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负载下的路由选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34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分发网络包括网络出口、接口和路由选择功能元件。该网络出口连接到多个全路由网络,其中的每一个均能将内容对象分发到多个终端网络。最终用户计算机可以连接到终端网络的终端。接口接收分发到多个计算机的内容对象。路由选择功能元件的两种模式基于从网络出口到终端网络的第一路由路径以及从网络出口到终端网络的第二路由路径路由内容对象。基于分发效率选择第一路由路径,并且在第一路由路径达到使用的预定使用水平时,触发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的切换。第一路由路径和第二路由路径不同,并且第二路由路径不如第一路由路径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要求于2006年1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0/761,582号的权益并且作为其非临时申请,以及是2005年8月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1/195,247号的继续部分,它们都转让给其受让人,因此其全部内容清楚地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内容分发,更具体地,涉及但不限于负载下的内容分发。
技术介绍
内容始发方(content originator)经由互联网将内容对象提供给接收方。该互联网是传送彼此的网络流量以使接收方能够接收其内容对象的各种网络的合并。各种网络可被分成第1层网络和终端网络。所有第1层网络都是全路由网络,从而由第1层网络使用终端网络和其他全路由网络可以到达互联网上的任意点。每个接收方均具有来自终端网络的互联网服务,并且内容始发方会使用第1层网络和终端网络的组合来分发其内容对象。各种网络、内容始发方和接收方使用第1层网络以一些方式来为分发内容对象付款。许多内容始发方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来更有效地分发内容。CDN可以寄存(host)、映射或者高速缓存内容,以及将内容分发给请求方。网站或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被链接到CDN,-->以使一些或所有内容可以源自CDN而不是直接源自内容始发方。CDN也使用第1层网络并可以具有与终端网络对等的关系。通过CDN进行链接的这个过程对于接收方通常透明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大约10-15个第1层网络。其中某些可以50~150GB/min的速度传到互联网上的各个目的地。为了实现该过程,第1层网络将内容对象传送到终端网络,并且与其他第1层网络对等。对等的第1层网络允许传递其目的地为其他终端网络的来自其他第1层网络的内容对象,而无需费用。第1层网络通常为了传送内容对象向内容提供方和终端网络收费,以便通常在这些情况下避免对等关系。仅在终端网络未连接到最初接收流量的第1层网络而其他对等的第1层网络连接到该终端网络时,对等的第1层网络同意彼此传递流量。如果第1层网络接收目的地为终端网络而未直接连接到第1层网络的内容对象,则在对等协议下将其传送到与该终端网络连接的对等第1层网络。在特定第1层网络具有到终端网络的连接的情况下,不能将目的地为该终端网络的内容对象传送到也可以具有到该终端网络的连接的对等第1层网络。如果覆盖了到终端网络的互连,则可能会丢失该内容对象。第1层的对等网络和终端网络之间的互连昂贵并易于被过度建置(overbuild)以适应最坏情况的需要。对于CDN或第1层网络可能难以进行较大事件的单播(singlecasting)以有效地进行分发。较大事件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内容对象(例如,文件或流)提供给数万接收方。来自CDN和/或第1层网络的出口可能被这些较大事件所覆盖。这些出口点具有成为对于大事件的瓶颈的有限带宽。为了避免这些瓶颈,CDN和第1层网络在预期加载时过度建置其出口点。目前在一些情况下,如果-->不使这些网络的一部分过载,则任何CDN或第1层网络就不能为大事件提供服务。例如,报告重大和意外新闻事件的新闻站点可以发现其分发系统不能按需要跟上突发峰值(spike)。附图说明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A-图1B是内容系统的实施例的框图;图2A-图2D是呈现互联网的路由选择细节的内容系统的实施例的框图;图3是顶层网络的实施例的框图;图4A-图4C是示出了在具体地理区域中网络的相互作用的一部分内容系统的实施例的框图;以及图5A-图5C是在路由选择方法之间进行切换的用于分发内容的处理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在附图中,类似的部件和/或特征可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此外,可以通过在参考标号之后加上用于区分类似部件的破折号和第二标号来区分相同类型的各个部件。如果在本说明书中仅使用了第一参考标号,则该描述可应用于具有相同第一参考标号的类似部件中的任一个,而与第二参考标号无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描述仅提供了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可应用性或配置。更确切地,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能够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应当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配置进行各种改变。在以下描述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该实施例。例如,为了避免以不必要的细节使实施例不清楚,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电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使实施例不清楚,可以示出已知的电路、处理、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无需不必要的细节。同样,应当注意,可将实施例描述为如流程图、流程示意图、数据流程示意图、结构示意图、或框图所示的处理。虽然流程图可以将操作描述为顺序处理,但是可以并行或同时执行许多操作。另外,可以重新安排操作的顺序。该处理在其操作完成时被终止,但其可以具有未包括在图中的其他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进程、子例程、子程序等。