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21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真空泵,包括:壳体、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头部密封盖、尾部密封盖、供气控制阀、反吹控制阀、数显真空开关和消声器,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设置在壳体内部,头部密封盖设置在壳体的前方,尾部密封盖设置在壳体的后侧,供气控制阀与壳体相连接,反吹控制阀与壳体相连接,消声器与壳体相连接,数显真空开关与壳体相连接,用于检测壳体内部真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轴向真空抽气口和径向真空抽气口,轴向真空抽气口、径向真空抽气口可用于连接不同的吸盘装置,从而可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同时可大大的提高真空泵的吸附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真空泵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泵
,具体为一种新型真空泵。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现有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经济,小型的真空泵元器件,这使得在有压缩空气的地方,获得负压变得十分容易和方便。但现有的小型真空泵大部分是单级作业,工作效率低,在一些特殊场合就需要另置真空泵,进行多个真空泵共同作业,安装和控制麻烦,进而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真空泵,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真空泵,包括:壳体、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头部密封盖、尾部密封盖、供气控制阀、反吹控制阀、数显真空开关和消声器,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设置在壳体内部,头部密封盖设置在壳体的前方,尾部密封盖设置在壳体的后侧,供气控制阀与壳体相连接,反吹控制阀与壳体相连接,消声器与壳体相连接,数显真空开关与壳体相连接,用于检测壳体内部真空度。
[000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中间设有贯穿的腔室,壳体侧壁设有设有与腔室贯通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径向真空抽气口、第二排气接口和排气循环再利用接口;所述径向真空抽气口用于连接吸盘装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包括:第一连接座、超音速真空管和第二连接座,超音速真空管一端与第一连接座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中间设有导气槽,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侧壁设有与导气槽贯通的连接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超音速真空管至少设有一个。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密封盖设有贯穿的轴向真空抽气口,所述轴向真空抽气口设有第一螺纹牙,所述轴向真空抽气口用于连接吸盘装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尾部密封盖设有第一排气接口,所述第一排气接口设有连接螺纹牙。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速气体通过供气控制阀输送到导气槽,高速气流穿过连接孔进入超音速真空管内,再通过消声器往外排出;气体流动空间内的压力下降,径向真空抽气口处的空气经过气体流动空间后,通过负压吸流口进入超音速真空管内,与高速气流一起通过消声器往外排出,从而使得与径向真空抽气口相连接的吸盘装置产生负压,使得吸盘装置吸取产品;轴向真空抽气口处的空气穿过连接孔,随着高速气流一起进入超音速真空管内,再通过消声器往外排出,与横向真空抽气口相连接的吸盘装置产生负压,使得吸盘装置吸取产品;本技术设有轴
向真空抽气口和径向真空抽气口,轴向真空抽气口、径向真空抽气口可用于连接不同的吸盘装置,从而可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同时可大大的提高真空泵的吸附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4]标注说明:壳体1;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头部密封盖3;尾部密封盖4;供气控制阀5;反吹控制阀6;数显真空开关7;消声器8;腔室11;第一进气口12;第二进气口13;径向真空抽气口14;第二排气接口15;气体流动空间16;排气循环再利用接口17;第一连接座21;超音速真空管22;第二连接座23;导气槽211;连接孔213;负压吸流口221;轴向真空抽气口31;第一密封圈32;第一排气接口41;第二密封圈42;排气通道8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18]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0019]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新型真空泵,包括:壳体1、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头部密封盖3、尾部密封盖4、供气控制阀5、反吹控制阀6、数显真空开关7和消声器8,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设置在壳体1内部,头部密封盖3设置在壳体1的前方,尾部密封盖4设置在壳体1的后侧,供气控制阀5与壳体1相连接,反吹控制阀6与壳体1相连接,消声器8与壳体1相连接,数显真空开关7与壳体1相连接,用于检测壳体1内部真空度。
[0020]所述壳体1中间设有贯穿的腔室11,壳体1侧壁设有设有与腔室11贯通的第一进气口12、第二进气口13、径向真空抽气口14、第二排气接口15和排气循环再利用接口17;所述径向真空抽气口14用于连接吸盘装置,吸盘装置与径向真空抽气口14螺纹连接;具体的,所述供气控制阀5与第一进气口12螺纹连接,反吹控制阀6与第二进气口13螺纹连接,消声器8与第二排气接口15螺纹连接,实现竖直安装消声器8;排气循环再利用接口17可以与反吹控制阀6相连接,可以使从排气循环再利用接口17排出的尾气通过附加的反吹控制阀6进行反吹操作;排气循环再利用接口17也可以与储气罐相连接,用于将尾气引入附加的储气罐收集后反向回馈给工厂气源。
[0021]所述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包括:第一连接座21、超音速真空管22和第二连接座23,超音速真空管22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23相连接,将超音速真空管22限位在腔室11内,且超音速真空管22与腔室11表面之间存在气体流动空间16;所述第一连接座21中间设有导气槽211,导气槽211与第一进气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头部密封盖(3)、尾部密封盖(4)、供气控制阀(5)、反吹控制阀(6)、数显真空开关(7)和消声器(8),超音速多级节能真空管(2)设置在壳体(1)内部,头部密封盖(3)设置在壳体(1)的前方,尾部密封盖(4)设置在壳体(1)的后侧,供气控制阀(5)与壳体(1)相连接,反吹控制阀(6)与壳体(1)相连接,消声器(8)与壳体(1)相连接,数显真空开关(7)与壳体(1)相连接,用于检测壳体(1)内部真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间设有贯穿的腔室(11),壳体(1)侧壁设有与腔室(11)贯通的第一进气口(12)、第二进气口(13)、径向真空抽气口(14)、第二排气接口(15)和排气循环再利用接口(17);所述径向真空抽气口(14)用于连接吸盘装置。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微可为厦门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