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217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46
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包括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下支座、油缸下十字架、起架油缸、油缸上十字架、上支座、球头座、立柱和立柱支轴;立柱支轴和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分别设在打桩机机器平台两端,立柱经立柱支轴支撑于打桩机机器平台上,起架油缸油缸杆经油缸上十字架与上支座相连,起架油缸油缸筒经油缸下十字架与下支座相连接;立柱侧面上固设有球头座;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油缸、双向铰座和至少两根复位弹簧;双向铰座固定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上,顶升油缸设在双向铰座上,复位弹簧一端设在顶升油缸上,另一端设在打桩机机器平台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可靠性高的优点。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桩工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油缸动力将桩工机械的立柱从水平状态(运输状态)转换到垂直状态(工作状态),反之也可将立柱从垂直状态转换到水平状态,这种操作称立柱起架。桩工机械的立柱起架对于施工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履带式桩架,因需整体运输,其外形尺寸需要进行限制,机械空间要求很紧凑,因此对立柱起架机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占用空间小等特点。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两种典型的立柱起架方式。
[0003]一种立柱起架方式是起架油缸支点移动式起架方式。
[0004]其工作原理是:在拉伸油缸作用下移动座可沿立柱移动,使起架油缸支点位置改变,从而改变起架油缸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在立柱起架初期通过改变移动座在立柱上的位置而加大夹角α,以满足起架油缸驱动时的垂直分力能驱动立柱旋转,直至立柱旋到垂直状态,即机器工作状态,完成立柱起架。
[0005]其主要缺点是立柱上增加移动座及拉伸油缸机构,结构复杂,重量增重,成本增加。移动座能在立柱上移动,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间隙,不但影响机构刚性,还影响工作可靠性。
[0006]另一种立柱起架方式是起架油缸+摆动顶升机构的起架方式。
[0007]其工作原理是:该立柱起架方式包括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立柱由水平状态到中间状态,中间状态的立柱与水平之间有一定夹角,第二阶段立柱从中间状态到垂直状态。
[0008]因机器结构布置和油缸行程所限制,起架油缸与水平间的夹角α不能太大,导致起架油缸驱动时的垂直方向分力过小,不能提供立柱绕立柱支轴旋转所需力矩,为达到立柱起架所需力矩,设置摆动顶升机构,由摆动顶升油缸、摆动杆、滚筒组成。在摆动顶升机构顶升油缸的驱动下,摆动杆前、后方向摆动将立柱向上顶升,加大起架油缸与水平间的夹角,及至完成立柱起架第一阶段工作。立柱起架第二阶段工作由起架油缸驱动,这时起架油缸与水平间的夹角可以满足立柱起架要求,起架油缸驱动时的垂直方向分力能满足立柱绕立柱支轴旋转所需力矩,在起架油缸作用下使立柱旋到垂直状态,即机器工作状态,完成立柱起架。
[0009]其主要缺点是摆动顶升机构为门式桁架结构,顶升油缸与摆动杆组成的摆动机构不仅结构尺寸较大,且摆动角度大,使机构占用空间大,使机器体增大。
[0010]因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两种典型立柱起架方式都存在其各自的缺点,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打桩机立柱起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两种典型立柱起架方式都存在其各自缺点的问题。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包括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下支座、油缸下十字架、起架油缸、油缸上十字架、上支座、球头座、立柱和立柱支轴;所述双向对准的意思是指打桩机的前后和左右两个垂直方向皆对准,所述立柱支轴和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分别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的前后两端,立柱通过立柱支轴支撑于打桩机机器平台上,且立柱能绕立柱支轴进行前后方向的旋转,起架油缸的油缸杆的端部通过油缸上十字架与固定设置在立柱上的上支座相连接,起架油缸的油缸筒的端部通过油缸下十字架与固定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前后方向的中部的下支座相连接,所述油缸下十字架包括二者垂直设置的下支轴A和下支轴B,所述油缸上十字架同样包括二者垂直设置的两根上支轴;立柱靠近打桩机机器平台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球头座,且在立柱的长度方向上,球头座设置在上支座和立柱支轴之间;
