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143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5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包括两端连通循环水的循环水箱以及位于所述循环水箱顶部的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下端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循环水箱内的下药孔,所述循环水箱在所述下药孔下侧水平转动设置有扩散顶盖,所述扩散顶盖上端呈圆锥状,所述循环水箱在所述扩散顶盖两侧转动设置有搅拌方向相反的搅拌轴。本申请具有提高药液的生效效率,可配比不同的药液进行加药,更加方便等特点。更加方便等特点。更加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火力发电厂的运行需要使用大量的工业循环水,为了调节循环水的水质,保障其对换热设备进行有效冷却,缓蚀阻垢剂及杀菌剂是必备的两类水处理药剂。以往,人工手动溶配药剂常常操作粗犷,计量不精确,不但费时费力,还会造成一定的药剂浪费。同时,由于药剂的粘着力,药剂箱体的频繁清洗,也是一项浪费劳动力的工作。因此,如何根据实际工况,对两类药剂按比例合理溶配及投加,减少搅拌箱清洗频次,将是循环水系统中重要的工艺环节。
[0003]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791475U公开了一种循环水自动投加药设备,包括循环水箱、加药箱、进液管、出液管、箱盖、循环水进水管和循环水出水管,循环水箱的顶部固定设有加药箱,加药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的顶部通过螺纹与箱盖固定连接,循环水箱的左侧壁固定设有循环水进水管,循环水箱的右侧壁上固定设有循环水出水管,出液管上呈上下对称设有电动阀门和流量计,加药箱的左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浓度计、控制器和电机,加药箱的右侧设有水位计。
[0004]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加药箱内的药液通过出液管进入循环水箱内,并通过循环水箱内的搅拌杆进行搅拌,从而与循环水箱内的水混合并反应,该方案中随着搅拌杆的搅拌,循环水箱内的水随着搅拌杆出现涡流现象,而药液将会直接落入涡流中部,从而使得药液的扩散受限,进而影响药液的生效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药液的生效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
[0006]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包括两端连通循环水的循环水箱以及位于所述循环水箱顶部的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下端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循环水箱内的下药孔,所述循环水箱在所述下药孔下侧水平转动设置有扩散顶盖,所述扩散顶盖上端呈圆锥状,所述循环水箱在所述扩散顶盖两侧转动设置有搅拌方向相反的搅拌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该水循环加药系统向循环水内加药时,循环水流至循环水箱内,此时药液从加药箱内沿着下药孔进入循环水箱内,进入循环水箱内的药液落在扩散顶盖上,扩散顶盖转动,使得药液沿着扩散顶盖下滑之后向周侧飞出,然后落在循环水内,此时药液与循环水箱中的酸性或者碱性液体发生中和,并与一些离子发生反应,使得循环水中的杂质结晶或者形成固体,此时将杂质滤除,使得从循环水箱内流出的水可以更加洁净。该方案中避免药液直接落入循环水中,通过扩散顶盖将药液扩散,从而加快药液和循环水发生反应的效率,而将扩散顶盖转动,使得药液的扩散程度更高,进而提高药液的生效效率,同时通过两根转动方向相反的搅拌杆,可使得循环水在循环水箱内产生局部的
乱流,进一步提升药液的生效效率。
[0008]优选的,所述扩散顶盖的上端面周向开设有流动长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扩散顶盖的上端开设有流动长槽,使得药液落在扩散顶盖的上端时可直接沿着流动长槽流下,使得当长时间使用后导致扩散顶盖出现倾斜时,落在扩散顶盖上端的药液依然可以沿着流动长槽并在扩散顶盖的转动下扩散飞出,进而保证扩散效果,提升药液的生效效率。
[0010]优选的,所述加药箱上端转动设置有储粉仓,所述储粉仓内均匀隔设有多个储粉腔,所述储粉仓下端开设有多个依次连通所述储粉腔和所述加药箱的下粉孔,所述加药箱中部转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加药箱在所述储粉仓一侧设置有加水仓。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时,热电厂内的循环水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杂质,此时通过向循环水中加入一种药液可能并不能将循环水中的杂质完全反应,此时可能需要向循环水中添加多种药液,该方案中在储粉仓内的储粉腔内储存多种粉药,然后通过转动的储粉仓使得粉药可以沿着下粉孔进入加药箱内,随后通过加水仓向加药箱内注水,并通过搅拌桨进行搅拌,使得药液形成,再通过下药孔向循环箱内注药,该方案中通过转动储粉仓使得不同的粉药进入加药箱内,从而形成不同的药液并注入循环水进行反应,进而可较大程度的清理循环水中的杂质。
