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401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放大接收信号天线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与第一固定预选器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与第二固定预选器连接,第一固定预选器和第二固定预选器均与第一变压器连接;第一变压器与第二低噪声放大器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与第三固定预选器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与第四固定预选器连接,第三固定预选器和第四固定预选器均与第二变压器连接,第二变压器与混频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多波段接收机进行频段切换时会造成过多的前端损耗,导致灵敏度降低或者导致互调失真。现有多波段接收机的前端,也存在硬件器件数量较多、电路板面积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电路板面积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电路板面积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领域、通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随时随地使用通信设备连接相应网络进行通信。其中通信设备,如双向无线电、移动无线电和手机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这些设备通过多个频段进行通信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的多波段接收机在前端利用广泛的射频(RF)交换网络为每个波段选择合适的滤波路径。一些体系结构支持多达五个频段(VHF、UHFI、UHF2、700MHZ和800MHZ),但是现有多波段接收机进行频段切换时会造成过多的前端损耗,同时这些损耗会进一步降低多波段接收机的灵敏度或者导致互调失真。现有多波段接收机的前端,也面临硬件器件数量较多、电路板面积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以解决现有多波段接收机进行频段切换时会造成过多的前端损耗,同时这些损耗会进一步降低多波段接收机的灵敏度或者导致互调失真。现有多波段接收机的前端,也存在硬件器件数量较多、电路板面积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包括第一前端模块和第二前端模块,第一前端模块包括放大接收信号天线、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第一固定预选器、第二固定预选器和第一变压器,放大接收信号天线的输出端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0005]第二前端模块包括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三固定预选器、第四固定预选器、第二变压器和混频器,第一变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和第四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
[0006]进一步地,放大接收信号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
[0007]进一步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根据接收放大接收信号天线传输的信号产生第一放大信号和第二放大信号,第一固定预选器用于使用第一频带过滤第一放大信号,第二固定预选器用于使用第二频带过滤第二放大信号。
[0008]进一步地,过滤后的第一放大信号和过滤后的第二放大信号共同耦合到第一变压器,形成第一滤波双频信号。
[0009]进一步地,第一变压器用于将第一滤波双频信号转换为第一单端输出信号。
[0010]进一步地,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单端输出信号产生第三放大信号和第四放大信号,第三固定预选器用于使用第三频带过滤第三放大信号,第四固定预选器用于使用第四频带过滤第四放大信号。
[0011]进一步地,过滤后的第三放大信号和过滤后的第四放大信号共同耦合到第二变压器,形成第二滤波双频信号。
[0012]进一步地,第二变压器用于将第二滤波双频信号转换为第二单端输出信号。
[0013]较佳地,第二单端输出信号用于被提供给通信设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通过第一低噪声放大器驱动耦合的第一固定预选器和第二固定预选器产生第一单端输出信号,通过第二二低噪声放大器驱动耦合的第三固定预选器和第四固定预选器产生第二单端输出信号,无需使用开关即可选择性地提供两个射频频段,为通信设备提供无开关多波段操作,不再需要在频带之间进行切换,避免降低接收机的灵敏度以及避免产生互调失真;逻辑电路和部件数量也大大减少,减少硬件器件数量和电路板面积,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二的电路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三的电路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01为第一前端模块,102为第一低噪声放大器,103为第二前端模块,104为第一固定预选器,105为放大接收信号天线,106为第二固定预选器,107为第一放大信号,108为第一变压器,109为第二放大信号,111为第一滤波双频信号,112为第二低噪声放大器,113为第一单端输出信号,114为第三固定预选器,115为第三放大信号,116为第四固定预选器,117为第四放大信号,118为第二变压器,119为第二滤波双频信号,120为第二单端输出信号,122为混频器,201为第三前端模块,202为第三低噪声放大器,203为第四前端模块,204为第五固定预选器,206为第六固定预选器,207为第五放大信号,208为第三变压器,209为第六放大信号,211为第三滤波双频信号,212为第四低噪声放大器,213为第三单端输出信号,214为第七固定预选器,215为第七放大信号,216为第八固定预选器,217为第八放大信号,218为第四变压器,219为第四滤波双频信号,220为第四单端输出信号,222为第五低噪声放大器,223为第五变压器,401为第一电感,402为可调谐前端滤波器,403为第一电容,404为集电极,405为第一电阻,406为发射极,407为第二电阻,408为第一带磁芯电感,409为第二带磁芯电感,410为电压源,411为第二电容,412为第三电容,413为第一滤波器,414为第四电容,415为第二滤波器,416为第五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含有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前端模块和第二前端模块,第一前端模块包括放大接收信号天线、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第一固定预选器、第二固定预选器和第一变压器,放大接收信号天线的输出端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前端模块包括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三固定预选器、第四固定预选器、第二变压器和混频器,第一变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固定预选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和第四固定预选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放大接收信号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波段接收机前端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江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