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91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将原始料通过落料模进行冲裁,冲裁出料片,再将料片经过成型模冲压为初步成型的片状料片,接着在片状料片上对应位置冲压出若干安装孔,然后通过折弯模将片状料片两边进行折弯,形成卡槽型结构;之后在料片上冲裁出来的凸出片进行折弯,形成卡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能有效的快速的进行零件落料成型以及冲孔折弯的加工的效果。落料成型以及冲孔折弯的加工的效果。落料成型以及冲孔折弯的加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汽车零件加工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零件在汽车制造中起到关键作用,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汽车零件能保证安装后汽车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在汽车零件生产的过程中,常会使用模具来进行加工生产,能设计出快速生产加工汽车零件的模具,将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细的加工,以便保证生产加工需求;并且还能保证汽车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及其加工工艺能有效的快速的进行零件落料成型以及冲孔折弯的加工的效果。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将原始料通过落料模进行冲裁,冲裁出料片,再将料片经过成型模冲压为初步成型的片状料片,接着在片状料片上对应位置冲压出若干安装孔,然后通过折弯模将片状料片两边进行折弯,形成卡槽型结构;之后在料片上冲裁出来的凸出片进行折弯,形成卡片;方便安装时进行限位安装,提高稳固。
[0006]进一步的,所述落料模包括上合模结构和下合模结构;所述上合模结构上间距设置有冲裁结构和冲压结构;所述下合模结构包括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所述冲裁结构运动冲裁于第一下模上,且冲压结构运动冲压于第二下模上;所述下合模结构一侧上的托板带动料片依次经过冲裁结构和冲压结构;经过冲裁以及冲压加工。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合模结构包括上模板和固定板;所述上模板一侧通过上模脚安装于上安装板上;所述固定板通过垫板固定于上模板另一侧上;所述冲裁结构包括冲头块;所述冲头块设置于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带动冲头块冲裁于第一下模上的料片,冲头块对应冲裁加工于料片。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通过氮气弹簧设置有压料板;所述氮气弹簧驱动压料板对应抵压于料片上;所述冲头块贯穿于压料板;用于稳固料片,方便冲压。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合模结构包括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底部通过下模脚安装于下安装板上;所述下模板上的下垫板块上设置第一下模;所述第一下模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冲头块对应适应于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顶贴于料片底面;用于配合冲头块进行冲裁。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模上凹槽对应第二下模一侧设置有位移感应器;所述下垫板块一端上设置有下模镶件;所述第一下模一端卡嵌于下模镶件上,且所述下模镶件远离位移感应器位置设置;方便定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下模设置于下垫板上间距于第一下模;所述冲压结构包括圆柱型冲头和矩型冲头;所述圆柱型冲头和矩型冲头一端设置于固定板上;所述圆柱型冲头
和矩型冲头另一端分别对应于第二下模上的槽孔,进行冲压孔加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上设置有盖板;所述托板与盖板之间限位于料片竖向方向;所述下模板对应下模镶件另一端上设置有垫块,所述托板对应设置于垫块上,通过托板承托料片,避免折弯。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下模一侧下模板设置有滚动导向杆;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滚动导向杆远离下模板一端对应嵌设于导向孔内;利于定位加工。
[0014]进一步的,第一步:落料,落料模将原始料冲裁为料片,并在料片上冲压出对应孔;
[0015]第二步:成型,通过成型模将冲裁的料片在相应的位置进行冲压,冲压出若干凸起;
[0016]第三步:冲孔,在若干凸起以及料片表面上相应位置冲压出安装孔;
[0017]第四步:折弯一,将料片上的凸出片进行第一次冲压折弯;
[0018]第五步:折弯二,沿料片上凸起棱的位置将料片一侧边进行折弯,形成遮板;
[0019]第六步:折弯三,将料片另一侧边进行折弯,料片呈卡槽型结构;
[0020]第七步:折弯四,将料片上第一次折弯的凸出片再次折弯,形成U型卡片结构。
