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结芽孢杆菌及利用其制备L-乳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24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凝结芽孢杆菌及利用其制备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凝结芽孢杆菌及利用其制备L

乳酸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工程
,涉及一种L

乳酸的生产方 法,尤其涉及一种凝结芽孢杆菌及利用其制备L

乳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乳酸(Lactic Acid),又名α

羟基丙酸,根据旋光性不同可分为 L

乳酸(左旋性)、D

乳酸(右旋性)和消旋乳酸。乳酸是一种多用 途的有机酸,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印染等领域。其中, 最重要、最广泛的工业应用是作为聚乳酸合成的单体。聚乳酸具有良 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不仅在当今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情 况下很有希望成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也被产业界认为一种最有发 展前途的新型医学材料。因此光学纯L

乳酸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3]乳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酶催化法。 作为大规模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方法,微生物发酵法可以用纤维素、 淀粉等可再生资源的水解液作为原料生产乳酸,通过使用不同的菌株 可获得光学纯的L

乳酸、D

乳酸或是两者的混合物,其生产成本低, 产品安全性高,并且环境污染小。凝结芽孢杆菌是一种耐热的可发酵 生产光学纯L

乳酸的微生物,可以实现在较高温度(45~60℃)条 件下的开放式发酵,很大程度上降低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的可能性, 保证了终产物的高光学纯度。此外,凝结芽孢杆菌的营养要求低,可 以非常经济地进行大规模的发酵生产。
[0004]目前大规模的乳酸发酵采用分批发酵或连续发酵模式,分批发酵 模式技术要求低、操作简便、产物终浓度高,但在生产过程中发酵罐 的利用率偏低:分批发酵在每次发酵开始前的培养基配制、升温等准 备工作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的处理、排放、罐 体的清洗等也会占用较长时间,这都极大降低了发酵罐的利用率,增 加了生产成本。此外,为了配合分批发酵需要不断的进行种子液的制 备,制种过程的原料和能源消耗也会提高生产成本。
[0005]连续发酵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通过直接利用前 一批次中的大量菌体可以持续的进行多个批次的发酵,无需重复进行 种子的制作。同时,采用连续发酵培养工艺生产乳酸时,由于在接种 于新鲜发酵液时的接种量较大,可以使发酵罐中本菌的含量始终保持 较高浓度,从而可使整个发酵系统抵御杂菌污染的能力大大增强,以 至于发酵过程可以采取开放式发酵。
[0006]同时,目前大规模L

乳酸发酵生产工艺在发酵结束时,发酵液 中的残糖指标较高,约为0.5%,较高的残糖在提取时会导致收率下 降,能耗增加,产品理化指标降低等问题。
[0007]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连续零糖发酵生产L

乳 酸的方法,以简化操作、缩短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凝结芽孢 杆菌及利用其制备L

乳酸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凝结芽孢杆菌可以 以多种物质作为发酵碳源,通过分批发酵方法或连续发酵方法,具有 单批次发酵时间短,总发酵时间长的优点,发酵能力强,可以得到碳 源残余量极低甚至为零的发酵液,发酵液中L

乳酸浓度高,且纯度 极高。
[0009]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凝结芽孢杆菌,所述凝结芽孢杆菌 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16s rRNA。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凝结芽孢杆菌为凝结芽孢 杆菌(Bacillus coagulans)FYLR2,于2020年7月28日保藏于中国 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M2020371。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凝结芽孢杆菌于2020年7月28日保藏于布达佩斯 条约指定的微生物国际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Center fo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 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可知该菌株为凝 结芽孢杆菌。
[0013]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凝结芽孢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核糖、半乳糖、果 糖、甘露糖、α

甲基

D

葡萄糖甙、N

乙酰

葡糖胺、麦芽糖、蜜二糖、 蔗糖、棉子糖、淀粉等作为碳源。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在制备 L

乳酸中的应用。
[0015]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

乳酸的制备方法,利用第一方 面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制备L

乳酸。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为分批发酵方法或连续发酵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凝结芽孢杆菌既可以满足分批发酵方式,又可 以满足连续发酵方法。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分批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 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含有L

乳酸的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 的时间≤36h,优选为20~30h,例如20h、21h、22h、23h、24h, 25h、26h、27h、28h、29h、30h等。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批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20](1)活化第一方面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
[0021](2)制备种子培养液;
[0022](3)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含有 L

乳酸的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的时间≤36h,优选为20~30h,例 如20h、21h、22h、23h、24h,25h、26h、27h、28h、29h、30 h等。
[0023]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凝结芽孢杆菌可以实现在20

30小时的较短单罐发 酵周期内的分批发酵,大大节约了发酵时间,并且能够实现在20~30 小时的较短单罐发酵周期内碳源残余量接近0,优选地,碳源残余量 ≤0.02%,更优选地碳源残余量为0%。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碳源残余量”指的是发酵完成后得到的发酵液中 碳源的含量与发酵液的质量体积比,用“%”表示。
[0025]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批发酵方法最后得到的发酵液中,碳源残余 量极低甚至为零,提高了L

乳酸的理化指标,其纯度极高,产量也 较高,并且能耗较低。
[0026]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酵培养时间范围内(36h以内,甚至在20~30 h之内),本专利技术就已经可以实现发酵液中的碳源残余量≤0.02%。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凝结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结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芽孢杆菌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16s rRN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芽孢杆菌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FYLR2,于2020年7月2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M2020371。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在制备L

乳酸中的应用。4.一种L

乳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制备L

乳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分批发酵方法或连续发酵方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批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含有L

乳酸的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的时间≤36h,优选为24~30h。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批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活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2)制备种子培养液;以及(3)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含有L

乳酸的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的时间≤36h,优选为24~30h。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培养发酵至碳源残余量接近0停止发酵,优选低于0.02%,更优选为0%。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连续发酵培养,得到多批次含有L

乳酸的发酵液;在连续发酵中,当前发酵装置中乳酸产量为110~160g/L时,优选120~150g/L时,和/或,葡萄糖浓度为30~90g/L,优选35~80g/L时,取出10~40vol%的发酵液接种到后续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后续的连续发酵。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活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2)制备种子培养液;以及(3)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连续发酵培养,得到多批次含有L

乳酸的发酵液;在连续发酵中,当前发酵装置中乳酸产量为110~160g/L时,优选120~150g/L时,和/或,葡萄糖浓度为30~90g/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杰穆晓玲陈思弘杨金环王舒孟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