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用限位管、管束支架、换热管程组件和壳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38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用限位管、管束支架、换热管程组件和壳管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在制造过程中,换热内芯沉水测漏,测漏后需要弄干换热内芯的水分。另外在客户端客户完成整机装配后通水测试,测试完成后也需要排干换热内芯的水分。现有技术中管束支架的限位管安装在折流板之间,两端与折流板紧密接触。在内芯沉水测漏和客户通水测试过程中,水会从限位管两端渗入限位管内部;而这种结构,水进入限位管后,在后续的排水过程中,不易很快排出而形成积水。在所述限位管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若干排水槽或排水孔,使限位管中的积水在排水过程中能够排出,避免在后续仓储流程中换热铜管上发生蚁巢腐蚀,保证了整个换热器的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用限位管、管束支架、换热管程组件和壳管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壳管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换热器用限位管、管束支架、换热管程组件和壳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壳管换热器在制造过程中,换热内芯沉水测漏,测漏后需要弄干换热内芯的水分。另外在客户端客户完成整机装配后通水测试,测试完成后也需要排干换热内芯的水分。现有技术中管束支架的限位管采用金属管或塑料管,限位管安装在折流板之间,两端与折流板紧密接触。在内芯沉水测漏和客户通水测试过程中,水会从限位管两端渗入限位管内部;而这种结构水进入限位管后,在后续的排水过程中,水不易很快排出,从而形成积水。积水会在后续的仓储流程中,造成换热器内部潮湿或者有水分,从而造成换热铜管的蚁巢腐蚀,使换热管泄漏,影响整个换热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换热器用限位管,解决现有结构中水进入限位管后不易排出的问题,第二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换热器用限位管的管束支架、换热管程组件和壳管换热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用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用于换热器管束支架上折流板之间的限位,限位管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若干排水槽或排水孔。壳管换热器在制造过程中,换热内芯沉水测漏,测漏后需要弄干换热内芯的水分。另外在客户端客户完成整机装配后通水测试,测试完成后也需要排干换热内芯的水分。现有技术中管束支架的限位管采用金属管或塑料管,限位管安装在折流板之间,两端与折流板紧密接触。在内芯沉水测漏和客户通水测试过程中,水会从限位管两端渗入限位管内部;而这种结构水进入限位管后,在后续的排水过程中,水不易很快排出,从而形成积水。积水会在后续的仓储流程中,造成换热器内部潮湿或者有水分,从而造成换热铜管的蚁巢腐蚀,使换热管泄漏。在所述限位管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若干排水槽或排水孔,使限位管中的积水在排水过程中能够排出,避免了在后续仓储流程中换热铜管上发生蚁巢腐蚀,保证了整个换热器的可靠性。
[0005]进一步地,限位管上仅有一条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条形排水槽时,所述条形排水槽沿限位管轴向设置,且从限位管的轴向一端延伸到轴向另一端。
[0006]进一步地,限位管上设有多条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条形排水槽时,多条条形排水槽沿所述限位管周向布置,且所述条形排水槽至少有一端不与限位管端部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至少包括一排通孔,一排通孔沿限位管轴向方向布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包括多排通孔,多排通孔沿限位管周向布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管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布置有金属活泼性比铜高的金属保护层。通过在限位管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布置有金属活泼性比铜高的金属保护层起到电
化学保护的作用,相对于壳体钢管、换热铜管来说,金属活泼性更高的金属与水中的腐蚀性物质发生反应的优先级更高,能够保护钢管和换热铜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管为镀锌钢管。在金属活泼性比铜和铁高的金属中,镀锌是经常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腐方法。锌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发生变化;锌在浸入水中后能优先于钢管和换热铜管被腐蚀,反应速度也不会太快。
[0011]管束支架包括多根拉杆,以及沿轴向方向穿设在拉杆上的多块折流板;相邻两块折流板之间的拉杆上套设有上述的换热器用限位管,限位管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折流板侧壁紧抵。
[0012]换热管程组件,包括换热管束、分配器、收集器和管束支架;所述管束支架是上述的管束支架;所述管束支架的折流板上设有插孔,换热管束的管体插设在所述折流板的插孔中,换热管束的一端与分配器相连接,换热管束的另一端与收集器相连接。
[0013]壳管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换热管程组件;所述换热管程组件是上述的换热管程组件。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限位管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排水孔,使水能够很快地从限位管中排出,解决现有结构水进入限位管后不易排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限位管结构。
[0017]图3为仅设置一条条形排水槽的限位管。
[0018]图4为设置多排条形排水槽的限位管。
[0019]图5为设置多排排水孔的限位管。
[0020]折流板2,限位管3,条形排水槽1,排水孔4,换热管束5,分配器6,收集器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1:如图1所示,换热器用限位管3,所述限位管3用于换热器管束支架上折流板之间的限位,限位管3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若干排水槽或排水孔。壳管换热器在制造过程中,换热内芯沉水测漏,测漏后需要弄干换热内芯的水分。另外在客户端客户完成整机装配后通水测试,测试完成后也需要排干换热内芯的水分。现有技术中管束支架的限位管采用金属管或塑料管,限位管安装在折流板之间,两端与折流板紧密接触。在内芯
沉水测漏和客户通水测试过程中,水会从限位管两端渗入限位管内部;而这种结构水进入限位管后,在后续的排水过程中,水不易很快排出,从而形成积水。积水会在后续的仓储流程中,造成换热器内部潮湿或者有水分,从而造成换热铜管的蚁巢腐蚀,使换热管泄漏,影响整个换热器的可靠性。在所述限位管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若干排水槽或排水孔,使限位管中的积水在排水过程中能够排出,避免了在后续仓储流程中换热铜管上发生蚁巢腐蚀,保证了整个换热器的可靠性。
[0024]如图2~4所示,限位管3上仅有一条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条形排水槽1时,所述条形排水槽1沿限位管3轴向设置,且从限位管3的轴向一端延伸到轴向另一端,这样可以保证限位管的两端不会出现容易积水;限位管3上设有多条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条形排水槽1时,多条条形排水槽1沿所述限位管3周向布置,且所述条形排水槽1至少有一端不与限位管3端部连通,多条条形排水槽沿限位管周向布置。
[0025]当选择在限位管3侧壁上开设通孔来排水时,为了达到排水效果,限位管3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排通孔,且这一排通孔沿限位管3轴向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器用限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3)用于换热器管束支架上折流板(2)之间的限位,限位管(3)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若干排水槽或排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限位管,其特征在于:限位管(3)上仅有一条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条形排水槽(1)时,所述条形排水槽(1)沿限位管(3)轴向设置,且从限位管(3)的轴向一端延伸到轴向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限位管,其特征在于:限位管(3)上设有多条连通侧壁内外壁面的条形排水槽(1)时,多条条形排水槽(1)沿所述限位管(3)周向布置,且所述条形排水槽(1)至少有一端不与限位管(3)端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限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至少包括一排通孔(4),一排通孔(4)沿限位管(3)轴向方向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用限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包括多排通孔(4),多排通孔(4)沿限位管(3)周向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正乐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