[002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通过落料模加工出符合要求形状的料片,方便后续加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0022]1)落料模上分别设置冲裁结构和冲压结构,能进行同步的多道工序的加工,同时加工多个料片,减少工序,提高效率,并且满足加工要求;
[0023]2)通过托板对料片进行移动,并通过位移感应器感应移动的位置距离,方便冲裁结构和冲压结构在准确的位置上进行冲裁以及冲压,提高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为落料模结构图;
[0025]附图2为冲头块截面图;
[0026]附图3为滚动导向杆结构图;
[0027]附图4为片状料片结构图;
[0028]附图5为卡槽型结构;
[0029]附图6为卡片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31]如附图1

6: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将原始料通过落料模1进行冲裁,冲裁出料片,冲裁好的料片具有一定的形状结构,能方便后续工序的加工,再将料片经过成型模冲压为初步成型的片状料片A,加工出凸起部分初步成型,方便进行折弯加工,接着在片状料片A上对应位置冲压出若干安装孔,便于安装,然后通过折弯模将片状料片A两边进行折弯,形成卡槽型结构B,这样在安装时先卡住其他部件,然后进行安装,能提高稳定性;之后在料片上冲裁出来的凸出片进行折弯,形成卡片C,同样的安装时先通过卡片C卡住,能减少安装后松动的可能性。
[0032]所述卡槽型结构B包括主体板B1;所述主体板B1一侧两端边缘处对称设置有遮板
B2;所述主体板B1与遮板B2为一体结构,呈卡槽状;所述主体板B1顶部上开设有通口B11,能起到很好的配合安装以及通风的作用;所述主体板B1中部外凸设置有通槽B12,能便于其他配件卡紧通槽内进行更方便的安装;所述遮板B2对应通槽B12位置处设置有突口B21卡紧通槽内的其他配件能通过突口B21卡住,避免容易滑脱。
[0033]所述卡片C呈U型结构;所述卡片C1中部内凹设置有凹槽C2;所述卡片C1远离主体板一端中部凸出C3;所述凸出C3上开设有通孔C4;所述通孔C4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凸出C3两侧边分别开设有切口C5。在安装时能通过卡片C1进行卡住,并且凸出C3能够方便卡住,并且通过切口C5进行安装,这样安装后零件能具有良好的稳固性,避免滑脱。
[0034]所述落料模1包括上合模结构12和下合模结构11;所述上合模结构12上间距设置有冲裁结构13和冲压结构14;所述下合模结构11包括第一下模111和第二下模112;所述冲裁结构13运动冲裁于第一下模111上,且冲压结构14运动冲压于第二下模112上;所述下合模结构11一侧上的托板15带动料片依次经过冲裁结构13和冲压结构14;冲裁结构13对应配合第一下模111对原始料进行冲裁,加工出具有一定形状结构的料片,托板15带动料片到冲压结构位置,冲压结构14配合第二下模112在料片上冲压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将原始料通过落料模(1)进行冲裁,冲裁出料片,再将料片经过成型模冲压为初步成型的片状料片(A),接着在片状料片(A)上对应位置冲压出若干安装孔,然后通过折弯模将片状料片(A)两边进行折弯,形成卡槽型结构(B);之后在料片上冲裁出来的凸出片进行折弯,形成卡片(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1)包括上合模结构(12)和下合模结构(11);所述上合模结构(12)上间距设置有冲裁结构(13)和冲压结构(14);所述下合模结构(11)包括第一下模(111)和第二下模(112);所述冲裁结构(13)运动冲裁于第一下模(111)上,且冲压结构(14)运动冲压于第二下模(112)上;所述下合模结构(11)一侧上的托板(15)带动料片依次经过冲裁结构(13)和冲压结构(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合模结构(12)包括上模板(121)和固定板(124);所述上模板(121)一侧通过上模脚(122)安装于上安装板(123)上;所述固定板(124)通过垫板(125)固定于上模板(121)另一侧上;所述冲裁结构(13)包括冲头块(131);所述冲头块(131)设置于固定板(124)上,所述固定板(124)带动冲头块(131)冲裁于第一下模(111)上的料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24)上通过氮气弹簧(126)设置有压料板(127);所述氮气弹簧(126)驱动压料板(127)对应抵压于料片上;所述冲头块(131)贯穿于压料板(12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零件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合模结构(11)包括下模板(113);所述下模板(113)底部通过下模脚(114)安装于下安装板(115)上;所述下模板(113)上的下垫板块(16)上设置第一下模(111);所述第一下模(111)中部设置有凹槽(1111),所述冲头块(131)对应适应于凹槽(1111);所述凹槽(1111)底部设置有顶块(1112);所述顶块(1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瑛曹一枢陆杰段玉霞王晓喜周田吴锴方杰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