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S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66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WS耳机,包括耳机器件存放部以及耳塞发声部,耳机器件存放部包括与人耳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耳塞发声部设于第一表面的下端,在佩戴时,耳塞发声部被置于人耳的耳甲腔中且耳塞发声部的部分外表面与人耳的耳甲腔的腔壁不接触,以使耳塞发声部不完全密封外耳道,耳塞发声部上的出声孔正对人耳的外耳道口;耳机器件存放部则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传统入耳式耳机将人耳的外耳道口完全密封的问题,以解决能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能够接收外界的声音;由于耳塞发声部不存在耳塞胶,因此不会对佩戴者造成不舒适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戴的舒适性。戴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WS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耳机,特别涉及一种TWS耳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线(TWS)耳机由于其特殊性,一般采用半入耳或入耳式结构,以保证耳机能够被稳固的佩戴在耳朵上,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一些人在佩戴入耳式耳机时,入耳式耳机会给佩戴者带来不舒适感,而且入耳式耳机还会完全隔绝外界的声音,这样在使用时容易忽略外界声音耳发声意外(如过马路);再者,一些耳机厂商为了解决无线耳机的低音不足问题,常常将无线耳机的耳机器件存放部加大,以保证具有足够的空间使用具有低音的发声单元,这样无疑更加影响佩戴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WS耳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TWS耳机佩戴的舒适性同时提高降噪效果。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TWS耳机,包括耳机器件存放部以及耳塞发声部,耳机器件存放部包括与人耳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耳塞发声部设于第一表面的下端,在佩戴时,耳塞发声部被置于人耳的耳甲腔中且耳塞发声部的部分外表面与人耳的耳甲腔的腔壁不接触,以使耳塞发声部不完全密封外耳道,耳塞发声部上的出声孔正对人耳的外耳道口;耳机器件存放部则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
[0005]进一步地,耳塞发声部的外表面上且靠近耳机器件存放部的位置处设有泄气孔,泄气孔与耳塞发声部的内腔连通。
[0006]进一步地,在第一表面上设有光感入耳检测传感器,光感入耳检测传感器与耳机器件存放部中的控制板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在第一表面上还设有与耳机器件存放部中的控制板电连接的充电触点。
[0008]进一步地,在第二表面上设有MIC孔,耳机器件存放部中的麦克风与MIC孔位置相对设置。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与人耳的耳甲腔部分相适配的耳塞发声部,并将耳塞发声部的出声孔与人耳的外耳道正对,从而避免传统入耳式耳机将人耳的外耳道口完全密封的问题,以解决能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能够接收外界的声音;由于耳塞发声部不存在耳塞胶,因此不会对佩戴者造成不舒适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再者,由于耳塞发声部不存在耳塞胶,因此能够采用14.2mm的动圈发声单元,从而保证了耳机的三频均衡,以此提高耳机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3]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4]图5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5]图6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7是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7]图8是本技术的佩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WS耳机,包括耳机器件存放部1以及耳塞发声部2,耳机器件存放部1用于存放如控制板、电池等主要部件,耳塞发声部2则用于存放发声单元;本技术中的耳机器件存放部1包括与人耳相对的第一表面11以及与第一表面11相对的第二表面12,耳塞发声部2设于第一表面11的下端,如图8所示,在佩戴时,耳塞发声部2被置于人耳的耳甲腔100中且耳塞发声部2的部分外表面与人耳的耳甲腔的腔壁不接触,以使耳塞发声部2不完全密封外耳道,耳塞发声部2上的出声孔21正对人耳的外耳道口;耳机器件存放部1则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
[0020]在本技术中,耳塞发声部2无任何一部分进入外耳道中,以此避免耳塞发声部2将外耳道完全密封,这样能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同时能够接受外界的声音。
[0021]如图3所示,耳塞发声部2包括一与人耳相对的弧形面23,出声孔21设于该弧形面23上,与现有技术不同,现有的半入耳耳机的耳塞发声部2上的出声孔21是位于侧边缘上,采用本技术中将出声孔21正对外耳道口能够使声音更好的传输。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耳塞发声部2的外表面上且靠近耳机器件存放部1的位置处设有泄气孔22,泄气孔22与耳塞发声部2的内腔连通;更确切的说,泄气孔22是设置在耳塞发声部2的侧边缘上,这样能够防止泄气孔22被堵塞而影响音效,具体地地,泄气孔2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与出声孔21相邻设置,另一个远离出声孔21。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在第一表面11上设有光感入耳检测传感器13,光感入耳检测传感器13与耳机器件存放部1中的控制板电连接;从而实现对耳塞发声部2是否被佩戴进行检测;在第一表面11上还设有与耳机器件存放部1中的控制板电连接的充电触点14,以实现充电。
[0024]如图2所示,在第二表面12上设有MIC孔15,耳机器件存放部1中的麦克风与MIC孔15位置相对设置,以提高收音效果。
[0025]本技术通过设置与人耳的耳甲腔部分相适配的耳塞发声部,并将耳塞发声部的出声孔与人耳的外耳道正对,从而避免传统入耳式耳机将人耳的外耳道口完全密封的问题,以解决能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能够接收外界的声音;因为不存在入外耳道的耳塞胶部分,因此能够将耳塞发声部的喇叭前腔的尺寸最大化;由于耳塞发声部不存在耳塞胶,因此不会对佩戴者造成不舒适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再者,由于耳塞发声部不存在耳塞胶,因
此能够采用14.2mm的动圈发声单元,从而保证了耳机的三频均衡,以此提高耳机的降噪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WS耳机,包括耳机器件存放部(1)以及耳塞发声部(2),其特征在于:耳机器件存放部(1)包括与人耳相对的第一表面(11)以及与第一表面(11)相对的第二表面(12),耳塞发声部(2)设于第一表面(11)的下端,在佩戴时,耳塞发声部(2)被置于人耳的耳甲腔中且耳塞发声部(2)的部分外表面与人耳的耳甲腔的腔壁不接触,以使耳塞发声部(2)不完全密封外耳道,耳塞发声部(2)上的出声孔(21)正对人耳的外耳道口;耳机器件存放部(1)则与人耳的耳廓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WS耳机,其特征在于:耳塞发声部(2)的外表面上且靠近耳机器件存放部(1)的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垣皜邓世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玺声学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