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116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包括推送导管、推送导丝及输送网管。所述推送导管具有蜿蜒弯曲的自由度,以及中空的管腔;所述推送导丝穿接于所述推送导管的管腔;所述输送网管设于靠近推送导丝的远端的外围,具有径向隆起状的第一姿态和/或呈轴向延伸状的第二姿态,所述输送网管的外表面用于隆起抵顶支架张开;所述输送网管的远端与推送导丝的远端连接,所述输送网管的近端与推送导管的远端连接,所述输送网管的材质可以是由镍钛丝组成,也可以是由显影丝如铂钨、铂铱丝组成,且输送网管靠近远端的位置和靠近近端的位置均设有显影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当发现密网支架输送到位后贴壁性不好时,可及时地对支架的形态进行干预。进行干预。进行干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科介入术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需要治疗血管瘤的措施中,其中一个办法是将密网支架输送至血管病变位置上,进行血流导通,并且封堵住血管瘤的开口使得血管瘤内部生长出组织逐渐在后自行封闭起来。
[0003]在密网支架输送到位或者释放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例如操作的不慎或者密网支架撑开时受到的径向支持力度不够,密网支架就有可能出现贴壁不够充分的情形,如此,不单只无法形成对血管瘤端口的闭塞,并且还会占据着原本需要畅通的血管位置,助长血栓形成,存在较大危险。
[0004]以下为讲述输送系统领域的若干现有专利:
[0005](1)CN201920119087.2—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其提供的输送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实现输送系统的顺利过弯;
[0006](2)CN201810058957.X—一种长规格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其由多层或多段支架束缚结构、限位结构、推送结构等结构组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反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目的在于当发现密网支架输送到位后贴壁性不好时,及时地进行干预。其具体方案如下:
[0008]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包括但不限于:
[0009]推送导管,具有蜿蜒弯曲的自由度,以及中空的管腔;
[0010]推送导丝,穿接于所述推送导管的管腔;
[0011]输送网管,设于靠近推送导丝的远端的外围,具有径向隆起状的第一姿态和/或呈轴向延伸状的第二姿态,所述输送网管的外表面用于隆起抵顶支架张开;所述输送网管的远端与推送导丝的远端连接,所述输送网管的近端与推送导管的远端连接。此处,所述输送网管的材质可以是由镍钛丝组成,也可以是由显影丝如铂钨、铂铱丝组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网管具有可变形的网笼,所述网笼具有径向地隆起的第一形态以及呈拉直状的第二形态。
[0013]进一步地,所述网笼数量为多个,呈轴向排列并且错开间隔,相邻的网笼之间具有过渡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管腔靠近近端设有可调节的止动机构,所述可调节的止动机构为局部过盈配合松紧机构或可调节的夹紧机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推送导管为海波管,外表面具有花纹或凹纹,所述花纹或凹纹在所述推送导管的轴向方向自远端向近端间距递增。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推送导丝的远端与输送网管的远端之间设置有远端显影件,所述输送网管的近端设有近端显影件。
[0017]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回收部件,所述回收部件呈环状,套接于推送导丝外围并且具有进出于所述推送导管和旋转于所述推送导管的自由度,所述回收部件具有用于牵拉支架回缩且贴靠接触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结构为径向的凸起或拉钩,所述凸起或所述拉钩与支架远端所具有的受拉网孔配合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回收部件的外周壁设有滑动配合纹理,所述滑动配合纹理用于减少回收阻力。
[0020]进一步地,所述推送导丝的远端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通过一半球状的焊接区域与所述推送导丝的远端焊接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推送导丝所具有的焊接配合部位焊接固定。
[0021]相较于现有技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一旦医生发现所述密网支架在血管中形态不佳或不贴血管壁,则可以松开推送导丝和推送管的锁紧装置,即所述可调节的止动机构,通过控制推送导丝和推送导管的相对运动,可以调节前端输送网管的径向隆起形态,利用输送网管对血流重建支架,即密网支架所设置的相应位置进行内扩,改变血流重建支架的释放形态和贴壁状态;
[0023](2)所述输送网管的远端设有远端显影件,所述输送网管的近端设有近端显影件;
[0024](3)海波管的外表面具有花纹或凹纹,以凹纹为例,设置间距自远端到近端逐渐递增,可以提高靠近远端的管段的形变适应能力,以及提高靠近端的管段的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输送网管与支架、导丝的位置关系局部视图;
[0027]图3为所述输送网管呈灯笼形且呈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所述输送网管属于多节段且呈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输送系统(带远端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0、推送导管;100、远端分段;101、中部分段;102、近端分段;20、推送导丝;200、推送导丝位于输送网管内的分段;21、远端显影件;22、半球状端部;23、近端显影件;24、弹簧;3、回收部件;4、输送网管;401、网笼;402、过渡结构;41、远端交汇部;42、近端交汇部;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变型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此处限定“远端”和“近端”两个概念的意思,上述概念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当然,对于单一的器件对象,“近端”也可以是形
容为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也可以是形容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0033]另外,为了方便表述各部位、零件等个体,本专利技术会使用到“左”、“右”、“前”、“后”、“上”、“下”等表示位置关系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中带有“第一”、“第二”等带序号的描述,原则上仅用以区分描述的对象,不涉及任何重要性区别、排列区别的意思。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焊接部”、“焊接区”,可以认为是焊接时焊料逐渐从熔融状态冷却成型的固体。提到的支架,一般是指密网支架,为现有技术中的产品,该密网支架用于使得具有动脉瘤病变的血管位置封闭该动脉瘤的端口,并且让血流在血管中保持导通。
[003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包括但不限于:推送导管10、推送导丝20及输送网管4。
[0035]所述推送导管10具有蜿蜒弯曲的自由度,以及中空的管腔;所述推送导丝20穿接于所述推送导管10的管腔,并且,所述管腔靠近近端可以设有可调节的止动机构;所述输送网管4设于靠近推送导丝20的远端的外围,具有径向隆起状的第一姿态和/或呈轴向延伸状的第二姿态,所述输送网管4的外表面用于隆起抵顶支架5张开;所述输送网管4的远端与推送导丝20的远端连接,所述输送网管4的近端与推送导管10的远端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可解脱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不可解脱的连接方式。具体地,输送网管4可以是由N(N≥1)根螺旋状的金属丝绕制成,具有一定弹性以及轴向和径向变形的能力,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导管,具有蜿蜒弯曲的自由度,以及中空的管腔;推送导丝,穿接于所述推送导管的管腔;输送网管,设于靠近推送导丝的远端的外围,具有径向隆起状的第一姿态和/或呈轴向延伸状的第二姿态,所述输送网管的外表面用于隆起抵顶支架张开;所述输送网管的远端与推送导丝的远端连接,所述输送网管的近端与推送导管的远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网管具有可变形的网笼,所述网笼具有径向地隆起的第一形态以及呈拉直状的第二形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笼数量为多个,呈轴向排列并且错开间隔,相邻的网笼之间具有过渡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靠近近端设有可调节的止动机构,所述可调节的止动机构为局部过盈配合松紧机构或可调节的夹紧机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流重建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导管为海波管,外表面具有花纹或凹纹,所述花纹或凹纹在所述推送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金淼朱启楼王昂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