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26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0
本申请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用于弯折分别与保护板电连接的两电芯上的极耳,所述极耳弯折装置包括工作台、承载结构、升降机构和折弯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固定所述电芯并能够带动所述电芯移动;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侧,所述升降机构承载所述保护板,且能够带动所述保护板移动;所述折弯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背离所述第一侧,所述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相配合以折弯所述极耳。通过采用该极耳折弯装置能够对双电芯上的极耳同时进行弯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折弯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极耳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日益发展,对于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得电芯制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目前的电芯自动化生产制造过程中,现有的设备只能满足对单个电芯的极耳进行折弯。而随着产品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双电芯共用一个PCM板的产品,因此需要对双电芯上的极耳同时进行折弯,但现有的设备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旨在能够对共用一个保护板的双电芯上的极耳进行折弯。本申请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用于弯折分别与保护板电连接的两电芯上的极耳,所述极耳弯折装置包括工作台、承载结构、升降机构和折弯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固定所述电芯并能够带动所述电芯移动;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侧,所述升降机构承载所述保护板,且能够带动所述保护板移动;所述折弯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背离所述第一侧,所述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相配合以折弯所述极耳。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安装架、固定架及折弯模组,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折弯模组设于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固定架之间,用于折弯所述极耳。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折弯模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压紧件、第二压紧件和第三压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压紧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所述第二压紧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所述第三压紧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紧件和所述第二压紧件移动,所述第一压紧件用于压紧所述保护板,所述第二压紧件和所述第三压紧件用于压紧两所述电芯上的极耳。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紧件包括第一动力源和与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的隔板,所述第一动力源能够驱动所述隔板移动,以压紧所述保护板。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压紧件包括第二动力源和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的冲头,所述第二动力源能够驱动所述冲头移动,以压紧与所述保护板连接的极耳。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三压紧件包括第三动力源和与所述第三动力源连接的挡片,所述第三动力源能够驱动所述挡片移动,以压紧所述极耳。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载具和调节模组,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载具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承载所述电芯,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载具移动;所述调节模组设于所述载具的一侧,用于驱动设于所述载具上的电芯移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调节模组包括第四动力源和与所述第四动力源连接的整形块,所述整形块在所述第四动力源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电芯移动,以调节两所述电芯之间的距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驱动间、定位件和限位模组,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承载所述保护板并对所述保护板进行定位;所述限位模组设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一侧,用于对所述保护板进行限位。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限位模组包括第五动力源和与所述第五动力源连接的限位块,所述第五动力源驱动所述限位块移动至所述保护板的边缘,以止挡所述保护板。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承载机构带动所述电芯移动的速度、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保护板移动的速度及所述折弯机构弯折所述极耳的速度相同。本申请的提供的极耳折弯装置,通过承载机构带动电芯移动,升降机构带动保护板上下移动,折弯机构对两电芯上的极耳进行弯折,从而实现通过一个装置对双电芯上的极耳进行折弯,以满足对两电芯共用一个保护板并对其极耳进行弯折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在一申请实施例中极耳折弯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极耳折弯装置中承载机构、升降机构和折弯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折弯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折弯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承载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升降机构的立体图。图7为弯折机构压紧极耳的示意图。图8为升降机构带动保护板下降后的示意图。图9为极耳折弯装置折弯极耳后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极耳折弯装置100工作台10折弯机构20第一安装架21固定架22折弯模组23第一驱动件231第一电机2311固定板2312第一压紧件232第一动力源2321连接件2322隔板2323第二压紧件233第二动力源2331冲头2332第三压紧件234第三动力源2341挡片2342承载机构30第二驱动件31第二电机311皮带312推动件313支撑轴314连接块315载具32调节模组33第四动力源331整形块332承载板34升降机构40第二安装架41第三驱动件42定位件43凹槽431限位模组44第五动力源441限位块442电芯500电芯本体50极耳51保护板6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用于弯折分别与保护板电连接的两电芯上的极耳,所述极耳弯折装置包括工作台、承载结构、升降机构和折弯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固定所述电芯并能够带动所述电芯移动;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侧,所述升降机构承载所述保护板,且能够带动所述保护板移动;所述折弯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背离所述第一侧,所述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相配合以折弯所述极耳。通过采用上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可同时对两电芯上的极耳进行折弯,从而满足采用一个装置即可对共用同一保护板的两电芯进行加工。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极耳折弯装置100,包括工作台10、承载机构30、升降机构40和折弯机构20,所述承载机构30设于所述工作台10上,用于固定所述电芯500并能够带动所述电芯500移动;所述升降机构40设于所述工作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用于弯折分别与保护板电连接的两电芯上的极耳,所述极耳弯折装置包括工作台;/n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n承载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固定所述电芯并能够带动所述电芯移动;/n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侧,所述升降机构承载所述保护板,且能够带动所述保护板移动;及/n折弯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背离所述第一侧,所述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相配合以折弯所述极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用于弯折分别与保护板电连接的两电芯上的极耳,所述极耳弯折装置包括工作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
承载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固定所述电芯并能够带动所述电芯移动;
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一侧,所述升降机构承载所述保护板,且能够带动所述保护板移动;及
折弯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机构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背离所述第一侧,所述折弯机构用于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相配合以折弯所述极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包括:
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
固定架,设于所述安装架上;及
折弯模组,设于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固定架之间,用于折弯所述极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模组包括:
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架上;
第一压紧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
第二压紧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
第三压紧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
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紧件和所述第二压紧件移动,所述第一压紧件用于压紧所述保护板,所述第二压紧件和所述第三压紧件用于压紧两所述电芯上的极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件包括第一动力源和与所述第一动力源连接的隔板,所述第一动力源能够驱动所述隔板移动,以压紧所述保护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件包括第二动力源和与所述第二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卫忠保王金龙黄东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