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292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适用于吸收骨牵引手术针道口的渗血并抑制局部细菌滋生,包含软垫和硬垫;软垫的一面与硬垫粘接,另一面覆盖有医用粘胶;软垫还设有圆柱形第一通孔,两端开口分别设在软垫的两面上;硬垫设有圆柱形第二通孔,两端开口分别设在硬垫的两面上;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中心轴共线;第二通孔内设有软环;软环厚度与硬垫厚度相同;软环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相同,内径与第一通孔相同;软环的外侧面与第二通孔的内壁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针道口封闭在一个无菌环境中,避免伤口感染;操作简单方便,换贴便捷;可以对针道口周围皮肤形成适度加压以减少出血。出血。出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范畴,具体地指一种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

技术介绍

[0002]骨牵引技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需要在骨骼上穿过骨牵引针,如克氏针或斯氏针;在安置好牵引弓后,通过牵引绳及滑轮链接秤砣组成牵引装置,使牵引力作用于骨骼上,用以对抗肢体肌肉痉挛或收缩的力量,以达到骨折复位或维持骨折复位的目的。
[0003]骨牵引技术需要将骨牵引针穿过皮肤,紧贴肌肉和软组织插入骨骼,并留置一段时间。由于骨牵引针在留置期间,有一部分在体外,形成了骨牵引针针道口,这是一个开放性创口,细菌容易以此处突破皮肤保护屏障。因此,局部出血、针道感染成为了骨牵引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根据文献统计,针道感染发生率差别较大,从6%

40%不等。发生针道感染后,通常需要去除骨牵引针,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
[0004]目前,临床上常规针道护理方法是每日用75%乙醇或碘酒消毒针道口皮肤2次,再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覆盖针道口。
[0005]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上述传统针道护理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0006]其一,针道口覆盖敷料常被针道口出血渗湿;而被血液渗湿的敷料容易引起局部细菌滋生造成针道感染。
[0007]其二,消毒操作较繁琐,且要求较高的消毒频率,给病人带来不便和痛苦。
[0008]其三,伤口渗血过多则会引起病人贫血不利于手术及康复。
[0009]目前尚无其他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以取代当前常规的针道护理方法,达到操作简便、减少操作频率,并能有效减少针道口渗血及局部细菌滋生的目的。
[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适用于吸收骨牵引手术针道口的渗血并抑制局部细菌滋生,该保护垫包含一枚由吸水材料制成的用于吸收渗血的软垫和一枚用于操作者把持的硬垫;
[0013]所述软垫的背面与所述硬垫的一面粘接相连,所述软垫的正面覆盖有一层用于粘贴到患者皮肤上的医用粘胶,所述医用粘胶的表面设置有粘胶保护膜;
[0014]所述软垫的中间设有供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圆柱形;
[0015]所述硬垫的中间设有供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也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心布置,从而形成组合贯穿通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还内设有软质材料制成的、用于增加骨牵引针摩擦力的
软套环;所述软套环的厚度与硬垫的厚度相同;所述软套环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相同,所述软套环的内径与第一通孔相同;所述软套环的外侧面与第二通孔的内壁抵接配合。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软套环为既可增强摩擦力又具有密封性能的橡胶或硅胶套环。
[0018]再进一步地,所述软垫外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硬垫的外轮廓尺寸,从而便于操作者把持。
[0019]在前述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所述软垫为圆柱状海绵软垫,其直径范围为20mm~50mm,厚度范围为5mm~20mm;
[0020]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与软垫的中心轴共线;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范围为0.8mm~8mm。
[0021]在前述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所述硬垫为圆台状塑料硬垫,其直径范围为40mm~60mm,厚度范围为5mm~15mm;
[0022]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与硬垫的中心轴共线;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范围为2.8mm~10mm。
[0023]在前述基础上还进一步地,所述软垫的外侧壁覆盖有一圈用于防止血水溢出的透明膜。
[0024]在前述基础上在进一步地,所述软垫的背面与所述硬垫的一面通过强力粘胶粘接相连。
[002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6]1、由于医用粘胶从四周封堵了细菌从旁边皮肤进入针道口的路径,从而将针道口封闭在一个无菌环境中,避免伤口感染。
[0027]2、由于软套环填充了骨牵引针与硬垫之间的空间,一方面增加了硬垫与骨牵引针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有效避免松动;另一方面也封堵了细菌从硬垫表面进入针道口的路径,可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阻止细菌侵蚀伤口。
[0028]3、由于本技术采用粘贴式固定结构,可以对针道口周围皮肤形成适度加压以减少出血;同时,其操作简单方便,换贴便捷,对骨牵引针针道护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31]图3为图1沿中心轴的剖视图。
[0032]图4为图1的仰视图。
[0033]图中标号如下:软垫1,硬垫2,医用粘胶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软套环6,透明膜7,粘胶保护膜8。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35]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适用于吸收骨牵引手术针道口的渗
血并抑制局部细菌滋生,该保护垫包含一枚由海绵材料制成的用于吸收渗血的软垫1和一枚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用于操作者把持的硬垫2;软垫1外轮廓尺寸小于硬垫2的外轮廓尺寸,从而便于操作者把持。
[0036]如图2所示,软垫1为圆柱状海绵软垫,其直径为40mm,厚度为15mm。
[0037]如图3所示,软垫1的背面与硬垫2的一面通过强力粘胶粘接相连。
[0038]软垫1的正面覆盖有一层用于粘贴到患者皮肤上的医用粘胶3,医用粘胶3的表面设置有粘胶保护膜8;粘胶保护膜8为一片直径为40mm的圆形离型纸片;使用时,撕去粘胶保护膜8后即可将软垫1贴于骨牵引针针道口周围的皮肤上。
[0039]如图3所示,软垫1的外侧壁覆盖有一圈用于防止血水溢出的透明膜7。透明膜7采用PMMA材质制成;透明膜7除可以防止血水溢出,还能起到随时观察海绵吸收伤口渗血量的情况,以便及时更换的目的。
[0040]如图2所示,软垫1的中间设有供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为圆柱形。
[0041]第一通孔4的中心轴与软垫1的中心轴共线;第一通孔4的直径与手术中使用的克氏针或斯氏针的直径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的直径为6mm,对应的克氏针或斯氏针的直径即为6mm。
[0042]如图4所示,硬垫2采用无毒塑料制成,为圆片型;硬垫2的直径为50mm,厚度为10mm。
[0043]硬垫2的中间设有供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也为圆柱形;且第二通孔5与第一通孔4同轴心布置,从而形成组合贯穿通孔。
[0044]第二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适用于吸收骨牵引手术针道口的渗血并抑制局部细菌滋生,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垫包含一枚由吸水材料制成的用于吸收渗血的软垫(1)和一枚用于操作者把持的硬垫(2);所述软垫(1)的背面与所述硬垫(2)的一面粘接相连,所述软垫(1)的正面覆盖有一层用于粘贴到患者皮肤上的医用粘胶(3),所述医用粘胶(3)的表面设置有粘胶保护膜(8);所述软垫(1)的中间设有供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为圆柱形;所述硬垫(2)的中间设有供骨牵引针穿过的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通孔(5)也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二通孔(5)与第一通孔(4)同轴心布置,从而形成组合贯穿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5)还内设有软质材料制成的、用于增加骨牵引针摩擦力的软套环(6);所述软套环(6)的厚度与硬垫(2)的厚度相同;所述软套环(6)的外径与第二通孔(5)相同,所述软套环(6)的内径与第一通孔(4)相同;所述软套环(6)的外侧面与第二通孔(5)的内壁抵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骨牵引针针道口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套环(6)为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凯邓馨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