在处理对应于函数时,其终止对应于调用函数或主函数的函数返回。此外,如文中所公开的,术语“存储介质”可以表示一个或多个用于存储数据的装置,其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荷RAM、磁心存储器、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存装置和/或其他用于存储信息的机械可读介质。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或固定的存储装置、光存储装置、无线通道、和能够存储、容纳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他介质。此外,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硬件描述语言、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实施例。当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中执行时,执行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被存储在诸如存储介质的机器可读介质中。处理器可以执行必要任务。代码段可以表示进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意组合。可以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内容来将代码段连接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通过包括存储器共享、信息传递、权标(token)传递、网络传输等任何适当的方式传递、转发、或传输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参考图1A,示出了内容系统100-1的实施例。内容始发方106产生内容对象。包括在内容始发方106中的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分发网络,所述分发网络包括:网络出口,其中:所述网络出口连接到多个全路由网络,所述多个全路由网络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将内容对象分发到多个终端网络,所述多个终端网络包括一个终端网络,以及所述多个终端网络连接到多个最终用户计算机;接口,接收用于分发到所述多个最终用户计算机的内容对象;以及路由选择功能元件,用于以至少两种模式路由内容对象,其中:第一模式基于第一路由路径将内容对象从所述网络出口路由到所述终端网络,基于分发效率选择所述第一路由路径,第二模式利用第二路由路径将至少一些内容对象从所述网络出口路由到所述终端网络,在所述第一路由路径的至少一部分达到预定使用水平时,触发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的切换,所述第一路由路径和所述第二路由路径不同,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路径不如所述第一路由路径有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6-7-31 11/461,173;US 2006-1-23 60/761,582;US1.一种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分发网络,所述分发
网络包括:
网络出口,其中:
所述网络出口连接到多个全路由网络,
所述多个全路由网络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将内容对象
分发到多个终端网络,
所述多个终端网络包括一个终端网络,以及
所述多个终端网络连接到多个最终用户计算机;
接口,接收用于分发到所述多个最终用户计算机的内容
对象;以及
路由选择功能元件,用于以至少两种模式路由内容对象,
其中:
第一模式基于第一路由路径将内容对象从所述网络
出口路由到所述终端网络,
基于分发效率选择所述第一路由路径,
第二模式利用第二路由路径将至少一些内容对象从
所述网络出口路由到所述终端网络,
在所述第一路由路径的至少一部分达到预定使用水
平时,触发从所述第一模式到所述第二模式的切换,
所述第一路由路径和所述第二路由路径不同,以及
所述第二路由路径不如所述第一路由路径有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
分发网络,其中:
来自所述网络出口的用于所述第二路由路径的出口使用
直接连接到所述终端网络的全路由网络,以及
还在所述第二路由路径中使用另一全路由网络以到达所
述终端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
分发网络,其中,在去往所述终端网络的途中,所述第二路由
路径和所述第一路由路径通过相同的全路由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
分发网络,其中,在所述全路由网络直接连接到流量被指定去
往的所述终端网络时,所述多个全路由网络中的每一个并不将
所述流量传递到另一全路由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
分发网络,其中:
所述网络出口位于汇集点(POP),以及
所述POP是地理分布的多个POP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
分发网络,还包括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高速缓存所述内
容对象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
分发网络,其中,所述内容对象是完整的文件或完整的流。
8.一种用于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接收用于分发到所述互联网上的地址的内容对象;
确定第一出口点和第二出口点能够路由到所述地址;
确定与所述第二出口点相比所述第一出口点是到所述终
端网络的更有效率的路由;
确定所述更有效率的路由正在工作而被利用超过预定阈
值;
在所述有效率的路由被利用超过所述预定阈值时,选择
所述第二出口点来分发所述内容对象;以及
通过所述出口点来分发所述内容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出口点和所述第二出口点中的至少一个与全路
由网络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在互联网上分发内容对象的方法,
其中:
在多个全路由网络之间随机分配在达到所述预定阈值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森F拉奇博尔斯基迈克尔M哥顿
申请(专利权)人:杰出网络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