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技术

技术编号:282143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稻田养鱼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该方法通过在稻田内种植紫云英,作为早稻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和田水的肥力;通过稻田内养萍,可用作自稻田绿肥和鱼类吃食,又可防止杂草生长;水稻吸收肥料,净化水质,并为鱼种提供丰富的稻穗资源;水肥会长出萍藻和浮游动物等,供鱼类摄取营养;鱼散养,能吃稻田里的稻穗、杂草、浮游生物以及害虫等;鱼排泄物回田成肥,起到不打药、不下化肥又能增加效益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力付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田养鱼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技术介绍

[0002]稻田养鱼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内进行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稻田水面养鱼,利用稻田内的稻穗资源、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鱼种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鱼种的生命活动,达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实现稻鱼互利双增收。
[0003]鲤鱼,适应能力强,能耐寒、耐碱、耐低氧,对水体要求不高,能在各种水体中生存,通常可在0~37℃的水体中生活,适宜水温在15~30℃。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荤素兼食。
[0004]稻田养鱼是我国传统的稻田种养模式,通过稻田套养水产品种获得种养综合效益。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使农民收入有显著增长,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优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0005]现有的稻田养鱼技术中,稻田肥力不足,无法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需要额外投喂饲料,并且产出少、效益差;或者在养鱼过程中,仍然需要添加肥料来控制水土的肥力,导致水质过肥,水稻倒伏,影响稻田内生态环境。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910491865.5公开了一种以渔保田的稻渔共作方法及梯田结构。其养殖方法为:引进优质亲本;建立亲本培育池培育优质亲本;建立苗种培育池培育优质苗种;冬闲田改造,蓄水养田,并引入优质苗种培养;养殖管理。然而,该方法需要投喂足量的营养全面的饲料,从而确保鱼类性腺发育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的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采用该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鱼苗生长期间,无需另外投加饲料、不施加农药,既能改善鱼肉品质又能增加鱼类经济效益和水稻种植效益。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选址:选择山泉水流经的田地作为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0009](2)设置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包括以下步骤:
[0010]设置田埂,所述田埂的高度与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表土面位置距离大于等于60cm;
[0011]设置鱼坑:沿所述田埂靠近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中心的内周缘挖设鱼坑,在所述鱼坑靠近山泉水处设置进水口,在所述鱼坑距离进水口最远处设置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有隔离网;
[0012](3)种植紫云英:10月下旬

11月上旬,在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种植紫云英2

2.5斤/亩,次年2月下旬

3月初,施加5

10斤/亩的尿素,次年4月下旬,翻土将紫云英压埋于种植层内,使紫云英在水与泥之中发酵成肥,同时加水并保持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水位至10cm;
[0013](4)养萍:在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种植红萍和绿萍20斤/亩;
[0014](5)种植水稻:次年5月底

6月初,在插秧前的3

7天,往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施加羊粪肥400斤/亩,施后3

4天,犁田;插秧,3

5天后,施加肥料50斤/亩;
[0015](6)晒田、追肥:当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的表土面晒至裂开2

3cm裂缝时,追施肥料30斤/亩,次日加水至田面水位为15

20cm;
[0016](7)投放鱼苗:次年7月中下旬,往所述鱼坑内投放鲤鱼苗和/或草鱼苗,投放量为70

110斤/亩;
[0017](8)日常种植和养殖管理:及时注水或排水,控制田面水位在15

30cm,每日早晚移除死鱼,及时驱赶鸟类;以及
[0018](9)收鱼、收割稻谷。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设置于山泉水流经的田地,包括依序设置的田埂、鱼坑和种植层,所述田埂的上表面与种植层的表土面之间距离大于等于60cm;沿所述田埂靠近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中心的内周缘挖设鱼坑,在所述鱼坑靠近山泉水处设置进水口,在所述鱼坑距离进水口最远处设置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有隔离网。所述鱼坑环绕种植层挖设,鱼坑底部与种植层表土面之间距离大于等于80cm。
[002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稻田内种植紫云英,作为稻田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和田水的肥力;通过稻田内养萍,可用作稻田有机肥和鱼类饲料,又可防止杂草生长;水稻吸收肥料,净化水质,并为鱼种提供丰富的稻穗资源;水肥会长出萍藻和浮游动物等,供鱼类摄取营养;鱼散养,能吃稻田里的稻穗、杂草、浮游生物以及害虫等;鱼排泄物回田成肥,整个种植和养殖过程都是有机的,起到不打药、不下化肥又能增加效益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提高养殖鱼类的品质和品相,鳞片金黄透亮、肉质鲜美甘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营养价值。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系统。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0024]11、田埂;111、进水口;112、排水口;
[0025]12、鱼坑;13、种植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无特殊说明,所使用的植物、肥料、鱼苗等均可以直
接从市场购买获得。
[0028]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田面水位是指由水面相对于稻田种植层表土面的高。
[0029]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鱼坑的深度是指自稻田种植层表土面至鱼坑底面的距离。
[0030]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野香优3号,株高120.0cm,穗长28.0cm;野香优9901,株高120.5cm,穗长23.3cm;中浙优394,株高110.4cm,穗长23.5cm;内2优111,株高115.2cm,穗长26.5cm;内5优8015,株高122.2cm,穗长26.8cm。
[0031]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1)选址:选择山泉水流经的田地作为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0033](2)设置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包括以下步骤:
[0034]设置田埂,所述田埂的高度与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表土面位置距离大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址:选择山泉水流经的田地作为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2)设置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田埂,所述田埂的上表面与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表土面位置距离大于等于60cm;设置鱼坑:沿所述田埂靠近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中心的内周缘挖设鱼坑,在所述鱼坑靠近山泉水处设置进水口,在所述鱼坑距离进水口最远处设置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有隔离网;(3)种植紫云英:10月下旬

11月上旬,在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种植紫云英2

2.5斤/亩,次年2月下旬

3月初,施加5

10斤/亩的尿素,次年4月下旬,翻土将紫云英压埋于种植层内,使紫云英在水与泥之中发酵成肥,同时加水并保持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水位至10cm;(4)养萍:在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种植红萍和绿萍20斤/亩;(5)种植水稻:次年5月底

6月初,在插秧前的3

7天,往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施加羊粪肥400斤/亩,施后3

4天,犁田;插秧,3

5天后,施加肥料50斤/亩;(6)晒田、追肥:当所述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种植层的表土面晒至裂开2

3cm裂缝时,追施肥料30斤/亩,次日加水至田面水位为15

20cm;(7)投放鱼苗:次年7月中下旬,往所述鱼坑内投放鲤鱼苗和/或草鱼苗,投放量为70

110斤/亩;(8)日常种植和养殖管理:及时注水或排水,控制田面水位在15

30cm,每日早晚移除死鱼,及时驱赶鸟类;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惠珍黄献光周建仁刘善文张钟罗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