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55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实时获取车辆的载重、速度、车身平衡状态、道路状况、胎温胎压信息,并进一步判断车辆当前的载重、速度、车身平衡状态、道路状况、胎温胎压是否允许车身升降调节,在车辆状况允许车身高度调节的情况下,通过公式h(t)=f1(Vt)+f2(Gt)计算出车身所应维持的高度,实现车身高度调节,同时还可根据所获取的车身底盘左侧的高度H1和右侧的高度H2来判断车身平衡,并在车辆发生左倾或右倾的情况下进行平衡调节。有益效果:保证了车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安全行驶的前提下,车身高度与行驶速度、载重的最佳匹配,确保的挂车形式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性和舒适性。通过性和舒适性。通过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车车身高度的远程调节方法,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来获取车辆信息,根据获取的车辆信息实时地对挂车车身高度进行远程调节的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伴随着GB7258

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总质量大于或等于12000kg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的后轴,所有危险货物运输半挂车,以及三轴栏板式、仓栅式半挂车应装备空气悬架,因此空气悬挂已成为挂车行业的必然。
[0003]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方案为:空气悬架系统依靠高度阀对对车身高度的检测,实现车辆负载变化时保持车身高度的稳定。挂车系列为了增加载重,同时降低单个车桥所承受的重量,会采用多个车桥。过多的车桥在车辆负载重量较大时降低了单个车桥所承受的重量,同时降低了单个轮胎对地面的压强,有效降低了载重车辆对地面的破坏,但过多的车桥在负载重量较小时,是一种损失。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身高度越高,其通过性越差,空气悬架气囊的滤震效果越佳,但车辆的稳定性降低,因此,需要将车身高度与行驶速度、载重匹配起来,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安全行驶的前提下,使车身高度与速度、载重实现最佳匹配。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能够将车身高度与行驶速度、载重实时匹配起来,在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安全行驶的前提下,使车身高度与速度、载重实现最佳匹配。
[0005]本专利技术的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挂车上设置有储气筒、车身控制主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高度传感器、第二高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挂车上设置有2个或2个以上的车桥,每个车桥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其进行高度调节的左气囊和右气囊;储气筒经第一电磁阀对所有的左气囊进行供气,经第二电磁阀对所有的右气囊进行供气,第一、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输出端相连接;车身控制主机经第一、第二高度传感器分别检测车身左侧和右侧的升降高度,经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左气囊和右气囊的压力;车身控制主机经无线网络与服务器相通信,经蓝牙网络与智能终端相通信;车身控制主机连接有用于获取挂车位置信息和行驶速度的GPS模块以及速度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a).车辆速度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通信,实时获取车辆当前速度Vt,并判断车辆当前速度Vt是否小于车身升降速度阈值V1,如果Vt≤V1,则表明车辆速度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b);如果Vt>V1,表明车辆速度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b).车辆载重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左气囊和右气囊的压力,进而计算出车辆当前载重Gt,并判断当前载重Gt是否小于车身升降载重阈值G1,如果Gt≤G1,则表明车辆载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c);如果Gt>G1,表明车辆载重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c).车身平衡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第一、第二高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车身底盘左侧的高度H1和右侧的高度H2,并判断| H1

H2|是否小于
阈值

H,如果| H1

H2|≤

H,表明当前车身平衡状态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d),如果| H1

H2|>

H,表明当前车身平衡状态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d).路况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连续转弯路段和颠簸路段,如果车辆既不处于连续转弯路段,又不处于颠簸路段,则表面路况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e);如果车辆处于连续转弯或颠簸路段,则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e).车身升降控制,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向车身控制主机发出车身升降调节的指令,车身控制主机接收到指令后,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储气筒中的压力气体进入到左气囊和右气囊中或者将左气囊和右气囊中的气体放出,分别实现车身高度的提升和车身高度的降落,并通过第一高度传感器和第二高度传感器来反馈车身高度,将车身高度维持在利用公式(1)计算出的数值:h(t)=f1(Vt)+f2(Gt)
ꢀꢀꢀꢀꢀꢀꢀꢀꢀꢀ
(1)其中,h(t)为当前车身高度值,f1()为当前车速所决定的车身高度函数,f2()为当前载重所决定的车身高度函数,Vt、Gt分别为车辆当前速度和当前载重,函数f1()、f2()均为单调递减函数;f).车身平衡检测,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第一、第二高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车身底盘左侧的高度H1和右侧的高度H2,并判断H1与H2的大小,如果H1<H2且H2

