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山药复壮种苗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259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0:00
一种山药复壮种苗制备方法,其目的是效果稳定、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使脱除病毒的山药微茎尖生长成苗后,通过继代培养使基数增大并在试管内生产微型零余子,收获后的零余子经过物理和化学复合处理后破除休眠,栽种到试管外的基质中发芽并生长成苗;所述继代培养是指长山药试管苗在生长为至少三节以上时,将其剪切为单节的切段,插入无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这些单节的茎段由腋芽生长为植株的茎叶部分,茎段下部生根生长成试管苗,如此反复不断扩大试管苗的数量。如此反复不断扩大试管苗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g/L+NAA(a

萘乙酸) 0.01mg/L+活性炭0.5 g/L+琼脂7g/L,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培养四周可生根7条,苗高7公分,生产直径大于5mm的零余子2

4个。收获零余子后将试管苗进行继代培养,如此反复不断地生产零余子。
[0007]所述的收获后的零余子经过处理后破除休眠是指来自于试管苗的微型零余子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促使零余子上的隐芽萌发。本方法将试管内收获的微型零余子浸泡于以下溶液中:GA3(赤霉素)100 mg/L+ BA(6

苄氨基嘌呤)10 mg/L+ sillwet77 0.02%,将盛有零余子和溶液的烧杯或开口容器放置在抽滤瓶中抽滤三分钟,然后在自然状态和室温下放置2小时,最后将零余子在室温下自然阴干,装入玻璃瓶中于4度的低温下储存2个月。
[0008]所述继代培养是指长山药试管苗在生长为至少三节以上时,将其剪切为单节的切段,插入无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这些单节的茎段由腋芽生长为植株的茎叶部分,茎段下部生根生长成试管苗,如此反复不断扩大试管苗的数量。
[0009]所述过渡移栽是指将无菌苗移栽到培养瓶外或试管外基质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由弱变壮,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0010]所述试管外的基质是指长山药试管苗过度移栽至试管外所用的基质,本方法所用的基质为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混合物,其比例为3:1:1。
[0011]本专利技术具备效果稳定、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等优点,收取零余子后并不影响试管苗的扩繁。经过所述溶液处理的零余子在4度下储存2个月以破除休眠,也可以在此温度下保存更长时间以累积一定的零余子数量批量栽种。这种方式避免了幼嫩的试管苗过度移栽步骤,提高了成活率,降低了制备山药复壮种苗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以山药品种“太谷长山药”(地下茎块长120厘米左右)为试验材料,2018年1月在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园区内,将大田收获的零余子栽种于草炭基质内,生发蔓茎后取茎段用常规方法表面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切成单芽插入初代培养基:MS+BA(6

苄氨基嘌呤)0.5 mg/L+NAA(a

萘乙酸) 0.1mg/L+琼脂7g/L,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待苗长至五片叶后切成单芽接入继代培养基:MS+KT(激动素)2 mg/L+NAA(a

萘乙酸) 0.01mg/L+活性炭0.5 g/L+琼脂7g/L,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培养28天可生根7条,苗高7公分,生产直径大于5mm的零余子2

4个。收获零余子后将试管苗进行继代培养,如此不断生产零余子。将收获的零余子浸泡于以下溶液:GA3(赤霉素)100 mg/L+ BA(6

苄氨基嘌呤)10 mg/L+ sillwet77 0.02%,抽滤三分钟后,在自然状态下并于室温下放置2小时,然后室温下自然阴干,装入玻璃瓶中于4度的低温下储存2个月。2019年1月将此处理的零余子栽种于装有草炭基质的穴盘中,并放置在25度左右的温室中,一个月发芽率达80%,生长良好。
[0013]实施例2:以适宜于机械收获的短粗山药品种太谷短粗山药一号(地下茎块长60厘米左右)为试验材料,2019年1月在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园区内,将大田收获的零余子栽种于草炭基质内,生发匍匐茎后取茎段用常规方法表面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切成单芽
插入初代培养基:MS+BA(6

苄氨基嘌呤)0.5 mg/L+NAA(a

萘乙酸) 0.1mg/L+琼脂7g/L,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待苗长至五片叶后切成单芽接入继代培养基:MS+KT(激动素)2 mg/L+NAA(a

萘乙酸) 0.01mg/L+活性炭0.5 g/L+琼脂7g/L,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培养28天可生根7条,苗高7公分,生产直径大于5mm的零余子2

4个。将收获的零余子浸泡于以下溶液:GA3(赤霉素)100 mg/L+ BA(6

苄氨基嘌呤)10 mg/L+ sillwet77 0.02%,抽滤三分钟后,在自然状态下并于室温下放置2小时,然后室温下自然阴干,装入玻璃瓶中于4度的低温下储存2个月。2020年1月将此处理的零余子栽种于装有草炭基质的穴盘中,并放置在25度左右的温室中,一个月发芽率达85%,生长良好。
[0014]由于山药的品种很多,存在很多短粗块茎的品种,本方法没有对短粗块茎的品种进行试验。本方法对两种长山药进行了试验,实施例1使用了一种块茎长120公分的品种,实施例2使用了一种块茎长60公分的品种,尽管相差60公分,本方法对这两个品种在试管内的继代增殖、微型零余子形成、零余子休眠破除都有效,其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药复壮种苗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使脱除病毒的山药微茎尖生长成苗后,通过继代培养使基数增大并在试管内生产微型零余子,收获后的零余子经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复合处理后破除休眠,栽种到试管外的基质中发芽并生长成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复壮种苗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山药原种质通过常规的无菌操作进行试管内的病毒脱除和繁殖,其基本方法是将生发于山药的芦头、块茎截断或零余子的茎段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后,接种于无菌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和继代繁殖,生根的试管苗过渡移栽到温室/网室内的蛭石基质中,保持湿度并定期施加营养液,当苗长到20公分以上移栽至大田中常规管理;或在试管内产生零余子,将收获的零余子破除休眠后,生发成苗培育生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山药复壮种苗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试管内生产微型零余子是指将山药蔓茎的茎段经过表面消毒灭菌后,切成单芽插入初代培养基:MS+BA(6

苄氨基嘌呤)0.5 mg/L+NAA(a

萘乙酸) 0.1mg/L+琼脂7g/L,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待苗长至五片叶后切成单芽接入继代培养基:MS+KT(激动素)2 mg/L+NAA(a

萘乙酸) 0.01mg/L+活性炭0.5 g/L+琼脂7g/L,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培养四周可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勇越尚勇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