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的制备及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107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S1,采用液相诱发还原法制备金属气凝胶;S2根据散热结构将金属气凝胶切割成特定尺寸,并在气凝胶内部挖适当数量及大小的圆柱槽;S3,将液态金属缓慢滴加到金属气凝胶内部的圆柱槽中,并使液态金属分散填充入金属气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中;S4,将填充液态金属的金属气凝胶四周固化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得到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镓铟、镓铟锡、镓铟锌等低熔点液态金属与金属气凝胶复合,制备方式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好,液态金属可均匀分散在金属气凝胶的纳米线网状结构中,借助液态金属高的导热率并以金属气凝胶为骨架,在满足高导电率的同时限制了液态金属的自由流动,使其成为具备高导热率的导热胶,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中器件的散热。热。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的制备及封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热胶材料及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的制备及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度日益提高,元器件的散热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导热胶可以作为发热器件与散热器的热通道,实现发热器件的高效散热。然而,传统的导热硅胶相对较低的导热率以及难以完全填充发热器件与散热器间隙的缺陷,严重影响发热器件的散热效率;同时导热硅胶与发热器件以及散热器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在元器件工作过程中引起的温度循环极易引起热失配,从而导致导热硅胶的溢出或开裂。因此,开发优良导热率兼顾可靠性的导热胶具有重要意义。
[0003]液态金属可以看做是由正离子流体和自由电子气组成的混合物,其热导率远高于水、空气以及大多数非金属介质,在常温下通常为不定形、可流动的液态,在具有优良导热率的基础上同时可完全填充发热器件与散热器的间隙,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然而,液态金属的可流动性使得其作为导热胶时易溢出发热器件与散热器的间隙,造成元器件的短路,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0004]金属气凝胶是一种由金属纳米线通过交联搭接而成的凝胶材料,其固相尺寸及孔隙大小均为纳米量级,除此之外,独特的加工工艺使气凝胶具有连续可调的密度和孔隙率以及接近块体金属的热导率。采用金属气凝胶与液态金属复合制备导热胶,可控的三维网络间隙用于填充液态金属,液态金属占据80%左右的质量比使导热胶具有优良的导热率,同时金属气凝胶作为三维网络可以限制液态金属的自由流动,从而避免液态金属溢出引起的短路问题。另一方面,金属纳米线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具有远低于块体材料的熔点,在低温条件(80

200℃)下就可与发热器件以及散热器的金属镀层发生冶金连接,发热器件、导热胶以及散热器的固态互连将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裹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和适用更多的散热场合。
[0006]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采用液相诱发还原法合成金属气凝胶;
[0009]步骤S2,根据散热结构将所得金属气凝胶切割为特定尺寸,并在气凝胶内部挖适当数量及大小的圆柱槽;
[0010]步骤S3,将液态金属缓慢滴加到金属气凝胶内部的圆柱槽中,并使液态金属分散填充入金属气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中,得到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金属气凝胶基体的材料是银、铜、镍、金、锡等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所述气凝胶基体内部是由纳米线组成的三维立体网络,其厚度为1

100mm,纳米线的直径为30

1000nm,线间空隙尺寸为40nm

10 μm,密度为1

600mg/cm3。采用该技术方案,不同种类的金属基气凝胶可以与不同材料的散热器与发热器件产生冶金连接,提高导热率;金属气凝胶可控的空隙尺寸、密度以可以用来调控液态金属的填充比例。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所述切割以及气凝胶内部挖圆柱槽的方法是指采用激光器设置特定激光行程进行切割及挖槽。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采用激光器切割出圆柱、立方体、三棱柱等特定形状的气凝胶,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不同的散热场合;在气凝胶内部挖槽能够使液态金属多方位深入气凝胶三维网络中;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液态金属是指镓铟、镓铟锡、镓铟锌等低熔点(3

40℃)液态金属。采用该技术方案,镓相对于汞、钫、铯等低熔点金属性质稳定、安全无害,以室温下为液态的镓基合金作为导热胶填充材料可以保证在元器件工作温度范围内液态金属处于可流动的液态。
[0014]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缓慢滴加的方法是指采用小量程(200μL)移液枪缓慢滴加在金属气凝胶周围,或采用微流控装置控制流速将液态金属从直径为50

1000μm 微管中注入金属气凝胶。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将液态金属填充入金属气凝胶内部,除此之外,微流控装置能够使液态金属以更加微小可控的流速更加充分的填充至金属气凝胶内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分散方法是指超声波分散,超声波的功率为150

200W,超声频率为20

40kHz。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使液态金属充分填充入金属气凝胶的三维网络空隙。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导热胶中液态金属质量占比为85

95%,金属气凝胶质量占比5

15%。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节各种物料的成分配比得到不同导热率的导热胶,从而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散热。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1,将发热器件、散热器表面进行镀层处理,
[0019]S12,将得到的特定尺寸导热胶放置在发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给予适当的温度、压力,实现金属气凝胶与发热器件、散热器之间的冶金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1中,所述发热器件是指CPU、电源模块等高功率器件,所述镀层处理是指根据发热器件和散热器不同的材料,采用电镀、化学镀、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表面镀Ni、Au、Ag、Sn、Cu等金属材料。采用此技术方案,对于不同种类的金属气凝胶,在发热器件、散热器表面采用相应类型的金属镀层,可以保证导热胶适用于不同材质的发热器件与散热器。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2中,所述温度为80

250℃,所述压力将液态金属压缩至充满发热器件和散热器的整个缝隙,且不从气凝胶骨架中溢出。采用此技术方案,以金属气凝胶作为限制液态金属自由流动的骨架,可以防止液态金属的流出造成电路短接;金属气凝胶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压缩金属气凝胶可以使液态金属与发热器件、散热器充
分接触,提高导热效率。
[0022]上述金属气凝胶包裹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流程成熟、可靠,设备及环境要求低,液态金属与金属气凝胶的复合将极大地提高了导热胶的导热率,有望解决目前电子封装中大功率元器件的散热难题。同时该导热胶可以应用于特殊形状器件散热,与传统的导热硅胶相比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第一,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得金属气凝胶包裹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具有优秀的热导率。液态金属的热导率远高于水、空气和绝大多数非金属介质,导热系数是传统导热硅胶的 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液相诱发还原法合成金属气凝胶;S2,根据散热结构将所得金属气凝胶切割为特定尺寸,并在气凝胶内部挖适当数量及大小的圆柱槽;S3,将液态金属缓慢滴加到金属气凝胶内部的圆柱槽中,并使液态金属分散填充入金属气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中,得到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金属气凝胶基体的材料是银、铜、镍、金、锡等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所述气凝胶基体内部是由纳米线组成的三维立体网络,其厚度为1

100mm,纳米线的直径为30

1000nm,线间空隙尺寸为40nm

10μm,密度为1

600m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切割以及气凝胶内部挖圆柱槽的方法是指采用激光器设置特定激光行程进行切割及挖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液态金属是指镓铟、镓铟锡、镓铟锌等低熔点(3

40℃)液态金属;所述缓慢滴加的方法是指小量程(200μL)移液枪缓慢滴加在金属气凝胶周围,或采用微流控装置控制流速将液态金属从直径为100

1000μm微管中注入金属气凝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气凝胶包覆液态金属的导热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雨韩喆浩祝温泊彭飞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