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89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包含:复数散热鳍片、一基座;该复数散热鳍片具有一结合端及一自由端,并该结合端及该自由端之间具有一腔室并填充有一工作流体;所述基座的上、下两侧分具有一结合侧及一受热侧,该复数散热鳍片的结合端系通过包射的方式被一体结合于该结合侧上,如此可消除不同部位结合后的热阻。如此可消除不同部位结合后的热阻。如此可消除不同部位结合后的热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尤指一种通过包射的方式将基座及散热鳍片结合为一体防止热阻现象的散热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压铸散热器在5G产品、设备(诸如通讯机箱、通讯设备等)上的应用不仅散热能力有限,同时产品体积和重量也较大,不利产品户外安装维护,因此为了进一步来提高产品的散热能力,降低产品重量,高效率的散热鳍片的出现,该散热鳍片和底座的连接部分大多采用环氧树脂(Epoxy)胶粘或者铆接为主,由于5G产品设备大多应用于户外,然而采用环氧树脂(Epoxy)胶粘方式将鳍片和底座连接,存在着老化风险,此方案并不完美,目前在应用较少,采用铆接则是目前市场上高效率散热鳍片与底座连接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两个金属件接触面间具有天然接触间隙,间隙间的空气势必导致无法抹灭的高热阻,虽然高效率散热鳍片带来了可观的散热能力,但是热量因该间隙的原因并无法完全从发热元件传导至散热鳍片。
[0003]高效率散热鳍片内部具有腔室,并该腔室内选择填充工作液体或气体,并由于该腔室内为真空状态,故令工作液体或气体的沸点较低的情况下可提早蒸发汽化,提升散热鳍片的热传效率。
[0004]高效率散热鳍片由于内部腔室中具有工作液体或气体,故与该基座进行结合时必须特别注意是否会破坏内部腔室的的真空气密性,以及若要进行热加工时,也必须注意腔室中的工作液体是否会因受热而蒸发,进而失去热交换的作用。
[0005]则如何将高效率散热鳍片与基座稳固结合不产生间隙则为首要解决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爰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基座及散热鳍片间不具有热阻的散热器结构。
[0007]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包含:复数散热鳍片、一基座;
[0008]该复数散热鳍片具有一结合端及一自由端,鳍片内部自该结合端至该自由端之间具有一腔室并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基座上、下两侧分别具有一结合侧及一受热侧,该结合侧系用一体包设的方式结合该复数散热鳍片结合端。
[0009]上述结合侧凸伸复数结合部,该复数结合部包覆于该结合端的外部,令该复数散热鳍片得稳固与该基座结合为一体。
[0010]上述工作流体是气体或液体。
[0011]上述该复数散热鳍片与该基座是相同或相异材质。
[0012]上述该复数散热鳍片与该基座先通过一体包射的方式进行相互结合,该复数散热鳍片再进行填水与抽真空作业。
[0013]该复数散热鳍片与该基座系先通过一体包射的方式进行相互结合,该复数散热鳍
片再进行填水与抽真空作业,如此既可维持该复数散热鳍片内部腔室中的工作液体或气体的稳定避免蒸发外,同时可解决基座与散热鳍片间具有热阻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散热器结构1;散热鳍片11;结合端111;自由端112;腔室113;基座12;结合侧121;结合部1211;受热侧122;工作流体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18]请参阅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剖视图,所述散热器结构1,包含:复数散热鳍片11、一基座12;
[0019]该复数复数散热鳍片1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结合端111及一自由端112,该散热鳍片的结合端111至该自由端112间具有一呈真空状态的腔室113,该腔室113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2,所述工作流体2可是气体或液体。
[0020]所述基座12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一结合侧121及一受热侧122,该受热侧122与至少一发热源接触,该结合侧121则对应该复数散热鳍片11的结合端111,并通过包射的方式将结合端111结合为一体,即所述结合侧121凸伸复数结合部1211,该复数结合部1211包覆于该结合端111的外部,该结合端111可呈倒T字型或L型或其他几何形状其中任一,本实施例系以倒T型做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并该结合部1211通过一体包射的方式完整包覆于该呈倒T字型的结合端111外部周围,令该复数散热鳍片11稳固且无间隙与该基座12结合为一体,并通过该结合端111的设计可防止该散热鳍片11被拔出脱离该基座12的结合部1211。
[0021]该复数散热鳍片11与该基座12是相同或相异材质,可为铜、铝、不锈钢、其中任一或及其组合,该复数散热鳍片11与该基座12系先通过一体包射的方式进行结合,待一体包射结合后再令该复数散热鳍片11进行填水与抽真空作业。
[0022]而预先进行基座12与该复数散热鳍片11一体包射的作业,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了防止所述散热鳍片11内部的工作流体2在基座12以及散热鳍片11一体包射的作业时因高温影响下,令内部工作流体2产生蒸发进而令其内部汽液循环热交换失效,故待两者一体包射结合作业完成后,再针对该散热鳍片11进行填入工作流体2及抽真空作业,最后将其封闭。
[0023]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率热传导效率散热鳍片11,该散热鳍片11内部具有腔室113,并填充有工作流体2(液体、气体),并在填充工作流体2前,先将该散热鳍片11与该基座12通过一体包射的方式进行结合,如此令该散热鳍片11与该基座12得以结合为一体而无间隙的产生,因此可避免热阻的产生,并且待一体包射完成后再对该散热鳍片11的腔室113进行填入工作流体2及抽真空等作业,如此可避免散热鳍片11与该基座12进行一体包射作业时,高温破坏腔室内部的工作流体2令其蒸发汽化的情况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复数散热鳍片,该复数散热鳍片具有一结合端及一自由端,该结合端至该自由端之间具有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一基座,所述基座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一结合侧及一受热侧,该受热侧与一发热源接触,该结合侧则一体包射该复数散热鳍片的结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侧凸伸复数结合部,该复数结合部包覆于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旦军李国辉黄传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