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强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01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涉及医用给药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呈直筒型的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内螺纹接头管和出液管,所述内螺纹接头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注射管内部的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注射管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注射管内壁紧密贴合并处于滑动配合的活塞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直接推动推杆移动相比,采用旋转直线移动的方式,因此在带动活塞块移动过程中,可以避免不小心用力过猛或碰触到推杆造成药液喷射流速大引起患者出现不适的现象,为给药工作的顺利性提供了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给药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直肠是自肛缘起向上15cm的一段大肠,直肠周围多脂肪、无纵带,位于膀胱和生殖器官的背侧。直肠的动脉血供主要是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直肠上动脉,来自髂内动脉的直肠中动脉和来自髂内动脉的直肠下动脉。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目前的直肠给药装置主要是由注射器配合给药管将药物挤压喷射到肠管内,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不足:1、注射器的使用是通过对活塞杆施加推力带动活塞移动将药液挤压喷射处,但在操作过程中对活塞杆施加的力度不易控制会造成药液喷射过多或过猛给患者带来不适,患者不适会出现肛门紧缩现象,影响给药工作的正常进行;2、在给药过程中存在多种药物分批给药的现象,现有的做法是不同药物单独采用不同的注射器完成给药工作,不仅造成耗材的浪费,同样给患者的不适增加了风险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呈直筒型的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内螺纹接头管和出液管,所述内螺纹接头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注射管内部的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注射管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注射管内壁紧密贴合并处于滑动配合的活塞块,所述注射管的出液管连通有只能出液的给药组件,所述注射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只能进液的进液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位于注射管内部的一端开设有球形空腔,所述活塞块靠近推杆的一端固定有球形块,所述球形块位于球形空腔内并与球形空腔之间形成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给药组件包括与出液管连通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固定有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喷射头。进一步地,所述软管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固定有套设在喷射头外部的橡胶头,所述橡胶头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喷射头和橡胶头均呈球形。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组件包括与注射管固定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与现有直接推动推杆移动相比,采用旋转直线移动的方式,因此在带动活塞块移动过程中,可以避免不小心用力过猛或碰触到推杆造成药液喷射流速大引起患者出现不适的现象,为给药工作的顺利性提供了保证。2、本技术在给药过程中无须更换不同的注射器,通过本装置给药完成后,可以完成药物的抽取给再次给药,降低了耗材的消耗,同时降低了患者不适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C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注射管;2、内螺纹接头管;3、出液管;4、推杆;5、活塞块;6、球形空腔;7、球形块;8、连接头;9、软管;10、喷射头;11、橡胶头;12、通孔;13、进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呈直筒型的注射管1,注射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内螺纹接头管2和出液管3,内螺纹接头管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注射管1内部的推杆4,推杆4位于注射管1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注射管1内壁紧密贴合并处于滑动配合的活塞块5,注射管1的出液管3连通有只能出液的给药组件,注射管1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只能进液的进液组件。本实施方案中,注射管1用于储存药液,给药组件只能出液,进液组件只能进液;现有注射器由于是手动直接推动推杆4移动,很容易出现用力过猛或不小心碰触到推杆4使活塞块5移动的现象,易造成药液注射流速过猛引起患者不适造成肛门内缩,对给药工作会造成影响,而本技术采用旋转直线推动的方式,只要带动推杆4转动才会推动活塞块5移动,可以实现缓慢转动,而且给推杆4施加一个推力是无法带动活塞块5移动的,因此可以大幅度避免了上述风险,有利于给药工作的进行;考虑到给药的多样性,本技术通过给药组件和进液组件的配合可以实现药物的添加和给药,因此不需要多个注射器的配合,可以减少耗材的消耗。具体的,推杆4位于注射管1内部的一端开设有球形空腔6,活塞块5靠近推杆4的一端固定有球形块7,球形块7位于球形空腔6内并与球形空腔6之间形成有间隙。本实施例中,推杆4需要转动才能实现移动,但是活塞块5需要保持一个直线移动的特征,因此推杆4与活塞块5之间的连接为转动连接,本技术中采用球形空腔6配合球形块7的方式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动连接,同样通过轴承或其他结构方式实现上述功能也可以;在转动推杆4过程中,推杆4通过球形空腔6可以围绕球形块7转动,并且推杆4会给活塞块5一个力带动活塞块5发生移动,并且推杆4转动的方向不同,活塞块5的移动方向也会随之变化,既完成了抽和挤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球形块7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体积位于球形空腔6内,这样才能保证球形块7与球形空腔6之间形成有限位结构。具体的,给药组件包括与出液管3连通的连接头8,连接头8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连接头8的一端固定有连通有软管9,软管9远离连接头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喷射头10。本实施例中,由于单向阀的设计,推杆4带动活塞块5将注射管1内的药液挤压出来时,单向阀处于开启状态,药液通过连接头8进入到软管9内,然后药液经过软管9进入到喷射头10内,药液经过喷射头10直接喷出,其中喷射头10和软管9的一部分需要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筒型的注射管(1),所述注射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内螺纹接头管(2)和出液管(3),所述内螺纹接头管(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注射管(1)内部的推杆(4),所述推杆(4)位于注射管(1)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注射管(1)内壁紧密贴合并处于滑动配合的活塞块(5),所述注射管(1)的出液管(3)连通有只能出液的给药组件,所述注射管(1)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只能进液的进液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直筒型的注射管(1),所述注射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内螺纹接头管(2)和出液管(3),所述内螺纹接头管(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注射管(1)内部的推杆(4),所述推杆(4)位于注射管(1)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注射管(1)内壁紧密贴合并处于滑动配合的活塞块(5),所述注射管(1)的出液管(3)连通有只能出液的给药组件,所述注射管(1)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只能进液的进液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用直肠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位于注射管(1)内部的一端开设有球形空腔(6),所述活塞块(5)靠近推杆(4)的一端固定有球形块(7),所述球形块(7)位于球形空腔(6)内并与球形空腔(6)之间形成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刘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