H1≥

H,则表明车身发生了左倾且倾斜程度超过了阈值

H,则执行步骤g);如果H1>H2且H1

H2≥

H,则表明车身发生了右倾且倾斜程度超过了阈值

H,则执行步骤h);如果| H1

H2|<

H,表明车身倾斜程度在可承受范围内,无需进行车身调整;g).左倾调整,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向车身控制主机发出车身平衡调节的指令,车身控制主机通过对第一电磁阀的控制,使储气筒中的压力气体进入左气囊中,来提升车身左侧的高度;或者通过对第二电磁阀的控制,使右气囊中的气体排出,来降低车身右侧的高度,最终达到车身左右侧高度一致,并使车身高度维持在公式(1)所计算出的高度上;h).右倾调整,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向车身控制主机发出车身平衡调节的指令,车身控制主机通过对第二电磁阀的控制,使储气筒中的压力气体进入右气囊中,来提升车身右侧的高度;或者通过对第一电磁阀的控制,使左气囊中的气体排出,来降低车身左侧的高度,最终达到车身左右侧高度一致,并使车身高度维持在公式(1)所计算出的高度上。
[0006]本专利技术的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步骤d)中所述的路况判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1).连续转弯路段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最近时间段t1内车身控制主机所采集的车辆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形成车辆的行驶路径曲线,根据行驶路径曲线判断是否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连续转弯,如果存在,则表面当前路段为连续转弯路段,如果不存在,表明当前路段为非连续转弯路段;2).颠簸路段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车身控制主机经第一高度传感器和第二高度传感器分别采集最近时间段t2内车身底盘左侧的高度和右侧的高度,并判断时间段t2内车身底盘左侧和右侧的高度变化频率和幅度是否超出了
门限值,如果超出了门限值,则表明车辆处于颠簸路段,如果没有超出门限值,则表明车辆处于非颠簸路段。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挂车(14)上设置有储气筒(2)、车身控制主机(1)、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第一高度传感器(7)、第二高度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9)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0),所述挂车上设置有2个或2个以上的车桥,每个车桥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其进行高度调节的左气囊(3)和右气囊(4);储气筒经第一电磁阀对所有的左气囊进行供气,经第二电磁阀对所有的右气囊进行供气,第一、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输出端相连接;车身控制主机经第一、第二高度传感器分别检测车身左侧和右侧的升降高度,经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左气囊和右气囊的压力;车身控制主机经无线网络与服务器(12)相通信,经蓝牙网络与智能终端(11)相通信;车身控制主机连接有用于获取挂车位置信息和行驶速度的GPS模块以及速度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车身高度远程调节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a).车辆速度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通信,实时获取车辆当前速度Vt,并判断车辆当前速度Vt是否小于车身升降速度阈值V1,如果Vt≤V1,则表明车辆速度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b);如果Vt>V1,表明车辆速度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b).车辆载重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左气囊和右气囊的压力,进而计算出车辆当前载重Gt,并判断当前载重Gt是否小于车身升降载重阈值G1,如果Gt≤G1,则表明车辆载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c);如果Gt>G1,表明车辆载重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c).车身平衡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第一、第二高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车身底盘左侧的高度H1和右侧的高度H2,并判断| H1

H2|是否小于阈值

H,如果| H1

H2|≤

H,表明当前车身平衡状态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d),如果| H1

H2|>

H,表明当前车身平衡状态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d).路况判断,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判断车辆是否处于连续转弯路段和颠簸路段,如果车辆既不处于连续转弯路段,又不处于颠簸路段,则表面路况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e);如果车辆处于连续转弯或颠簸路段,则不允许车身升降,执行步骤f);e).车身升降控制,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向车身控制主机发出车身升降调节的指令,车身控制主机接收到指令后,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储气筒中的压力气体进入到左气囊和右气囊中或者将左气囊和右气囊中的气体放出,分别实现车身高度的提升和车身高度的降落,并通过第一高度传感器和第二高度传感器来反馈车身高度,将车身高度维持在利用公式(1)计算出的数值:h(t)=f1(Vt)+f2(Gt)
ꢀꢀꢀꢀꢀꢀꢀꢀꢀꢀ
(1)其中,h(t)为当前车身高度值,f1()为当前车速所决定的车身高度函数,f2()为当前载重所决定的车身高度函数,Vt、Gt分别为车辆当前速度和当前载重,函数f1()、f2()均为单调递减函数;f).车身平衡检测,智能终端或服务器通过与车身控制主机的通信,获取第一、第二高度传感器所检测的车身底盘左侧的高度H1和右侧的高度H2,并判断H1与H2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公祥张蒙高保军周惠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思迈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