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30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7
一种车载电源,包括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间隔设置,且第一发热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件的发热量,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一发热件连接,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二发热件连接,单位时间内,第一冷却通道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大于第二冷却通道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液通道与第一发热件连接,第二冷却液通道与第二发热件连接,对发热量较大的发热件和发热量较小的发热件进行分流冷却,使得两者之间的散热过程互不影响,且单位时间内,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流量不同,使得不同发热量的发热件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冷却处理,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整体散热效果。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整体散热效果。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整体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电源


[0001]本领域属于电气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对绿色出行的倡导,电动汽车的发展得到了重视,同时,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动汽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车载电源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在工作时,其内部的发热件会产生大量热量,车载电源内部的发热件能否得到有效散热,是衡量车载电源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0003]传统的车载电源中,通常将冷却液通道与车载电源内的多个发热件进行依次连接,以对多个发热件进行冷却散热。然而,发热量较大的发热件和发热量较小的发热件共用一套冷却系统,各个发热件的散热过程相互影响,冷却液在依次经过多个发热件时,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冷却效果降低,从而导致车载电源的整体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电源,该车载电源的冷却液通道实现分流,以对不同发热量的发热件进行分别散热,使得多个发热件之间的散热过程互不影响,且使得不同发热量的发热件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冷却处理,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整体散热效果。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该车载电源包括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发热件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件的发热量,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发热件连接,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发热件连接,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
[000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电源还包括进液水嘴,所述进液水嘴包括互相连通的进液端、第一出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用于与冷却液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接。
[000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电源还包括出液水嘴,所述出液水嘴包括互相连通的出液端、第一进液端和第二进液端,所述出液端用于与冷却液排出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之远离所述第一出液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之远离所述第二出液端的一端连接。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均为圆形管,所述第一出液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液端的内径。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水嘴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的冷却液的流量。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单元,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发热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发热单元的底部或侧部,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表面贴合。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单元,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壳体外表面。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为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覆盖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外表面。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件为直流转换器,所述第二发热件为空压机、空压机控制器、氢循环泵的任意一种。
[0016]本技术提供的车载电源,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与所述第一发热件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发热件连接,对发热量较大的发热件和发热量较小的发热件进行分流冷却,使得两者之间的散热过程互不影响,且单位时间内,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流量不同,使得不同发热量的发热件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冷却处理,提高了所述车载电源的整体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的结构示意框图;
[0019]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液水嘴、出液水嘴和第一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1000的结构示意框图。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电源1000,该车载电源1000包括第一发热件100、第二发热件200、第一冷却通道3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第一发热件100和第二发热件200间隔设置,且第一发热件100的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件200的发热量,第一冷却通道300与第一发热件100连接,第二冷却通道400与第二发热件200连接,单位时间内,第一冷却通道300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大于第二冷却通道400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
[0024]其中,第一发热件100的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件200的发热量。可以理解为,第一发热件100相较于第二发热件200的发热程度更加严重,需要冷却效果更佳的冷却结构来进行冷却。
[0025]其中,单位时间内,第一冷却通道300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大于第二冷却通道400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可以理解为,第一冷却通道300内流过的冷却液相较于第二冷却通道400内流过的冷却液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即第一冷却通道300比第二冷却通道400的冷却效果更好。
[0026]其中,第一冷却通道300与第一发热件100连接,第二冷却通道400与第二发热件200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冷却通道300对第一发热件100进行冷却散热,第二冷却通道400对第二发热件200进行冷却散热,两者之间的散热过程单独进行,且互不影响。同时,冷却效果更好的第一冷却通道300,对应发热量更大的第一发热件100;冷却效果较差的第二冷却通道400,对应发热量较小的第二发热件200。使得不同发热量的发热件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冷却处理。
[0027]其中,第一冷却通道300和第二冷却通道400可以是管道、水槽或其他任意能够满足相应冷却功能的结构,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电源1000,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液通道与第一发热件100连接,第二冷却液通道与第二发热件200连接,对发热量较大的发热件和发热量较小的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源包括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发热件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件的发热量,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发热件连接,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发热件连接,单位时间内,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流过的冷却液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源还包括进液水嘴,所述进液水嘴包括互相连通的进液端、第一出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用于与冷却液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源还包括出液水嘴,所述出液水嘴包括互相连通的出液端、第一进液端和第二进液端,所述出液端用于与冷却液排出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之远离所述第一出液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端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之远离所述第二出液端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均为圆形管,所述第一出液端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