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6612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及车辆,该系统包括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和控制模块,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毫米波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包括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左前方位置、右前方位置、左后方位置、右后方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解决了现有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车辆四周存在盲区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自动驾驶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行车和泊车两大系统,行车系统所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三种;泊车系统包括广角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两种传感器。高速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在进行变道决策时,需要对车侧进行充分探测,确保此区域内没有其他交通参与者。激光雷达由于成本高、未满足车规要求,目前无法大规模应用;摄像头用于车头或车尾的目标探测没有问题,如果让摄像头看车侧的话,由于车速较快,车外景物会产生严重的拖尾现象,图像处理难度极大很难应用。现有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车侧存在盲区影响行车安全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车侧存盲区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包括: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和控制模块;所述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所述毫米波雷达包括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所述前侧毫米波雷达、所述左前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右前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左后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右后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和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左前方位置、右前方位置、左后方位置、右后方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车辆的左侧后视镜的底部;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车辆的右侧后视镜的底部。进一步的,在车辆左侧的前门的玻璃和左侧的后门的玻璃之间的中柱上设置第一沉坑,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第一沉坑内;在车辆右侧的前门的玻璃和右侧的后门的玻璃之间的中柱上设置第二沉坑,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第二沉坑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坑和所述第二沉坑内分别设置一塑料结构,所述塑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和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毫米波雷达的视角为140度。进一步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车辆的前方位置,采集车辆前方的视频数据;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方位置,采集车辆后方的视频数据。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数据融合控制器、决策规划控制器和执行控制器;所述数据融合控制器与所述毫米波雷达、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电连接,将所述毫米波雷达、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融合;所述决策规划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数据融合控制器和所述执行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制动控制装置和转向控制装置;所述执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制动控制装置和所述转向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任意所述的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包括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和控制模块;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毫米波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包括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左前方位置、右前方位置、左后方位置、右后方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实现车辆四周的雷达全覆盖,提高了行车安全和变道安全,解决了现有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车侧存在盲区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包括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和控制模块1,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控制模块1通过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包括前侧毫米波雷达21、左前方毫米波雷达22、右前方毫米波雷达23、左后方毫米波雷达24、右后方毫米波雷达25、左侧毫米波雷达26和右侧毫米波雷达27,前侧毫米波雷达21、左前方毫米波雷达22、右前方毫米波雷达23、左后方毫米波雷达24、右后方毫米波雷达25、左侧毫米波雷达26和右侧毫米波雷达27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左前方位置、右前方位置、左后方位置、右后方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具体地,毫米波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探测精度高和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可以满足对车辆四周进行详细感知探测要求,毫米波雷达靠自身发出电磁波和接收遇到障碍物而返回的电磁回波进行目标探测,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左前方位置、右前方位置、左后方位置、右后方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毫米波雷达配合检测车辆四周区域内的车辆,实现对车辆四周的区域全覆盖,有效消除车辆四周的盲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包括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和控制模块,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毫米波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包括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前侧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和控制模块;/n所述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n所述毫米波雷达包括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n所述前侧毫米波雷达、所述左前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右前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左后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右后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和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左前方位置、右前方位置、左后方位置、右后方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车侧盲区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七颗毫米波雷达和控制模块;
所述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
所述毫米波雷达包括前侧毫米波雷达、左前方毫米波雷达、右前方毫米波雷达、左后方毫米波雷达、右后方毫米波雷达、左侧毫米波雷达和右侧毫米波雷达;
所述前侧毫米波雷达、所述左前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右前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左后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右后方毫米波雷达、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和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左前方位置、右前方位置、左后方位置、右后方位置、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车辆的左侧后视镜的底部;
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车辆的右侧后视镜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左侧的前门的玻璃和左侧的后门的玻璃之间的中柱上设置第一沉坑,所述左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第一沉坑内;
在车辆右侧的前门的玻璃和右侧的后门的玻璃之间的中柱上设置第二沉坑,所述右侧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第二沉坑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沉坑和所述第二沉坑内分别设置一塑料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世民谭明伟冷长峰韩贤贤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