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08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陶瓷膜元件、一膜壳、一进料端构件和一浓水端构件,若干陶瓷膜元件套装于膜壳中,若干陶瓷膜元件的两端均通过一胶体适配连接一浇铸构件,浇铸构件则分别适配连接进料端构件和浓水端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膜元件的端头无需切割,工艺流程短,不会浪费膜材并产生难以处理的固废。膜材并产生难以处理的固废。膜材并产生难以处理的固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无机膜与有机膜相比,具有强渗透性、机械强度高、耐酸碱、耐有机溶剂等优势,因而在清洁生产及水处理领域,无机膜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根据支撑体的不同,陶瓷膜的构型可分为管式陶瓷膜、平板陶瓷膜、盘式陶瓷膜、多通道陶瓷膜四种。按运行方式的不同,陶瓷膜组件可分为外置式和浸没式,通常外置式膜组件依靠高膜面流速缓解膜污染,以管式陶瓷膜为主,主要应用于工业分离领域;浸没式依靠曝气冲刷和反洗缓解膜污染,以平板陶瓷膜为主,主要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0003]目前外置式膜组件主要可分为管型管式陶瓷膜和管型平板陶瓷膜,通常是将陶瓷膜元件通过密封圈与不锈钢花板和不锈钢膜壳集成膜组件,可更换单根膜元件、维护简便,但存在安装复杂、成本高、耐氯离子点蚀性能差等问题。另一种为浇铸方式,用胶水将陶瓷膜元件与塑料膜壳浇铸粘结在一起,膜壳成本低、膜面积大,适合水处理,但是存在浇铸后端头需切割、胶体与膜壳结合力差、陶瓷膜元件容易从胶体脱落等问题。
[0004]CN102834166A公开了一种过滤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多个平行并排设置的、拉长的过滤元件,其每个具有纵向通道;围绕过滤元件的壳体以及在壳体与过滤元件之间的聚集室。制造方法包括浇铸材料包覆过滤元件的两端,硬化后形成安装环,壳面以机械方式处理,最后装配壳体与安装环。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浇铸完成后的壳面需要机械切割处理,由于陶瓷膜元件硬度高,切割困难、工序复杂。机械切割处理不仅浪费陶瓷膜元件有效面积和浇铸材料,同时产生胶体与陶瓷膜的固废,此固废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污染环境。另外,浇铸材料施加到多个扁平膜过滤元件的一个端部区域上时,多个扁平膜过滤元件定位不准,难以呈规则的几何状分布,会影响使用时的流体流场分布,从而加速膜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陶瓷膜元件、一膜壳、一进料端构件和一浓水端构件,若干陶瓷膜元件套装于膜壳中,若干陶瓷膜元件的两端均通过一胶体适配连接一浇铸构件,浇铸构件则分别适配连接进料端构件和浓水端构件,陶瓷膜元件的外侧壁、膜壳的内壁面和二上述胶体之间围成一透析液腔,进料端构件具有连通该透析液腔的一第一透析液口,浓水端构件具有连通该透析液腔的一第二透析液口;
[0008]浇铸构件包括一底座,该底座的一端面的边缘延伸形成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的周壁,且该底座上具有对应若干陶瓷膜元件的若干承插孔,承插孔中具有第一限位结构,一陶瓷膜元件的一端插设于一承插孔中且通过该第一限位结构防止陶瓷膜元件的一端突出底
座的另一端面,陶瓷膜元件的外壁面、底座的一端面和周壁围合形成容纳胶体的浇铸腔,且陶瓷膜元件的外壁面与承插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内设有一密封件。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承插孔的靠近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面的一端的内壁面沿承插孔的径向向内延伸形成一限位环,即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陶瓷膜元件的一端顶抵该限位环。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料端构件包括一进料端盖和一进料端筒体,进料端盖上设有一进料口,所述第一透析液口设于进料端筒体上,一浇铸构件通过一第二限位结构或胶水适配连接于进料端筒体内,进料端盖密封盖设于进料端筒体上,且进料端盖、进料端筒体靠近进料端盖的一端的侧壁及浇铸构件的另一端面围合形成连通进料口和陶瓷膜元件中的纵向通道的一进料腔。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螺纹、台阶、卡扣和斜面。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胶水包括PVC胶水、ABS胶水或聚氨酯胶水。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浓水端构件包括一浓水端盖和一浓水端筒体,浓水端盖上设有一浓水出口,所述第二透析液口设于浓水端筒体上,一浇铸构件通过一第三限位结构或胶水适配连接于浓水端筒体内,浓水端盖密封盖设于浓水端筒体上,且浓水端盖、浓水端筒体靠近浓水端盖的一端的侧壁及浇铸构件的另一端面围合形成连通浓水出口和陶瓷膜元件中的纵向通道的一浓水腔。