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露过滤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136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露过滤墩,包括鱼露池,还包括第一墩体、第二墩体,第一墩体贴附于鱼露池一侧,第一墩体与第二墩体上方架设有倾斜的过滤筒,第一墩体与第二墩体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第二墩体一侧设有收渣装置,过滤筒配置有驱动装置,过滤筒由框架及滤布结合形成,框架外表面设置有齿轮环,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墩体及第二墩体上的轴承座,以及由第一电机所驱动的齿轮组,齿轮组与齿轮环啮合联动,两轴承座分别连接于框架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旋转式过滤筒对鱼露中的余渣进行滤除,滤除的余渣能够顺着过滤筒排出并被旋转的收渣装置收集,保证过滤筒中余渣不堵塞滤孔,使鱼露流通顺畅,提高过滤效率。提高过滤效率。提高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露过滤墩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设备
,特指一种鱼露过滤墩。

技术介绍

[0002]鱼露发酵制品是以鱼为原料经腌制发酵提炼的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氨基酸调味液。其所含氨基酸等万分比酱油原汁高得多。据测定,鱼露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尤其谷氨酸含量丰富,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无盐和磷、镁、铁、钙及碘盐等。鱼露大多是在发酵工序完成后,过滤成琥珀色清澈液体,余渣则反复利用。其通常采用板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进行过滤,主要是为了滤除液体中所含有的余渣。目前,采用传统过滤设备进行过滤,通常会因为余渣积聚在过滤网上,导致过滤网堵塞,液体流通不畅,影响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鱼露过滤墩,能够高效过滤鱼露中的余渣,且保持筛网不堵塞,使鱼露流通顺畅。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为一种鱼露过滤墩,包括鱼露池,还包括第一墩体、第二墩体,第一墩体贴附于鱼露池一侧,第一墩体与第二墩体上方架设有倾斜的过滤筒,第一墩体与第二墩体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第二墩体一侧设有收渣装置,所述过滤筒配置有驱动装置。
[0006]上述方案中,过滤筒由框架及滤布结合形成,框架外表面设置有齿轮环,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墩体及第二墩体上的轴承座,以及由第一电机所驱动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与齿轮环啮合联动,两轴承座分别连接于框架两端。
[0007]进一步的,收渣装置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收渣网,收渣装置由第二电机驱动旋转,使收渣网作圆周运动。
[0008]进一步的,第二墩体与收渣装置之间还设有回流槽,所述回流槽中配置有泵送设备往鱼露池回液。
[0009]进一步的,收渣装置一侧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正下方为收渣槽。
[0010]进一步的,鱼露池具有出液口,且出液口对应过滤筒上端开口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旋转式过滤筒,鱼露从倾斜且旋转的过滤筒中流过,鱼露透过过滤筒表面的滤布直接往下落入导流通道中,过滤筒中的余渣会在鱼露的流冲下往下端开口处排出,进而通过收渣装置收集,能够有效对鱼露中的余渣进行滤除,保证过滤筒中余渣不堵塞滤孔,使鱼露流通顺畅,提高过滤效率。
[0012]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鱼露过滤墩,包括用于鱼露发酵或发酵后沉淀的鱼露池10,还包括第一墩体1、第二墩体2,第一墩体1贴附于鱼露池10一侧,第一墩体1与第二墩体2上方架设有倾斜的过滤筒3,第一墩体1与第二墩体2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4,第二墩体2一侧设有收渣装置5,过滤筒3配置有驱动装置。鱼露池10具有出液口101,且出液口101对应过滤筒3上端开口处,可通过泵送设备将鱼露抽往出液口101处流出,或者往鱼露池10中继续添加鱼露使其从出液口101处溢出,从而进入过滤筒3中,鱼露在进入过滤筒3内部时会穿过过滤筒3进入导流通道4后收集过滤后的清澈液体,导流通道4往侧向倾斜向下导出鱼露,而鱼露中含有的杂质或余渣则留在过滤筒3中,在不断进入过滤筒3的鱼露液冲刷下,杂质或余渣会顺着倾斜过滤筒3的下端开口排出,进而由收渣装置5收集。
[0017]具体的,过滤筒3由框架31及滤布32结合形成,框架31优选不锈钢材质,框架31外表面设置有齿轮环33,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墩体1及第二墩体2上的轴承座12,以及由第一电机6所驱动的齿轮组61,所述齿轮组61与齿轮环33啮合联动,两轴承座12分别连接于框架31两端,即第一电机6驱动齿轮组61转动,从而带动框架31转动,框架31在两轴承座12的限制下做圆周运动,这样有利于过滤筒3中的滤布32不停旋转替换,余渣不会在固定位置积聚,而旋转的滤布32在鱼露液的不断冲刷下,滤布32上的余渣会往过滤筒3下端开口处移动,最后排出,避免余渣堆积堵塞滤布32上的滤孔。
[0018]为了对排出的余渣进行收集,收渣装置5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收渣网51,收渣装置5由第二电机50驱动旋转,使收渣网51作圆周运动,这样可以不断接收从过滤筒3下端开口排出的杂质或余渣,收渣网51接收余渣后旋转,当接受面旋转至向下时,则杂质或余渣大部分会往下掉落,使得收渣装置5可以循环运行,无需不断清洗。
[0019]由于余渣含有水份,在进入收渣网51时会有小部分粘附在收渣网51上,在余渣量比较小,颗粒比较小等情况下,余渣难以自动掉落,因此收渣装置5一侧设置有鼓风机52,鼓风机52正下方为收渣槽8,鼓风机52向下送风,主要针对旋转的收渣网51背面,能够将促使收渣网51上的余渣下落,进而落入收渣槽8中,完成对余渣的收集。
[0020]为了对部分从过滤筒3下端开口处流出的鱼露液进行收集,则第二墩体2与收渣装置5之间还设有回流槽25,回流槽25中配置有泵送设备(图中未示出)往鱼露池10回液,能够对过滤筒3中少量顺流而下的鱼露进行收集,并送回鱼露池10中,避免鱼露的浪费。
[0021]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技术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露过滤墩,包括鱼露池(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墩体(1)、第二墩体(2),第一墩体(1)贴附于鱼露池(10)一侧,第一墩体(1)与第二墩体(2)上方架设有倾斜的过滤筒(3),第一墩体(1)与第二墩体(2)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4),第二墩体(2)一侧设有收渣装置(5),所述过滤筒(3)配置有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露过滤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3)由框架(31)及滤布(32)结合形成,框架(31)外表面设置有齿轮环(33),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墩体(1)及第二墩体(2)上的轴承座(12),以及由第一电机(6)所驱动的齿轮组(61),所述齿轮组(61)与齿轮环(33)啮合联动,两轴承座(12)分别连接于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瑜珠方佳桁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鱼露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