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080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涉及安防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后台视频监控系统,场端固定监控装置,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场端物联控制系统。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对图像信息,多维行为识别信号信息完成分析和处理,向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完成指令下发,同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完成行为识别报告和日志;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接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下发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安防操作。解决了现有大范围监控中人工巡检时效差,缺乏在事前预报警的问题,并且对传统行为识别单一参考动作行为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优化和改进。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防管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安防管理系统是实施安全防范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当前安防需求膨胀的形势下,其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目前所使用的安防系统主要依赖人的视觉判断,而缺乏对视频内容的智能分析。由此使得安防系统只能完成时间内的视频存储记录,仅可为事后分析提供证据。而其在事前预/报警的缺位,也让保平安的意义大打折扣。随着光电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等的发展,传统的安防系统也正由数字化、网络化,而逐步走向智能化。这种智能安防系统是指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动实现对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识别,在有异常时能及时作出预/报警。而现有对大范围的监控依然通过传统的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通过人工巡检和摄像头检测来完成安防管理,这种方式存在时效性差,安防效果差,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不易覆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解决大范围监控中人工巡检时效差,缺乏在事前预报警的问题,并且对传统行为识别单一参考动作行为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包括: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后台视频监控系统,场端固定监控装置,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场端物联控制系统;
[0006]所述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步骤为:
[0007]S1: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再场端中移动巡检,采集多维行为识别信号,并传递给后台视频监控系统;
[0008]S2:场端固定监控装置通过设置在场端的固定位置中,对特定位置和重点布控位置进行图像采集,并传递给后台视频监控系统;
[0009]S3: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对后台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图像信息,多维行为识别信号信息完成分析和处理,向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完成指令下发,同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完成行为识别报告和日志;
[0010]S4: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接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下发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安防操作;
[0011]所述多维行为识别信号信息包括动作行为信号、声音行为信号、振动行为信号、红外热感行为信号。
[0012]进一步地,所述S3的具体步骤为:
[0013]S31:对后台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图像信息和动作行为信号进行姿态估计,提取视频中每帧人体关节点位置坐标;
[0014]S32:根据每帧人体关节点位置坐标,计算相邻两帧人体关节点距离变化量矩阵;
[0015]S33:将视频进行分段,利用每段视频距离变化量矩阵生成视频特征;
[0016]S34:根据建立的CNN训练模型或者行为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行为动作分类,在再根据声音行为信号、振动行为信号、红外热感行为信号完善行为动作;
[0017]S35:根据行为动作选择相应的指令工作向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下发,同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将行为识别的具体行为及相应指令转化为文字信息进行储存。
[0018]进一步地,所述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旋转平台,所述机器人本体后端左右设各置有行走主动轮,所述机器人本体前端中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出轴位置连接有防撞杆,所述旋转平台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方,所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检测器单元;
[0019]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还包括主控单元、供电单元、通讯模块、定位模块、伺服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出轴位置与主动轮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本体外壳上部还设置有单晶太阳能电池板。
[0021]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采用LoRa通讯模块。
[0022]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器单元包括红外热感传感器、振动采集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拾音装置和视频采集摄像头。
[0023]进一步地,所述场端物联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电子门锁、声光报警装置、闸门通行装置。
[0024]进一步地,所述场端物联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或者DCS控制系统。
[0025]进一步地,所述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与防雷接地系统、安保报警系统、污水雨水排放系统、自来水管道监控系统、井盖防护监控系统、燃气管道监测报警、电力监控系统进行交互。
[002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通过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再场端中移动巡检,采集多维行为识别信号,并传递给后台视频监控系统,场端固定监控装置通过设置在场端的固定位置中,对特定位置和重点布控位置进行图像采集,并传递给后台视频监控系统,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对后台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图像信息,多维行为识别信号信息完成分析和处理,向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完成指令下发,同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完成行为识别报告和日志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接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下发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安防操作。大大地较少了人工作业的难度和强度,也使得安防系统更为智能化,也降低了人工工作的危险程度,并切能够通过可视化的视频日志完成时间的溯源和追踪。
[0028]2.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能够与多种不同的监控系统进行交互,不同的监控系统用于监控不同的目标;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接收所述移动巡检机器人以及所述综合监控系统上报的数据并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执行与分析的结果对应预设操作。用以实现自动监控以及数据的实时上报,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
高效率,以充分满足大范围安防管理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9]本专利技术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包括: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后台视频监控系统,场端固定监控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后台视频监控系统,场端固定监控装置,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场端物联控制系统;所述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步骤为:S1: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在场端中移动巡检,采集多维行为识别信号,并传递给后台视频监控系统;S2:场端固定监控装置通过设置在场端的固定位置中,对重点布控位置进行图像采集,并传递给后台视频监控系统;S3: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对后台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图像信息,多维行为识别信号信息完成分析和处理,向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完成指令下发,同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完成行为识别报告和日志;S4: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接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统下发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安防操作;所述多维行为识别信号信息包括动作行为信号、声音行为信号、振动行为信号、红外热感行为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行为识别的安防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具体步骤为:S31:对后台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图像信息和动作行为信号进行姿态估计,提取视频中每帧人体关节点位置坐标;S32:根据每帧人体关节点位置坐标,计算相邻两帧人体关节点距离变化量矩阵;S33:将视频进行分段,利用每段视频距离变化量矩阵生成视频特征;S34:根据建立的CNN训练模型或者行为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行为动作分类,在再根据声音行为信号、振动行为信号、红外热感行为信号完善行为动作;S35:根据行为动作选择相应的指令工作向场端移动巡检机器人和场端物联控制系统下发,同时后台行为识别处理系将行为识别的具体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晓方何南姚日斌黄繁朝江林坚乔彦彤张志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