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5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包括注塑口,注塑口底部设置有动模,动模内部贯穿设置有注塑通道,动模底部设置有定模,定模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间块,动模与定模之间设置有注塑部,中间块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活动块内部螺纹插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一端设置有转柄;该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在注塑时,动模与定模能够紧密贴合,通过定位杆底部设置减震弹簧,提升注塑稳定性,通过设置导热孔、散热片、散热槽,在注塑过程中,热量能够很快向外部进行疏散,加快注塑冷却,减少注塑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
技术介绍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电池壳进行注塑,注塑模具一般适应于热塑性塑料加热成型,利用热塑性塑料的热熔原理,将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塑机将其注射进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冷却定型,打开模具取出塑料产品,注塑需要用到定模与动模,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将两个模芯具有凹陷处的一端相对,通过三通连接管将两个模芯连接形成一个组,再通过机械手将一个或者多个组放入到定模内,合模后注塑,目前3D打印技术也被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进行生产。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注塑模具在注塑时,很难将定模与动模稳定的紧密贴合,注塑完之后很难将定模与动模进行快速的分离,并且现有的注塑模具对电池壳模具进行注塑时稳定性不好,还有现有的注塑模具散热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以达到注塑时稳定性能好,散热效果佳较佳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注塑口,所述注塑口底部设置有动模,所述动模内部贯穿设置有注塑通道,所述动模底部设置有定模,所述定模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间块,所述动模与定模之间设置有注塑部,所述中间块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活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活动块内部螺纹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有转柄,所述定模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定模内部贯穿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中间块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热孔,所述中间块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导热孔一侧设置有散热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模底部设置有内径尺寸与定位杆外径尺寸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定位杆活动插接在所述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内部设置有内径尺寸与螺纹杆外径尺寸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活动插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杆呈L形,所述第一限位杆水平部分底部与注塑通道顶部贴合,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注塑通道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与定模底部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杆呈矩形四角分布,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4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弹簧上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下端与定模内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孔贯穿中间块壳体内部,所述导热孔的数量为4个,所述散热片对称分布在中间块两侧壳体内部,所述散热槽对称分布在中间块两侧壳体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通过设置定位杆,定模通过定位杆与动模对应卡接,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使注塑模具在注塑时,通过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对动模与定模之间进行加紧固定,使动模与定模紧密贴合,从而提升注塑稳定性,通过设置螺纹杆与活动块螺纹连接,通过手动转动转柄,注塑完之后方便将定模与动模进行快速的分离,另外通过在定位杆底部设置减震弹簧,提升注塑时定模减震性,使注塑模具在注塑时更加稳定。2、该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通过在中间块壳体内部设置导热孔、散热片、散热槽,使注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热量能够很快通过导热孔、散热片、散热槽向外部进行疏散,加快注塑冷却,减少注塑等待时间,提高成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塑口;2、动模;3、注塑通道;4、定模;5、中间块;6、注塑部;7、活动块;8、第一限位杆;9、第二限位杆;10、螺纹杆;11、转柄;12、安装槽;13、轴承;14、定位杆;15、减震弹簧;16、导热孔;17、散热片;18、散热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包括注塑口1,注塑口1底部设置有动模2,动模2内部贯穿设置有注塑通道3,动模2底部设置有定模4,定模4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间块5,动模2与定模4之间设置有注塑部6,中间块5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块7,活动块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8,活动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9,活动块7内部螺纹插接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一端设置有转柄11,定模4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13,定模4内部贯穿设置有定位杆14,定位杆14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5,中间块5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热孔16,中间块5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片17,导热孔16一侧设置有散热槽18。本实施例中,动模2底部设置有内径尺寸与定位杆14外径尺寸相适配的凹槽,定位杆14活动插接在凹槽内,动模2通过定位杆14与定模4固定连接;活动块7内部设置有内径尺寸与螺纹杆10外径尺寸相适配的螺纹孔,螺纹杆10活动插接在螺纹孔内,螺纹杆10与活动块7螺纹连接传动带动活动块7水平移动;第一限位杆8呈L形,第一限位杆8水平部分底部与注塑通道3顶部贴合,第一限位杆8与注塑通道3顶部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杆9与定模4底部滑动连接,对动模2与定模4之间进行夹紧;定位杆14呈矩形四角分布,定位杆14的数量为4个,使动模2与定模4紧密卡接在一起,提升稳定性;减震弹簧15上端与定位杆14固定连接,减震弹簧15下端与定模4内壁固定连接,对定模4产生的震动缓和吸收,提高减震性能;导热孔16贯穿中间块5壳体内部,导热孔16的数量为4个,散热片17对称分布在中间块5两侧壳体内部,散热槽18对称分布在中间块5两侧壳体内部,热量通过导热孔16、散热片17、散热槽18向外部进行疏散,加快注塑冷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定位杆14,定模4通过定位杆14与动模2对应卡接,使用者首先将动模2通过定位杆14卡接将动模2固定放置在定模4上方,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8、第二限位杆9,通过转动转柄11,螺纹杆10与活动块7螺纹连接转动,带动第一限位杆8、第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口(1),所述注塑口(1)底部设置有动模(2),所述动模(2)内部贯穿设置有注塑通道(3),所述动模(2)底部设置有定模(4),所述定模(4)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间块(5),所述动模(2)与定模(4)之间设置有注塑部(6),所述中间块(5)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8),所述活动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9),所述活动块(7)内部螺纹插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一端设置有转柄(11),所述定模(4)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13),所述定模(4)内部贯穿设置有定位杆(14),所述定位杆(14)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5),所述中间块(5)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热孔(16),所述中间块(5)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片(17),所述导热孔(16)一侧设置有散热槽(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口(1),所述注塑口(1)底部设置有动模(2),所述动模(2)内部贯穿设置有注塑通道(3),所述动模(2)底部设置有定模(4),所述定模(4)顶部固定连接有中间块(5),所述动模(2)与定模(4)之间设置有注塑部(6),所述中间块(5)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8),所述活动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9),所述活动块(7)内部螺纹插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一端设置有转柄(11),所述定模(4)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部固定安装有轴承(13),所述定模(4)内部贯穿设置有定位杆(14),所述定位杆(14)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5),所述中间块(5)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热孔(16),所述中间块(5)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片(17),所述导热孔(16)一侧设置有散热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2)底部设置有内径尺寸与定位杆(14)外径尺寸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定位杆(14)活动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孙鹏张昕瑶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优联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