[0013]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油缸、双向铰座和至少两根复位弹簧;双向铰座固定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上,顶升油缸的油缸筒的端部设置在双向铰座上,所述双向铰座包含能使得顶升油缸的油缸筒端部能在左右方向绕轴摆动的前后轴和能使得顶升油缸的油缸筒端部能在前后方向绕轴摆动的左右轴,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顶升油缸的油缸筒筒壁的外侧面,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上,复位弹簧用于当顶升油缸不再承受来自立柱的压力时使顶升油缸整体复位和维持在固定位置;所述球头座用于与所述顶升油缸的油缸杆端部球头匹配起作用,所述球头呈外凸的曲面结构,所述球头座包含一个内凹曲面结构。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打桩机的起架系统包括两套以立柱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的下支座、油缸下十字架、起架油缸、油缸上十字架和上支座。
[00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打桩机机器平台上还固定设置有顶升油缸限制结构,顶升油缸限制结构用于限制顶升油缸左右摆动的幅度,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与顶升油缸限制结构固连而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上。
[00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油缸的油缸杆端部呈半球状。
[00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头座与顶升油缸的油缸杆端部的接触面呈碗状。
[00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至少有两根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分别设置在顶升油缸的油缸筒筒壁的对称两侧。
[00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头的外凸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球头座的内凹曲面的曲率半径,优选二者的曲率半径差别在2倍以上。
[00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后轴在下而所述左右轴在上,以适应所述顶升油缸在前后方向比在左右方向上更大幅度的摆动。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结构简单,减少了不必要的机械机构,从而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而且也同时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
[0023]本专利技术的顶升机构结构更紧凑,顶升机构油缸运动轨迹为直线,起升时占用的空间小,提高了机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尺寸更小,更有利于运输。
[0024]同时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油缸运动轨迹为直线且与立柱垂直,油缸垂直受力,使得油缸受力更合理,起架过程的安全性更高,油缸的运动距离更短,进而使机器的起
架时间更短,施工效率更高。
[002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下支座和油缸下十字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柱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柱被顶升油缸顶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顶升油缸顶住球头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1、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桩机的起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1)、下支座(2)、油缸下十字架(3)、起架油缸(4)、油缸上十字架(5)、上支座(6)、球头座(7)、立柱(8)和立柱支轴(9);所述双向对准的意思是指打桩机的前后和左右两个垂直方向皆对准,所述立柱支轴(9)和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1)分别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的前后两端,立柱(8)通过立柱支轴(9)支撑于打桩机机器平台上,且立柱(8)能绕立柱支轴(9)进行前后方向的旋转,起架油缸(4)的油缸杆的端部通过油缸上十字架(5)与固定设置在立柱(8)上的上支座(6)相连接,起架油缸(4)的油缸筒的端部通过油缸下十字架(3)与固定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前后方向的中部的下支座(2)相连接,所述油缸下十字架(3)包括二者垂直设置的下支轴A(31)和下支轴B(32),所述油缸上十字架(5)同样包括二者垂直设置的两根上支轴;立柱(8)靠近打桩机机器平台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球头座(7),且在立柱(8)的长度方向上,球头座(7)设置在上支座(6)和立柱支轴(9)之间;自动复位双向对准顶升机构(1)包括顶升油缸(11)、双向铰座(13)和至少两根复位弹簧(12);双向铰座(13)固定设置在打桩机机器平台上,顶升油缸(11)的油缸筒的端部设置在双向铰座(13)上,所述双向铰座(13)包含能使得顶升油缸(11)的油缸筒端部能在左右方向绕轴摆动的前后轴(131)和能使得顶升油缸(11)的油缸筒端部能在前后方向绕轴摆动的左右轴(132),复位弹簧(12)的一端设置在顶升油缸(11)的油缸筒筒壁的外侧面,复位弹簧(12)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打桩机机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