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352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底部外壁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顶部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末端连接模压板,所述模压板一侧外壁开有加热槽,且加热槽内壁设置有电热丝与风扇,加热槽设置有横向贯穿模压板的加热管道,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焊接有模压块,且模压块每部设置有输送管,所述模压块开有模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热丝与风扇对模压板进行预热,加热箱中对模压块进行加热,提高产品成型率,冷却箱模压块进行降温,对模压装置进行冷却,提高工作效率,且抽气泵将模压槽中的空气抽走,避免残留空气影响产品质量。避免残留空气影响产品质量。避免残留空气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模压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复合材料具有比重低、强度高、抗拉弹性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抗振吸振性能良好等优点,因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对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一般采用模型成型方式,然而现有装置在进行模具腔内残留的空气会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过大,最终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品质,且现有装置在进行碳纤维模压时无法对装置进行预热以及降温操作,需要借助模温机完成,操作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且当模温机发生故障时,装置便无法使用,影响生产,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底部外壁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顶部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末端连接模压板,所述模压板一侧外壁开有加热槽,且加热槽内壁设置有电热丝与风扇,加热槽设置有横向贯穿模压板的加热管道,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焊接有模压块,且模压块每部设置有输送管,所述模压块开有模压槽,且模压槽两侧内壁均设置有抽气管,抽气管末端设置有抽气泵,所述底板顶部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箱与加热箱,且加热箱内部设置有电热管,所述冷却箱与加热箱一侧均设置有贯穿支撑板的出水管与进水管,且出水管设置有单向出水阀,进水管设置有水泵,出水管与进水管均与输送管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冷却箱与加热箱尺寸相同,且冷却箱内部盛放有制冷剂,加热箱内部盛放有加热油。
[0007]优选的,所述冷却箱与加热箱均设置有加注口,且冷却箱与加热箱外壁均开有观察窗。
[0008]优选的,所述推杆电机最大长度大于顶板底部外壁到模压槽底部外壁的距离。
[0009]优选的,所述模压板与模压槽长度相同,且模压板的高度小于模压槽的高度。
[0010]优选的,所述模压板开有的加热槽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护网,且防护网、风扇、电热丝从外向内依次设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中,模压板中设置的电热丝与风扇在模压装置进行工作前,对模压板进行预热,提高模压板温度,且加热箱中的加热油经电热管加热后在输送管内循环流动,
对模压块进行加热,模压板与模压块共同加热,提高产品成型率,缩短模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13]2、冷却箱中的制冷剂在模压完成后在输送管内循环流动,对模压块进行降温,且模压完成后通过风扇转动带动空气流动对模压板进行降温,二者结合,对模压装置进行冷却,缩短冷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抽气泵将模压槽中的空气抽走,避免残留空气影响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板、2支撑板、3顶板、4推杆电机、5模压板、6电热丝、7风扇、8模压块、9输送管、10模压槽、11抽气泵、12冷却箱、13加热箱、14电热管、15水泵、16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2,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外壁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顶部焊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推杆电机4,且推杆电机4末端连接模压板5,所述推杆电机4最大长度大于顶板3底部外壁到模压槽10底部外壁的距离,所述模压板5一侧外壁开有加热槽,且加热槽内壁设置有电热丝6与风扇7,加热槽设置有横向贯穿模压板5的加热管道,所述模压板5开有的加热槽内壁滑动连接有防护网,且防护网、风扇7、电热丝6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电热丝6与风扇7在模压装置进行工作前,对模压板5进行预热,提高模压板5温度,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焊接有模压块8,且模压块8每部设置有输送管9,所述模压块8开有模压槽10,且模压槽10两侧内壁均设置有抽气管,抽气管末端设置有抽气泵11,所述模压板5与模压槽10长度相同,且模压板5的高度小于模压槽10的高度,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箱12与加热箱13,且加热箱13内部设置有电热管14,所述冷却箱12与加热箱13一侧均设置有贯穿支撑板2的出水管与进水管,且出水管设置有单向出水阀,进水管设置有水泵15,出水管与进水管均与输送管9连接,所述冷却箱12与加热箱13尺寸相同,且冷却箱12内部盛放有制冷剂,加热箱13内部盛放有加热油,加热箱13中的加热油经电热管14加热后在输送管9内循环流动,对模压块8进行加热,冷却箱12中的制冷剂在模压完成后在输送管9内循环流动,对模压块8进行降温所述冷却箱12与加热箱13均设置有加注口,且冷却箱12与加热箱13外壁均开有观察窗16。
[0019]工作原理:本技术在进行模压工作时,模压板5中设置的电热丝6与风扇7在模压装置进行工作前,对模压板5进行预热,提高模压板5温度,且加热箱13中的加热油经电热管14加热后在输送管9内循环流动,对模压块8进行加热,模压板5与模压块8共同加热,提高产品成型率,缩短模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模压板5与模压块8预热完成后,通过推杆电机4将模压板5降下进行模压工作,当模压板5下降至模压槽10内部时,启动抽气泵11,抽气泵11
将模压槽中的空气抽走,避免残留空气影响产品质量,此时关闭电热管14,加热箱13内部加热油的温度不再升高,开始对模压块8进行保温,模压块8进行模压工作完成后,冷却箱12中的制冷剂在模压完成后在输送管9内循环流动,对模压块8进行降温,且模压完成后通过风扇7转动带动空气流动对模压板5进行降温,二者结合,对模压装置进行冷却,缩短冷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模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外壁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顶部焊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部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推杆电机(4),且推杆电机(4)末端连接模压板(5),所述模压板(5)一侧外壁开有加热槽,且加热槽内壁设置有电热丝(6)与风扇(7),加热槽设置有横向贯穿模压板(5)的加热管道,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焊接有模压块(8),且模压块(8)每部设置有输送管(9),所述模压块(8)开有模压槽(10),且模压槽(10)两侧内壁均设置有抽气管,抽气管末端设置有抽气泵(11),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箱(12)与加热箱(13),且加热箱(13)内部设置有电热管(14),所述冷却箱(12)与加热箱(13)一侧均设置有贯穿支撑板(2)的出水管与进水管,且出水管设置有单向出水阀,进水管设置有水泵(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久亮曲磊
申请(专利权)人:捷屿复材迁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