接种棒或菌种。中下部份的漏斗咀管外壳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上漏斗咀管壁削小后的延伸,此削小部份的外径规格要求,自上而下分别为30mm,25mm,未端成45°的环形锥面;外层是一个内径为30mm的外套盖(30)、盖底的中间有一个45°环形维面的园孔与内管壁未端的45°环形锥面相吻合,构成45°的环形喷咀(24),此园孔即为漏斗咀管管口(31);这样、两层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环形液浆压力室(23)和一个45°角的环形喷咀(24)。外套(30)对应于压力室(23)的一侧,设一液浆通道接头(29)、液浆即可由此接头(29)进入压力室(23),从环形喷咀(24)均匀地注出漏斗管口(31)外,把接种穴覆盖防污。外套(39)的上端一侧,还没有一个小螺母孔并配上相应的小螺钉(22)、用以松紧外套(30)对环形喷  咀(24)注出的液浆作适当的调整。二、无菌空气供给系统  此系统(2)包括电磁泵,空气过滤器及输送管道。主要作用是为菌种盒的进料口(15)及漏斗咀管口(31)提供无菌空气流,防止杂菌污染菌种及接种棒。图1中椭园型部份代表无菌空气过滤器,可用维尼纶棉花或普通未脱脂棉花填到两个硬质球形瓶中,其充填密度为1.2-1.5克/cm2,先把空气流用管道接入一个球形滤瓶经初级过滤后,通入装有0.1%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瓶底,再通入另一个球形瓶过滤即可。当然,也可用市售的烧结玻璃滤器之类,但价格较贵,且容易破碎。电泵的气流量要求用手放在菌种进料口(15)及漏咀管口(31),以能够感触到有气流输出为准。-->三、无菌封穴液浆供给系统,此系统(3)主要用于覆盖接种穴,可由市售黄油泵改进后(即在泵与手柄之间加装一根弹簧,以利于操作)供给,黄油泵内的无菌液浆可以是各种无菌或能够灭菌的速干无毒糊状物质(也可以是不干的糊状物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是用极细的煅石膏粉末,加入1%多菌灵溶液调成的糊浆。此糊浆的好处在于喷注在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由接种主体(1)及与之相配套的无菌空气供给系统(2),无菌封穴液浆供给系统(3),菌种盒四脚支架及其弹性工作桌板(4),共同组成的食用菌接种器。其特征是接种主体(1)的菌种盒(18)内部,在其上底的中心,固定悬吊着一支经改进后的传统式接种棒总成,此接种棒总成的金属管(10)的下端,削成30°的锋利斜面、离盒底40-60MM。此外,菌种盒底下有一个与菌种盒中轴线相同并与菌种盒相连通的“漏斗咀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个由接种主体(1)及与之相配套的无菌空气供给系统(2),无菌封穴液浆供给系统(3),菌种盒四脚支架及其弹性工作桌板(4),共同组成的食用菌接种器。其特征是接种主体(1)的菌种盒(18)内部,在其上底的中心,固定悬吊着一支经改进后的传统式接种棒总成,此接种棒总成的金属管(10)的下端,削成30°的锋利斜面、离盒底40-60MM。此外,菌种盒底下有一个与菌种盒中轴线相同并与菌种盒相连通的“漏斗咀管”。2、按照权利要求1规定的装置,接种棒总成是由弹簧外套(14)及其盖(11)、弹簧(13)、金属管(10)及其螺帽盖(6)、弹簧压稍(12)、弹簧垫(19)、活塞(20)、推杆(8)、推杆弹簧(9)及其压稍(7)、按把(5)构成。其特征是:金属管(18)与弹簧垫(19)成D13D/jb静配合,与活塞(20)威D13D/db动配合,与外套(14)套底的导向孔及其盖(11)的导向孔成D14Db/d动配合,推杆(8)与弹簧垫(19)的导向孔及金属管螺母盖(6)的导向孔成D5Db/d动配合。故接种棒的金属管(1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克服弹簧(13)的反弹力,穿过装在菌种盒(18)内的菌种,使金属管(10)下端的空管自行装满菌种,然后从菌种盒(18)底下的漏斗咀管管腔中伸出,施行打穴、接种工序,取消外力后,又在弹簧(13)的反弹力的作用下返回原位。3、按照权利要求1规定的装置,接种主体菌种盒(18)下面的“漏斗咀管”,其特征是漏斗咀管内腔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秋
申请(专利权)人:李小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