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98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它包括鱼道结构和出鱼口;整体呈长方体或跑道型结构;所述鱼道结构采用集中盘旋式布置在外侧边墙内;所述鱼道结构包括第一鱼道结构和第二鱼道结构;所述第一鱼道结构与所述第二鱼道结构连通、且组成盘旋式结构;所述出鱼口设置在所述外侧边墙临水侧;所述出鱼口与所述鱼道结构相连通;鱼道与所述外侧边墙的侧面底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鱼道出口适应水位变化能力,提高鱼道运行效果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是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在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鱼类洄游通道的阻隔影响,近年来备受关注。鱼道作为缓解大坝阻隔效应的鱼类保护措施在国际上采用已有300多年,能够起到恢复鱼类洄游通道和沟通上下游鱼类交流的作用。
[0003]然而,对于上游水位变幅较大的工程,水位变化条件下,鱼道的流量、水面线、沿程流速均会受到影响,影响鱼道的过鱼效率。如何提高鱼道出口适应水位变化的能力,一直是国内外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提高鱼道出口适应水位变化能力的方法主要是在鱼道沿程最低、最高水位之间设置多个出口,但这种传统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0004]1)对于上游水位变幅较大的工程,最低水位出口和最高水位出口之间鱼道长度很长,其布置占用场地大,对于处在峡谷地形中的大坝而言,出口段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边坡开挖,布置难度较大;
[0005]2)鱼道上游段边墙高程须在上游最高水位以上,以防止上游水体溢流进入鱼道,影响鱼道运行。因此对于上游水位变幅较大的鱼道,其低水位进口的边墙高度需要很高,形成一条深槽,不但边墙工程量大,鱼道的观测、维护难度也较大。
[0006]因此,现亟需开发一种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提高鱼道出口适应水位变化能力,提高鱼道运行效果。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包括鱼道结构和出鱼口,其特征在于:整体呈长方体或跑道型结构;所述鱼道结构采用集中盘旋式布置在外侧边墙内;
[0009]所述鱼道结构包括第一鱼道结构和第二鱼道结构;所述第一鱼道结构与所述第二鱼道结构连通、且组成盘旋式结构;
[0010]所述出鱼口设置在所述外侧边墙临水侧;所述出鱼口与所述鱼道结构相连通;
[0011]鱼道与所述外侧边墙的侧面底端相连通。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鱼口包括多个出鱼口结构;多个所述出鱼口结构呈叠置设置;所述出鱼口结构与所述鱼道结构相连通。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启闭机房安装在所述外侧边墙临水侧、且位于出鱼口上方。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鱼道闸门设置在所述出鱼口结构上。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闸门门库设置在所述外侧边墙临水侧、且位于所述出鱼口
旁侧。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上游出口段集中布置,占地范围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上游出口段布置难度大,占地范围大的缺点;
[0018](2)本技术中上游出口段鱼道边墙挡水段距离短,边墙工程量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上游出口段鱼道边墙高,工程量大的缺点;
[0019](3)本技术中上游出口段鱼道一侧边墙较低,方便观测、维护;克服了现有技术鱼道出口段呈井状结构,观测、维护不便的缺点;
[0020](4)本技术中鱼道出口布置较为集中,调度运行较为方便。
[0021]本技术适用于上游水位变幅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利用本技术进行鱼道出口段布置,能够节省工程占地、减小工程量、方便运行管理,提升鱼道过鱼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鱼道出口整体布置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24]图3为本技术鱼道出口段整体立体结构图。
[0025]图4为本技术鱼道出口段整体俯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鱼道出口段整体前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鱼道出口段横剖面图。
[0028]图7为本技术鱼道出口段各出鱼口布置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最高水位运行时、鱼道闸门启闭状态图。
[0030]图1中,水填充在下游3和上游4。
[0031]图4可以看出,水体从第一出鱼口结构7.11流入鱼道出口结构2,在鱼道结构内盘旋,最后流入鱼道11;图4中的箭头表示水体流向;鱼类流向与水体流向相反。
[0032]图7中,出鱼口有二列,二列出鱼口分别位于外侧边墙迎水面两端;位于一端的出鱼口包括叠置设置的五个出鱼口结构,五个出鱼口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出鱼口结构7.11、第二出鱼口结构7.12、第三出鱼口结构7.13、第四出鱼口结构7.14、第五出鱼口结构7.15。图8中,第二出鱼口结构7.12、第三出鱼口结构7.13、第四出鱼口结构7.14、第五出鱼口结构7.15上均设置有鱼道闸门12;
[0033]位于另一端的出鱼口包括叠置设置的四个出鱼口结构,四个出鱼口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出鱼口结构7.11、第二出鱼口结构7.12、第三出鱼口结构7.13、第四出鱼口结构7.14。图8中,第二出鱼口结构7.12、第三出鱼口结构7.13、第四出鱼口结构7.14上均设置有鱼道闸门。出鱼口的列数可根据需要设置呈其他数量。
[0034]图7中,闸门门库有二个;启闭机房有二个;位于两侧的出鱼口数量根据水位确定,两侧出鱼口数量可相同、可不同。
[0035]图中1

大坝,2

鱼道出口结构,3

下游,4

上游,5

鱼道结构,5.1

第一鱼道结构,5.2

第二鱼道结构,6

鱼道隔板,7

出鱼口,7.1

出鱼口结构,7.11

第一出鱼口结构,7.12

第二出鱼口结构,7.13

第三出鱼口结构,7.14

第四出鱼口结构,7.15

第五出鱼口结构,8

启闭机房,9

外侧边墙,10

闸门门库,11

鱼道,12

鱼道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37]参阅附图可知:一种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包括鱼道结构5和出鱼口7,鱼道出口结构2整体呈长方体或跑道型结构;所述鱼道结构5采用集中盘旋式布置在外侧边墙9内,并按照鱼道所需要的坡度盘旋布置;外侧边墙9起到防止上游水体溢流进入鱼道中的作用;鱼道结构采用集中盘旋式是指鱼道结构采用盘旋式结构集中布置;传统鱼道结构采用沿程直线布置形式,传统的布置形式中,鱼道沿程伸展,呈单线形式,每隔一段布置一个出口,出口呈分散式布置;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包括鱼道结构(5)和出鱼口(7),其特征在于:整体呈长方体或跑道型结构;所述鱼道结构(5)采用集中盘旋式布置在外侧边墙(9)内;所述鱼道结构(5)包括第一鱼道结构(5.1)和第二鱼道结构(5.2);所述第一鱼道结构(5.1)与所述第二鱼道结构(5.2)连通、且组成盘旋式结构;所述出鱼口(7)设置在所述外侧边墙(9)临水侧;所述出鱼口(7)与所述鱼道结构(5)相连通;鱼道(11)与所述外侧边墙(9)的侧面底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大水位变幅的鱼道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鱼口(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新强王翔宋志忠吴俊东朱世洪陈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