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包括:反梁与底板形成一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留设第二凹槽;拆模后,将止水件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将土方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形成水泥土搅拌物;将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清理干净;将所述水泥土搅拌物灌注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灌注至于所述反梁顶端齐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解决回填土需要人工摊平,针对小小及平面上不规整的凹槽以及边缘部位的平整度、夯实度很难符合要求的问题,且施工完成后常常发生基层下沉,地面与基层脱离,形成空腔,使地面在反梁处开裂,底板发生渗漏,导致回填土下沉更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回填土下沉更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回填土下沉更为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础有些是采用反梁式梁板基础,即板在梁的下部,梁突出于板之上,与常规的板在梁的上部相反,所以这种梁称之为“反梁”,这种基础也称之为反梁式梁板基础。当在这种基础上施做地面时,需先将反梁之间的“凹槽”用材料填充,填充至与反梁上端齐平,然后再施工地面,“凹槽”填充完成的结构层称之为地面的基层。
[0003]此类地面基层常见的处理方式为素土回填,一般是由整个基础的外侧向内侧逐渐回填,这样,外侧已经回填的“凹槽”与反梁上端齐平,形成一个平面,便于回填材料的运输,也便于夯实机械进入内侧继续夯实。
[0004]但是这类工程的回填土往往难以保证质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运送至“凹槽”的土方就近卸于坑内的一个部位,需人工摊平,摊平厚度需满足回填土的要求,往往卸料点处的厚度远超远离卸料点处的厚度;其二是往往摊铺的平整度也不符合要求;其三是夯实度难以普遍达到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狭小以及平面上不规整的“凹槽”,“凹槽”的角部、边缘部位,很少有达到夯实要求的。
[0005]在这种情况下,当施工完地面后,常常发生基层下沉,使地面与基层脱离,形成空腔,并且由于反梁的支顶,使地面在反梁处开裂。当反梁式基础的底板发生渗漏时,由于地下水浸泡“凹槽”内的回填土,回填土下沉更为严重,则地面的损害也随之加重。而对于回填良好的,如果底板发生渗漏,同样会对回填土造成受水浸泡下的回缩下沉,难以避免地面与基层脱离,形成空腔。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有效的解决回填土需要人工摊平,针对小小及平面上不规整的凹槽以及边缘部位的平整度、夯实度很难符合要求的问题,且施工完成后常常发生基层下沉,地面与基层脱离,形成空腔,使地面在反梁处开裂,底板发生渗漏,导致回填土下沉更为严重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包括:反梁与底板形成一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留设第二凹槽;将止水件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将土方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形成水泥土搅拌物;将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清理干净;将所述水泥土搅拌物灌注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灌注至与所述反梁顶端齐平。
[0008]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留设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
[0009]优选地,所述止水件为遇水膨胀胶条,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0010]优选地,所述遇水膨胀胶条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深度,部分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外部。
[0011]优选地,将所述水泥土搅拌物灌注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灌注时,使用罐车溜槽下料灌注或泵送方式灌注,并用振捣棒将所述水泥土搅拌物振捣密实,灌注至与所述反梁顶端齐平。
[0012]优选地,将灌注后的所述水泥土搅拌物抹压平整,覆盖洒水养护。
[0013]由于使用水泥土搅拌物回填第一凹槽,水泥土搅拌物类似于水泥土搅拌桩的桩体,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能,渗透系数≤1
×
10
‑7cm/s,并且正常养护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贯通裂缝,因此抗渗性能好,解决底板向上渗水导致的回填土下沉,形成空腔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加快回填土的施工进度,保证回填质量,即使在狭小的空间也可保证回填土密实,不会发生下沉的情况。
[0014]使用本专利技术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处理反梁上的地面基层,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摊平,针对小小及平面上不规整的凹槽以及边缘部位的平整度、夯实度很难符合要求的问题,且施工完成后常常发生基层下沉,地面与基层脱离,形成空腔,使地面在反梁处开裂,底板发生渗漏,导致回填土下沉更为严重的问题;使得回填施工快速又简洁,不会浪费太多人力,回填土密实,即使底板渗水也不会下沉。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地面基层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地面基层结构反梁剖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地面基层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地面基层结构俯视图
[0019]图中:
[0020]1、反梁
ꢀꢀꢀꢀꢀꢀꢀꢀꢀꢀꢀꢀꢀꢀꢀ
2、遇水膨胀胶条
ꢀꢀꢀꢀꢀ
3、第一凹槽
[0021]4、第二凹槽
ꢀꢀꢀꢀꢀꢀꢀꢀꢀꢀꢀ
5、底板
ꢀꢀꢀꢀꢀꢀꢀꢀꢀꢀꢀꢀꢀ
6、水泥土搅拌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一种地面基层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一种地面基层结构反梁剖面示意图和图3一种地面基层结构剖面示意图还有图4一种地面基层结构俯视图所示,底板5设置在反梁1的底部,与反梁1形成一个第一凹槽3,在第一凹槽3的内部两侧的侧壁的中间位置挖出一个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的深度小于遇水膨胀胶条的宽度,拆模后,将遇水膨胀胶条2紧固在第二凹槽4中一部分,还需外露一部分,用于吸收底板5向上渗漏的水,防止渗漏水导致回填
土下沉形成空腔。
[0025]实施例1
[0026]S1:设槽:
[0027]反梁1与底板5形成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个数为反梁1的两倍,在第一凹槽4的两个侧壁的中间位置上留设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的深度小于遇水膨胀胶条2,第二凹槽4的高等于遇水膨胀胶条2的厚度,能够正好卡住遇水膨胀胶条2,使得遇水膨胀胶条4在回填水泥土搅拌物的时候不会从第二凹槽4中掉落,避免导致最终防水效果不佳,第二凹槽4设置在第一凹槽3侧壁的中间位置可以使得施工更加便利。
[0028]S2:放置止水件:
[0029]拆除形成第二凹槽4的模具之后,止水件为遇水膨胀胶条2,放置在第二凹槽4内,遇水膨胀胶条4部分紧固在第二凹槽4内,部分伸出第二凹槽4外部,更好的防止底板渗漏水导致回填土下沉;
[0030]S3:搅拌水泥土搅拌物6
[0031]将基坑挖出的土方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的土需要配比不同量的水泥,根据土方的种类确定水泥的含量,同时加入清水在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形成水泥土搅拌物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包括:反梁与底板形成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留设第二凹槽;将止水件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将土方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形成水泥土搅拌物;将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清理干净;将所述水泥土搅拌物灌注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灌注至与所述反梁顶端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留设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基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件为遇水膨胀胶条,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陈志军,周叙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