[0012]优选的,所述储粉仓和所述加药箱之间设置有封孔板,所述封孔板在连通所述加药箱的下粉孔处开设有透粉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封孔板将储粉仓下端的下粉孔进行封堵,使得储粉仓转动的时候不会有药粉漏出,同时在不影响储粉仓转动的情况下,使得转动的储粉仓下端的一个下粉孔可以对齐透粉孔,从而使得药粉可沿着下粉孔和透粉孔进入加药箱内,该方案结构简单,使得药粉可分批进入加药箱内形成溶液,更加方便。
[0014]优选的,所述储粉仓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周侧周向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插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端抵接在所述储粉仓内壁。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粉仓内设置支撑柱,并在储粉仓内插入多片分隔板,通过分隔板在储粉仓内分隔出储粉腔,此时可在不同的储粉腔内储存不同的药粉,同时可通过拔插分隔板,使得储粉腔的个数和体积发生改变,从而根据不同的循环水合理配置不同的药粉,进而达到最好的清理杂质的效果,并提高整个热电水循环的加药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储粉仓内底壁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沿所述支撑柱轴线的截面呈“V”型,所述环槽的底部连通于所述下粉孔,所述分隔板的下端抵接于所述环槽内壁。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储粉仓内底壁开设环槽,使得环槽的截面呈“V”型,当药粉储存在储粉腔内时,药粉可沿着环槽的倾斜内壁滑至下粉孔处,从而使得储粉仓内的药粉可顺利的进入下药箱内,减小出现药粉无法下漏的情况。
[0018]优选的,所述加药箱在所述搅拌桨的周侧周向设置有多个连通于所述加水仓的喷水嘴,所述喷水嘴倾斜指向所述加药箱的侧壁。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每更换一种药粉在加药箱内搅拌成溶液时,都需要与加药箱的内壁进行接触,而药液漏入循环水箱内后,加药箱的内壁可能会有药液残留,此时进行下一项药液的投入时,可能会与加药箱内壁残留的药液发生某些反应,一方面可能会降低药效,另一方面可能会发生某些反应,生成某些化合物,从而造成危害,该方案中通过
在加药箱顶壁设置喷水嘴,使得碰水嘴连通加水仓,使得在混入一种药液后通过碰水嘴清洗加药箱的内壁,从而确保下一次生成药液时药液的纯净度。
[0020]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端设置有多级沉降池,多个所述沉降池由靠近所述循环水箱至远离所述循环水箱高度逐渐降低,所述沉降池顶部远离所述循环水箱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至下一级所述沉降池的溢流孔。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循环水箱的出水端设置多级沉降池,使得加入了药液的循环水可以从循环水箱内流至沉降池内,药液在与循环水持续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将会有沉淀持续产生,如果这些沉淀随着循环水流动,将会造成其他工序出现问题,通过多级沉降池使得持续反应的药液和循环水中的沉淀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连通循环水的循环水箱(1)以及位于所述循环水箱(1)顶部的加药箱(2),所述加药箱(2)下端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循环水箱(1)内的下药孔(19),所述循环水箱(1)在所述下药孔(19)下侧水平转动设置有扩散顶盖(23),所述扩散顶盖(23)上端呈圆锥状,所述循环水箱(1)在所述扩散顶盖(23)两侧转动设置有搅拌方向相反的搅拌轴(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顶盖(23)的上端面周向开设有流动长槽(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箱(2)上端转动设置有储粉仓(6),所述储粉仓(6)内均匀隔设有多个储粉腔(13),所述储粉仓(6)下端开设有多个依次连通所述储粉腔(13)和所述加药箱(2)的下粉孔(14),所述加药箱(2)中部转动设置有搅拌桨(16),所述加药箱(2)在所述储粉仓(6)一侧设置有加水仓(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粉仓(6)和所述加药箱(2)之间设置有封孔板(5),所述封孔板(5)在连通所述加药箱(2)的下粉孔(14)处开设有透粉孔(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电水循环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粉仓(6)中部设置有支撑柱(9),所述支撑柱(9)周侧周向开设有插接槽(11),所述插接槽(11)内插接有分隔板(12),所述分隔板(12)远离所述支撑柱(9)的一侧端抵接在所述储粉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明州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