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296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包括机身,机身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台,承台的顶部可放置培养盒,培养盒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槽孔卡合连接有培养皿,机身的顶部卡合安装有顶盖,顶盖内部开设有两个手套口,手套口底部边缘固定安装有手套袋,机身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注水口,注水口底端卡合连接有喷雾盒,喷雾盒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机身内壁固定安装有感触盒,通过设置承台放置培养盒进行菌株培养,保证了培养盒与机身的分体式操作,减少了机身内部产生的垃圾保证了清洁,通过设置手套口和手套袋装置,实现了对内部培养皿的完全无菌操作,保证了培养过程中操作的气密性。保证了培养过程中操作的气密性。保证了培养过程中操作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菌株培养工作台
,具体为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

技术介绍

[0002]菌株(在非细胞型的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是指从不同来源的标本中分离而得的相同菌种,它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体)通过无性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如培养伤寒杆菌时可从血液中、骨髓中、粪便中、胆汁中进行分离培养,而以胆汁中者最为良好,称为标准株,人们采取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某种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单独地分离开来,这个过程叫做菌种分离。从分离过程中得到的菌丝体纯化后,就是纯菌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使纯菌种大量生长和繁殖的方法,叫做培养。
[0003]目前,现有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存在内部不便清洁、操作不够智能的缺点。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台,所述承台的顶部可放置培养盒,所述培养盒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槽孔卡合连接有培养皿,所述机身的顶部卡合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内部开设有两个手套口,所述手套口底部边缘固定安装有手套袋,所述机身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底端卡合连接有喷雾盒,所述喷雾盒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机身内壁固定安装有感触盒,所述机身底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板,所述机身的外部侧面嵌设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机身不安装控制面板的剩余侧面均嵌设有玻璃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由钢化玻璃制成,所述玻璃板嵌设在机身的侧面且垂直于底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开设有两个手套口,所述手套口底端边缘固定连接的手套袋透明且具有伸缩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雾盒内部的水管卡合连接在注水口的底端,所述过滤网隔开喷雾盒与机身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触盒的表面嵌设安装有温度感应块和湿度感应块,所述感触盒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紫外线板设置有两块,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机身两侧的底端,所述紫外线板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面板的表面嵌设安装有显示屏,
所述控制面板表面嵌设安装有若干按钮。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盒的顶部开设有工具盒,所述工具盒位于培养皿的一侧。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通过设置承台放置培养盒进行菌株培养,保证了培养盒与机身的分体式操作,减少了机身内部产生的垃圾保证了清洁,通过设置手套口和手套袋装置,实现了对内部培养皿的完全无菌操作,保证了培养过程中操作的气密性,通过在培养盒顶部开设工具盒,将常用的镊子等工具放置于此,大大方便了对培养皿内部菌株的操作,通过设置控制面板和喷雾盒、感触盒和紫外线板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实现了对机身内部各个电器元件的智能控制,提升了该设备工作的智能性与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的培养盒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机身;2、支撑柱;3、承台;4、培养盒;5、培养皿;6、手套袋;7、手套口;8、顶盖;9、注水口;10、喷雾盒;11、过滤网;12、感触盒;13、紫外线板;14、控制面板;15、玻璃板;16、工具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包括机身1,机身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台3,承台3的顶部可放置培养盒4,培养盒4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槽孔卡合连接有培养皿5,机身1的顶部卡合安装有顶盖8,顶盖8内部开设有两个手套口7,手套口7底部边缘固定安装有手套袋6,机身1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注水口9,注水口9底端卡合连接有喷雾盒10,喷雾盒10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11,机身1内壁固定安装有感触盒12,机身1底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板13,机身1的外部侧面嵌设安装有控制面板14,机身1不安装控制面板14的剩余侧面均嵌设有玻璃板15。
[0022]其中,顶盖8由钢化玻璃制成,玻璃板15嵌设在机身1的侧面且垂直于底面,通过设置钢化玻璃顶盖8和玻璃板15,实现了对内部结构的实时观测,也大大方便了操作的进行。
[0023]其中,顶盖8开设有两个手套口7,手套口7底端边缘固定连接的手套袋6透明且具有伸缩性,通过设置具有伸缩性的透明手套袋6,实现了使用者在不开启顶盖8的同时完成对培养皿5的操作。
[0024]其中,喷雾盒10内部的水管卡合连接在注水口9的底端,过滤网11隔开喷雾盒10与机身1内部,通过设置设置喷雾盒10和过滤网11组件,实现了对机身1内部的湿度调节,适应了不同的培养需求。
[0025]其中,感触盒12的表面嵌设安装有温度感应块和湿度感应块,感触盒1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4电性连接,通过在感触盒12的表面嵌设安装有温度感应块和湿度感应块,实现了对机身1内部温度和湿度的实时监控,并将数据及时反馈在控制面板14上方便及时调节。
[0026]其中,紫外线板13设置有两块,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机身1两侧的底端,紫外线板13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4电性连接,通过设置两块固定在机身1底端的紫外线板13,实现了对机身1内部的紫外线灭菌,保证使用前的无菌环境。
[0027]其中,控制面板14的表面嵌设安装有显示屏,控制面板14表面嵌设安装有若干按钮,通过在控制面板14表面安装显示屏和若干按钮,实现了对机身1内部各个电器元件的智能控制。
[0028]其中,培养盒4的顶部开设有工具盒16,工具盒16位于培养皿5的一侧,通过在培养盒4的顶部开设工具盒16,实现了对镊子等常用工具的存放,保证了通过手套进行操作时的方便取用。
[0029]工作时,将水注入位于机身1顶部的注水口9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台(3),所述承台(3)的顶部可放置培养盒(4),所述培养盒(4)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槽孔卡合连接有培养皿(5),所述机身(1)的顶部卡合安装有顶盖(8),所述顶盖(8)内部开设有两个手套口(7),所述手套口(7)底部边缘固定安装有手套袋(6),所述机身(1)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注水口(9),所述注水口(9)底端卡合连接有喷雾盒(10),所述喷雾盒(10)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11),所述机身(1)内壁固定安装有感触盒(12),所述机身(1)底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板(13),所述机身(1)的外部侧面嵌设安装有控制面板(14),所述机身(1)不安装控制面板(14)的剩余侧面均嵌设有玻璃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8)由钢化玻璃制成,所述玻璃板(15)嵌设在机身(1)的侧面且垂直于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菌株培养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天辉韩珊邓婷婷张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