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348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包括筒体钢板、拉块组件、第一萝卜形楔针、第二萝卜形楔针、第三萝卜形楔针、第四萝卜形楔针、三角形楔针、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拉块组件包括第一U形块、第二U形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该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具有快速对接,重复使用,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
本技术涉及筒体焊接
,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脱硫脱硝吸收塔在施工现场中,由于塔体直接较大,通常直径大于10m,筒体钢板之间的对接很难调整板间隙,传统的做法是钢板的左右距离靠手拉葫芦拉,钢板的前后距离靠千斤顶顶或者是撬棍撬,这种做法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缺点,比如速度慢,危险系数高,工作量大等。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具有快速对接,重复使用,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等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包括一筒体钢板、一拉块组件、一第一萝卜形楔针、一第二萝卜形楔针、一第三萝卜形楔针、一第四萝卜形楔针、多个三角形楔针、一第一固定块与一第二固定块,所述筒体钢板包括一第一对接边与一第二对接边,所述第一对接边处设有水平的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对接边处设有水平的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水平插接在所述拉块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萝卜形楔针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竖向插接,所述第三萝卜形楔针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竖向插接,所述第一萝卜形楔针和所述第四萝卜形楔针分别与所述拉块组件竖向插接,所述三角形楔针与所述拉块组件竖向插接,所述第一对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二对接边做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移。优选的,所述拉块组件包括第一U形块、第二U形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依次设置在所述拉块组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处,所述第一U形块与所述第一凹槽插接形成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二U形块与所述第三凹槽插接形成口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块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一方孔,所述第一方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水平插接。优选的,所述第二U形块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二方孔,所述第二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水平插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孔的两侧的所述第一凹槽上各设有一第一圆弧槽与一第二圆弧槽。优选的,所述第二方孔的两侧的所述第三凹槽上各设有一第三圆弧槽与一第四圆弧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槽或者所述第二圆弧槽内竖向插设所述第一萝卜形楔针,所述第三圆弧槽或者所述第四圆弧槽内竖向插设所述第四萝卜形楔针。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端处设有一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竖向插设所述第二萝卜形楔针。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端处设有一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竖向插设所述第三萝卜形楔针。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最短距离为30cm~50c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述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拉块组件与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定位和调节,实现第一对接边与第二对接边的快速对接;本工装可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萝卜形楔针和三角形楔针的调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操作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所述拉块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1至附图3中,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包括一筒体钢板、一拉块组件、一第一萝卜形楔针21、一第二萝卜形楔针22、一第三萝卜形楔针23、一第四萝卜形楔针24、多个三角形楔针3、一第一固定块41与一第二固定块42。筒体钢板包括一第一对接边11与一第二对接边12。第一对接边11处设有水平的第一固定块41,第二对接边12处设有水平的第二固定块42,第一固定块41与第二固定块42水平插接在拉块组件的一侧,第二萝卜形楔针22与第一固定块41竖向插接,第三萝卜形楔针23与第二固定块42竖向插接,第一萝卜形楔针21和第四萝卜形楔针24分别与拉块组件竖向插接,三角形楔针3与拉块组件竖向插接,第一对接边11相对于第二对接边12做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移。三角形楔针3插接在第一固定块41与第一U形块54的中间位置处,或者插接在第二固定块42与第二U形块55的中间位置处。为了便于快速对接和调节钢板焊缝,拉块组件包括第一U形块54、第二U形块55、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与第三凹槽53。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与第三凹槽53依次设置在拉块组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处。第一U形块54与第一凹槽51插接形成口字形结构。第二U形块55与第三凹槽53插接形成口字形结构。为了便于与各固定块的连接,第一U形块54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一方孔540。第一方孔540与第一固定块41水平插接。第二U形块55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二方孔550。第二方孔550与第二固定块42水平插接。为了便于调节第一对接边11与第二对接边12的前后方向位移,第一方孔540的两侧的第一凹槽51上各设有一第一圆弧槽501与一第二圆弧槽502。第二方孔550的两侧的第三凹槽53上各设有一第三圆弧槽503与一第四圆弧槽504。第一圆弧槽501或者第二圆弧槽502内竖向插设第一萝卜形楔针21,第三圆弧槽503或者第四圆弧槽504内竖向插设第四萝卜形楔针24。为了便于拉块组件与第一固定块41和第二固定块42的定位,第一固定块41的顶端处设有一第一圆形通孔410。第一圆形通孔410内竖向插设第二萝卜形楔针22。第二固定块42的顶端处设有一第二圆形通孔420,第二圆形通孔420内竖向插设第三萝卜形楔针23。第一固定块41与第二固定块42的最短距离为30cm~50cm,优选40cm,便于焊缝的调节与焊接。在钢板基本就位之后,第一对接边11与第一固定块41焊接,第二对接边12与第二固定块42焊接,第一固定块41与第二固定块42的最短距离优选40cm,钢板的高度一般为2m,一条焊缝使用两套工装。第一方孔540插在第一固定块41上,并通过第二萝卜形楔针22固定。第二方孔550插在第二固定块42上,并通过第三萝卜形楔针23固定。然后根据钢板焊缝的间距用大锤敲击第一萝卜形楔针21、第四萝卜形楔针24来调节钢板的前后方向的位移,敲击三角形楔针3来调节筒体钢板的左右方向的位移,以达到焊缝对接等距均匀的目的。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钢板、一拉块组件、一第一萝卜形楔针、一第二萝卜形楔针、一第三萝卜形楔针、一第四萝卜形楔针、多个三角形楔针、一第一固定块与一第二固定块,所述筒体钢板包括一第一对接边与一第二对接边,所述第一对接边处设有水平的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对接边处设有水平的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水平插接在所述拉块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萝卜形楔针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竖向插接,所述第三萝卜形楔针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竖向插接,所述第一萝卜形楔针和所述第四萝卜形楔针分别与所述拉块组件竖向插接,所述三角形楔针与所述拉块组件竖向插接,所述第一对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二对接边做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钢板、一拉块组件、一第一萝卜形楔针、一第二萝卜形楔针、一第三萝卜形楔针、一第四萝卜形楔针、多个三角形楔针、一第一固定块与一第二固定块,所述筒体钢板包括一第一对接边与一第二对接边,所述第一对接边处设有水平的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对接边处设有水平的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水平插接在所述拉块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萝卜形楔针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竖向插接,所述第三萝卜形楔针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竖向插接,所述第一萝卜形楔针和所述第四萝卜形楔针分别与所述拉块组件竖向插接,所述三角形楔针与所述拉块组件竖向插接,所述第一对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二对接边做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块组件包括第一U形块、第二U形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依次设置在所述拉块组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处,所述第一U形块与所述第一凹槽插接形成口字形结构,所述第二U形块与所述第三凹槽插接形成口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的快速对接筒体焊缝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块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一方孔,所述第一方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水平插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绪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协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