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97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包括吹气嘴、共振管和风轮,吹气嘴与共振腔密封紧固连接,风轮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转动安装在共振腔内;还包括驱动电机,风轮“并联”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插入风轮中心通孔内部并固定,风轮“串联”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作为驱动蜗杆,与转动轴上设置的蜗轮配合;还包括与共振腔密封紧固连接的振动放大腔。该装置仅需要少量低速的气体流入共振腔管道就能引发风轮的转动,风轮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因此其不仅适用于一般的成年人,同时也适用于低龄儿童和老弱人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便于携带且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
本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道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危害人类的健康。而痰液的坠积会给机体带来危害,并给呼吸道内的病菌提供滋生环境,导致炎症恶化,进而引发继发感染和气道损伤,因此对于气道的护理尤其重要。而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是气道护理的核心。现有的气道痰液的排出方式主要有:一、人工叩背排痰,这种方式需要操作者协助,嘱咐患者躺下(在规定的12中姿势中变换),并且操作者采用正确的手法和力度,以一定的频率对胸腔和背部进行移动敲击拍打,使整个肺部得到完全拍打治疗,这种方法需要持续40~50分钟,每天进行1-4次,有时还要伴随药物吸入才能更好地使气道分泌物排出,不仅耗费较大的人力而且效果一般。二、采用压力气体脉冲通过口腔导入到气道中来实现,这种方法可能在较高的气压下产生危险,如产生肺泡破裂等气压伤,风险系数比较大。三、采用18Hz的声波振动肺部,由于人体气道内清洗纤毛的蠕动频率大约在18Hz,采用18Hz的声波振动肺部,会加大纤毛蠕动的力量,这种方法不会产生高压气流,但是传统方法上需要更高的能量去获得低频声波,通常扩音器部件作为一个用于振动气道的高动力声音源;然而,高动力声音驱动器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成本很高、不易携带。由此可见,研究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便于携带且使用效果好的气道内分泌物的辅助排出装置尤其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便于携带且使用效果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包括吹气嘴、共振腔和风轮,所述吹气嘴与共振腔密封紧固连接,所述风轮转动安装在共振腔内;所述吹气嘴的通气道为偏心式;多个风轮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转动安装在共振腔;风轮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优选地,所述共振腔内壁还设有若干疏水棱状结构。优选地,所述风轮包括叶片对称布置成“水车”型、叶片旋转对称的“螺旋”型以及风扇型。优选地,所述风轮外表面、共振腔内表面均涂敷有具备超疏水和超疏油能力的抗菌材料涂层。优选地,所述共振腔为管状结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矩形、椭圆形。优选地,所述吹气嘴的进气道截面形状包括圆形、矩形、椭圆形。优选地,所述吹气嘴与共振腔连接处设有超细孔稳流薄膜。优选地,还包括驱动电机,风轮“并联”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插入风轮中心通孔内部并固定;风轮“串联”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作为驱动蜗杆,与转动轴上设置的蜗轮配合;辅助排出装置安装驱动电机时,吹气嘴通气道还能设计成同心式。优选地,还包括振动放大腔,振动放大腔与共振腔密封紧固连接。优选地,所述振动放大腔与共振腔连接的一端截面积小于另一端截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采用的风轮叶片作为激励源,从而产生低频声波进入气道,风轮可由患者直接吹气转动,或者由驱动电机带动转动,使用该装置仅需要少量低速的气体流入共振腔管道就能引发风轮的转动,因此其不仅适用于一般的成年人,同时也适用于低龄儿童和老弱人群。(2)本技术还设置有振动放大腔,其可以放大气道纤毛蠕动的幅度,提高了该装置的排痰效果。(3)本技术在风轮叶片的表面、共振管腔和振动放大腔的内表面均涂敷有具备超疏水和超疏油能力的抗菌材料涂层,使得吹气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唾液和痰液不在风轮叶片、共振管腔和振动放大腔的表面粘附,主动抑制细菌的滋生,延长本成品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该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二次祸害。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竖直方向剖视图,图1(c)为本技术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水平方向剖视图;图2(a)为本技术风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风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风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风轮的第一种安装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风轮的第二种安装示意图;图中:1-吹气嘴;2-共振腔;3-风轮;2-1-疏水棱状结构;4-振动放大腔4;5-驱动电机;6-转动轴;7-前端转轴安装座;8-末端转轴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a)、图1(b)、图1(c)所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包括吹气嘴1、共振腔2和风轮3;吹气嘴1与共振腔2可通过螺纹、卡扣、胶合、超声焊接、系带或其他任意方式密封紧固连接;风轮3可通过转轴、滑槽或其他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共振腔2内;所述的共振腔2为管状结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如图1(c)所示,共振腔2内壁还设置有若干疏水棱状结构2-1,用于导流出气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和气流,避免水汽在共振腔2内壁凝结。本实施例设置共振腔2的截面是边长为20mm的正方形,壁厚为1.5~2.0mm的方形管。如图1(b)所示,吹气嘴1的通气道为偏心设计,有利于将人体呼入气体所产生的气动力偏心作用于风轮3的叶片上,从而驱动风轮3转动;吹气嘴1与人口接触端截面外径为12~20mm,吹气嘴1的进气道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其与共振腔2接触端截面面积为30~100mm2。如图2(a)所示,风轮3的四片叶片对称布置成“水车”型,风轮3的叶片长度为13~15mm,宽度为5~7mm,叶片的厚度为1~1.5mm,风轮3中心设置直径为2mm通孔,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共振腔2中,所述转动轴可选用长度匹配的M2带光杆的螺栓或定制功能与作用类似的结构。如图2(b)所示,风轮3可设置为由三片叶片旋转对称的“螺旋”型,叶片与旋转轴的扭转角为20°~50°,叶片形状为拱形,底边长13~15mm、拱高5~7mm,厚度为1~1.5mm,风轮3中心设置直径为2mm通孔,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共振腔2中,所述转动轴可选用长度匹配的M2带光杆的螺栓或定制功能与作用类似的结构。如图2(c)所示,风轮3的叶片还可以设置为风扇型,风轮3的转动半径为6~7mm,单片叶片的面积为25~30mm2,叶片厚度为0.5~1mm;风轮3中心设置直径为2mm通孔,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共振腔2中,所述转动轴可选用长度匹配的M2带光杆的螺栓或定制功能与作用类似的结构。本实施例中,风轮3的叶片个数至少为两片。如图3(a)所示,多个风轮3可采用“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气嘴(1)、共振腔(2)和风轮(3),所述吹气嘴(1)与共振腔(2)密封紧固连接,所述风轮(3)转动安装在共振腔(2)内;所述吹气嘴(1)的通气道为偏心式;多个风轮(3)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转动安装在共振腔(2)内;风轮(3)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9 CN 20191095526791.一种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气嘴(1)、共振腔(2)和风轮(3),所述吹气嘴(1)与共振腔(2)密封紧固连接,所述风轮(3)转动安装在共振腔(2)内;所述吹气嘴(1)的通气道为偏心式;多个风轮(3)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转动安装在共振腔(2)内;风轮(3)转动频率或其倍频存在16~25Hz的谐波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2)内壁还设有若干疏水棱状结构(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3)包括叶片对称布置成“水车”型、叶片旋转对称的“螺旋”型以及风扇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3)外表面、共振腔(2)内表面均涂敷有具备超疏水和超疏油能力的抗菌材料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内分泌物辅助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刘慈慧王德鑫章亚兵张玉勇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兆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