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螺纹、台阶、卡扣和斜面。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胶水包括PVC胶水、ABS胶水或聚氨酯胶水。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密封件为包括硅胶、黄油、石蜡和热熔胶填充于所述间隙而形成的密封体,或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圈。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一端的边缘沿密封圈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密封限位环,该密封限位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承插孔的孔径,所述密封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承插孔内并紧密适配所述陶瓷膜元件,该密封圈的内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且该密封圈的长度小于承插孔的长度。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的浇铸构件包括一底座,该底座的一端面的边缘延伸形成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的周壁,且该底座上具有对应若干陶瓷膜元件的若干承插孔,承插孔中具有第一限位结构,一陶瓷膜元件的一端插设于一承插孔中且通过该第一限位结构防止陶瓷膜元件的一端突出底座的另一端面,使得膜元件的端头无需切割,工艺流程短,不会浪费膜材并产生难以处理的固废;
[0020]2、本技术中的陶瓷膜元件的外壁面、底座的一端面和周壁围合形成容纳胶体的浇铸腔,且陶瓷膜元件的外壁面与承插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内设有一密封件,可以防止浇铸胶体的液体材料不会流进该间隙,进而不会接触陶瓷膜元件的端头,保证了陶瓷膜元件的纵向通道全部露出,完全杜绝了堵孔的现象。
[0021]3、本技术的胶体位于浇铸构件内,无需担心其整体的脱落。
[0022]4、本技术中的承插孔的靠近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面的一端的内壁面沿承插孔的径向向内延伸形成一限位环,即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陶瓷膜元件的一端顶抵该限位环,使得浇铸构件能够承托住每一陶瓷膜元件,无需担心单根陶瓷膜元件的脱落,并有效
分担了陶瓷膜元件的重量,大幅降低胶体断裂风险。
[0023]5、本技术中的浇铸构件的底座上具有对应若干陶瓷膜元件的若干承插孔,能够预先对陶瓷膜元件的分布进行预制,使得陶瓷膜元件定位准确而不会错位。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陶瓷膜元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陶瓷膜元件的纵向剖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浇铸构件的俯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浇铸构件的剖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陶瓷膜元件、一膜壳、一进料端构件和一浓水端构件,若干陶瓷膜元件套装于膜壳中,若干陶瓷膜元件的两端均通过一胶体适配连接一浇铸构件,浇铸构件则分别适配连接进料端构件和浓水端构件,陶瓷膜元件的外侧壁、膜壳的内壁面和二上述胶体之间围成一透析液腔,进料端构件具有连通该透析液腔的一第一透析液口,浓水端构件具有连通该透析液腔的一第二透析液口;浇铸构件包括一底座,该底座的一端面的边缘延伸形成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的周壁,且该底座上具有对应若干陶瓷膜元件的若干承插孔,承插孔中具有第一限位结构,一陶瓷膜元件的一端插设于一承插孔中且通过该第一限位结构防止陶瓷膜元件的一端突出底座的另一端面,陶瓷膜元件的外壁面、底座的一端面和周壁围合形成容纳胶体的浇铸腔,且陶瓷膜元件的外壁面与承插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内设有一密封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孔的靠近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面的一端的内壁面沿承插孔的径向向内延伸形成一限位环,即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陶瓷膜元件的一端顶抵该限位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陶瓷膜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构件包括一进料端盖和一进料端筒体,进料端盖上设有一进料口,所述第一透析液口设于进料端筒体上,一浇铸构件通过一第二限位结构或胶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祥黄万军姚萌洪昱斌方富林蓝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