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节点及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122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包括预制组件、连接管、第一连接件及现浇件。连接管预埋于所述预制组件内,且所述连接管一端暴露于所述预制组件的一端;第一连接件一端伸入所述连接管内,另一端从所述连接管伸出,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入所述连接管内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连接管内可滑动,现浇件成型于所述预制组件暴露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且所述现浇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出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强力地震发生时,现浇件和预制组件均会震动,第一连接件在连接管内可滑动,可以耗散输入预制组件和现浇件的地震能量,从而避免预制组件和现浇件损坏,提高整体的抗震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节点及装配式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构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及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围护墙是一种非承重墙,顾名思义,围护墙主要起围合防护作用,即防护不利环境的影响,围护墙通常需要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及耐久等性能要求。目前围护墙的抗震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围护墙抗震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抗震能力强的连接节点及装配式建筑。
[0004]一种连接节点,包括:
[0005]预制组件;
[0006]连接管,预埋于所述预制组件内,且所述连接管一端暴露于所述预制组件的一端;
[0007]第一连接件,一端伸入所述连接管内,另一端从所述连接管伸出,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入所述连接管内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连接管内可滑动;及
[0008]现浇件,成型于所述预制组件暴露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且所述现浇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出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09]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节点,预制组件与现浇件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还通过连接管和第一连接件连接,且第一连接件在连接管内可滑动,现浇件为混凝土件。在强力地震发生时,现浇件和预制组件均会震动,与现浇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在连接管内可滑动,通过滑动可以大量的耗散输入预制组件和现浇件的地震能量,使得预制组件和现浇件避免进入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从而避免预制组件和现浇件损坏,提高抗震能力。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组件包括预制墙及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设置于所述预制墙的一端,所述连接管一端预埋于所述预制墙内,另一端贯穿所述弹性板,以暴露于所述弹性板背离所述预制墙的一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一端具有一安装槽,所述弹性板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管另一端暴露于所述弹性板背离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组件还包括轻质填充件,所述预制墙具有密封腔,所述轻质填充件填充于所述密封腔内。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包括墙体及防护层,所述预制组件还包括钢筋网,所述防护层覆盖于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侧,所述钢筋网覆盖于所述墙体的至少一侧,且位于所述防护层与所述墙体之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出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现浇件内。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入所述连接管的长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50毫米。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均包括多个,所有的所述连接管均预埋于所述预制组件内,且部分所述连接管一端暴露于所述预制组件的一端,另一部分所述连接管一端暴露于所述预制组件相对的另一端,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伸入对应的一所述连接管内,另一端伸出所述连接管。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一端预埋于所述预制组件内,另一端从所述预制组件的顶部伸出;
[0018]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现浇梁,所述现浇梁成型于所述预制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件伸出所述预制组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现浇梁内。
[0019]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节点。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节点的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100,包括预制组件10、连接管21、第一连接件22及现浇件30。
[0030]连接管21预埋于预制组件10内,且连接管21一端暴露于预制组件10的一端,第一连接件22一端伸入连接管21内,另一端从连接管21伸出,且与第一连接件22伸入连接管21内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组件;连接管,预埋于所述预制组件内,且所述连接管一端暴露于所述预制组件的一端;第一连接件,一端伸入所述连接管内,另一端从所述连接管伸出,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入所述连接管内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连接管内可滑动;及现浇件,成型于所述预制组件暴露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且所述现浇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出的另一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组件包括预制墙及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设置于所述预制墙的一端,所述连接管一端预埋于所述预制墙内,另一端贯穿所述弹性板,以暴露于所述弹性板背离所述预制墙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一端具有一安装槽,所述弹性板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管另一端暴露于所述弹性板背离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组件还包括轻质填充件,所述预制墙具有密封腔,所述轻质填充件填充于所述密封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包括墙体及防护层,所述预制组件还包括钢筋网,所述防护层覆盖于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侧,所述钢筋网覆盖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彭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