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568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种植仓的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并且在种植仓的底面最低处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排水槽,设备仓的前侧板设有与第一排水槽连通的第二排水槽,在第二排水槽的下方滑动设置有接水抽屉,种植仓内的水滴落在底面之后,可以沿着底面汇聚在第一排水槽中,然后经过第二排水槽落入接水抽屉内,方便种植仓内水的收集与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
技术介绍
食用菌具有极高的保健营养价值,经科学鉴定食用菌具有防癌抗癌降三高预防心血管病功效,是延年益寿绿色保健佳肴,深受众多消费者喜爱,但是目前菜市场和超市饭店的鲜食用菌往往是长途运输几经周转才到消费者手里,新鲜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柔嫩,在采摘、装卸、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引起变质腐烂酸化,造成食用菌大量的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都会使用大量的防腐剂等。此外,近年来农药的过度使用,使人们吃的各种食用菌上均残留有农药,通过普通的清洗很难清除干净。为此人们研发了食用菌种植装置,现吃现采。现有的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底面为平面,不方便柜体内水的收集与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前端开口的种植仓,所述种植仓的下方设有后端开口的设备仓,所述种植仓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门体,所述种植仓的底面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排水槽,所述设备仓的前侧板设有与第一排水槽连通的第二排水槽,所述设备仓的前侧板底部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滑动设置有接水抽屉,所述接水抽屉位于第二排水槽下方。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种植仓的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所述第一排水槽设置于种植仓的底面最低处。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设备仓的前侧板设有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位于第一门体与接水抽屉之间。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种植仓的底面两侧设有托盘支撑台,两个托盘支撑台之间设有托盘。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种植仓三个侧壁的内侧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设置有U形板,所述U形板外侧与种植仓的三个侧壁抵接,内侧上端面设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上端面与种植仓的顶壁抵接,所述格栅板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种植仓的后侧壁上还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U形板卡接,所述种植仓的侧壁设有与种植仓内部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进风口贯穿种植仓的侧壁后连接有风管。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柜体上设有外进水口。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进水口上方设有外水箱,所述外水箱与外进水口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种植仓的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并且在种植仓的底面最低处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排水槽,设备仓的前侧板设有与第一排水槽连通的第二排水槽,在第二排水槽的下方滑动设置有接水抽屉,种植仓内的水滴落在底面之后,可以沿着底面汇聚在第一排水槽中,然后经过第二排水槽落入接水抽屉内,方便种植仓内水的收集与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掉外水箱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去掉第一门体、接水抽屉、第二门体和托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去掉后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A部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位置的剖视图。图中:1、柜体;2、种植仓;3、设备仓;4、第一门体;5、第一排水槽;6、第二排水槽;7、让位槽;8、接水抽屉;9、第二门体;10、托盘支撑台;11、托盘;12、支撑板;13、U形板;14、格栅板;15、通风孔;16、进风口;17、凸边;18、外进水口;19、外水箱;20、菌包;21、风管;22、水管;23、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7所示,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前端开口的种植仓2,所述种植仓2的下方设有后端开口的设备仓3,所述种植仓2的开口处铰接有第一门体4,所述种植仓2的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所述种植仓2的底面最低处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排水槽5,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设有与第一排水槽5连通的第二排水槽6,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底部开设有让位槽7,所述让位槽7内滑动设置有接水抽屉8,所述接水抽屉8位于第二排水槽6下方。种植仓2内的水滴落在底面之后,可以沿着底面汇聚在第一排水槽5中,然后经过第二排水槽6落入接水抽屉8内,方便种植仓2内水的收集与排出。所述种植仓2的底面两侧设有托盘支撑台10,两个托盘支撑台10之间设有托盘11,所述托盘11用于放置菌包20。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铰接有第二门体9,所述第二门体9位于第一门体4与接水抽屉8之间。所述种植仓2三个侧壁的内侧顶部设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上滑动设置有U形板13,所述U形板13外侧与种植仓2的三个侧壁抵接,内侧上端面设有格栅板14,所述格栅板14的上端面与种植仓2的顶壁抵接,所述格栅板14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15,所述种植仓2的后侧壁上还设有卡扣23,所述卡扣23与U形板13卡接,优选的,所述U形板13内侧的下端面设有凸边17,所述卡扣23与凸边17卡接,所述种植仓2的侧壁设有与种植仓2内部连通的进风口16,所述进风口16位于支撑板12的上方,所述进风口16贯穿种植仓2的侧壁后连接有风管21。送风装置产生的冷风或热风通过通风孔15进入到种植仓2内,通风孔15将送风装置产生的冷风或热风打散再进入种植仓2内,可以使送风装置产生的冷风或热风均匀的分散在种植仓2内。所述柜体1上设有外进水口18,所述外进水口18连接有水管22,所述水管22另一端与设备仓3内的送风装置的内水箱连通。所述外进水口18上方设有外水箱19,所述外水箱19与外进水口18连通,不用将柜体1拆开就能向送风装置的内水箱加水。工作原理:种植仓2的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并且在种植仓2的底面最低处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排水槽5,设备仓3的前侧板设有与第一排水槽5连通的第二排水槽6,在第二排水槽6的下方滑动设置有接水抽屉8,种植仓2内的水滴落在底面之后,可以沿着底面汇聚在第一排水槽5中,然后经过第二排水槽6落入接水抽屉8内,方便种植仓内水的收集与排出。在柜体1上设有外进水口18,不用将柜体拆开就能加水。从进风口16进入的风通过通风孔15进入到种植仓2内,可以使送风装置产生的冷风或热风均匀的分散在种植仓2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前端开口的种植仓(2),所述种植仓(2)的下方设有后端开口的设备仓(3),所述种植仓(2)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门体(4),所述种植仓(2)的底面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排水槽(5),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设有与第一排水槽(5)连通的第二排水槽(6),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底部开设有让位槽(7),所述让位槽(7)内滑动设置有接水抽屉(8),所述接水抽屉(8)位于第二排水槽(6)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前端开口的种植仓(2),所述种植仓(2)的下方设有后端开口的设备仓(3),所述种植仓(2)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门体(4),所述种植仓(2)的底面设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排水槽(5),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设有与第一排水槽(5)连通的第二排水槽(6),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底部开设有让位槽(7),所述让位槽(7)内滑动设置有接水抽屉(8),所述接水抽屉(8)位于第二排水槽(6)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仓(2)的底面为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所述第一排水槽(5)设置于种植仓(2)的底面最低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仓(3)的前侧板设有第二门体(9),所述第二门体(9)位于第一门体(4)与接水抽屉(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用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仓(2)的底面两侧设有托盘支撑台(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洪文李红梅李彦英张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