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052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该集合管包括总管,支管以及内管分流装置部分,所述总管一侧表面等距均匀分布设置有大小相同的一号通孔,所述一号通孔位置均固定连接所述支管,所述一号通孔沿总管轴线横切面对称位置固定设有所述内管分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集合管内部加装一个内管分流装置,让流体在回流至集合管内部时,让其产生分流,使得一束流体变为多束流体,减轻流体集中而对管壁的直冲力量,减少摩擦,以达到提高抗冲击的能力,同时将流体的冲击转换为风扇的动力,进一步对集合管降温,减少流体的活性进而减少流体对内管的腐蚀。性进而减少流体对内管的腐蚀。性进而减少流体对内管的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集合管
,具体为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化工炼化行业内,需要将石油炼化的油品需要通过特殊装置回收集中处理,集合管在此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回收收集的功能。工业集合管作为一种新型的油品回收设备,在国内外还处于一种新型产品,传统的工业集合管制作方式是采用多个三通组合的型式进行焊接方式进行组合,采用此类方法制作出来的集合管存在着诸多隐患,比如产品焊接支管出口水平线性不统一,容易出现管口错位现象;焊接时,整个三通容易因焊接热影响而造成主管水平线性偏差等诸多问题。集合管内流体一般都为高压高温的流体,且从支管进入总管时速度很高,进而会对集合管总管有一个较大的冲击力,由于流体速度较高又相对集中,久之会造成集合管总管内壁减薄。因为流体温度较高,且流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高温对腐蚀反应创造了一个有益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其特征在于:该集合管包括总管,支管以及内管分流装置部分,所述总管一侧表面等距均匀分布设置有大小相同的一号通孔,所述一号通孔位置均固定连接支管,所述一号通孔沿总管轴线横切面对称位置固定设有所述内管分流装置。每个支管对应一个内管分流装置,所述内管分流装置起着流体分流以及减小流体冲击力作用,减少因流体集中产生的冲击造成集合管总管内壁减薄,减小因流体速度过大而造成的对集合管总管的冲击伤害。
[0005]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分流装置包括罐体,开口槽,导流齿轮,一号蜗杆,一号齿轮,二号齿轮,转轴以及弹簧部件,所述罐体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流齿轮,一号蜗杆,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以及转轴均设置在罐体内部,所述罐体远离总管内壁端设有所述开口槽,所述导流齿轮中心轴与所述罐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导流齿轮轮齿从开口槽伸出,当支管内流体以一个较大的速度冲击到所述内管分流装置上时,流体在开口槽处与导流齿轮轮齿发生碰撞,带动导流齿轮转动,所述一号蜗杆与所述导流齿轮啮合,所述一号齿轮套设在所述一号蜗杆远离导流齿轮的一端,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一号齿轮啮合,所述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为锥齿轮,所述二号齿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一端固定连接罐体内壁,所述转轴另一端穿过罐体远离开口槽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总管内壁,所述导流齿轮转动带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一端与罐体固定连接,故而转轴会带动罐体转动,当支管内的高速流体撞击所述内管分流装置时,流体就会带动罐体旋转,所述转轴上靠
近总管管壁一端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转动连接总管管壁。
[0006]进一步的,所述罐体远离总管管壁一端为锥形,所述开口槽设置在锥形的侧壁上,罐体一端为锥形,当流体撞击到内管分流装置时,一束流体会在撞击的一瞬间分成多束流体,进而可以大大减少因流体集中产生的冲击造成集合管总管内壁损坏。
[0007]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外表面设有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内对称滑动连接两根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一号凹槽一侧滑动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罐体一侧设有二号凹槽,所述限位杆远离一号凹槽一端置于二号凹槽内,所述二号凹槽内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排水孔,限位杆可以对罐体有限位以及支撑的作用,高速流体冲击内管分流装置时间久了会造成内管分流装置位置偏移进而损坏,限位杆可以始终保持罐体正中心面对高速流体的撞击;当高速流体对内管分流装置撞击时,弹簧的存在使得罐体带动着限位杆沿着二号凹槽向流体冲击的方向移动,当限位杆移动一段距离时,排水孔会排掉一部分作用在限位杆上的流体进而减轻限位杆受到的压力。
[0008]进一步的,所述总管靠近转轴的内壁设有二号通孔,所述转轴从二号通孔中伸出至总管外,所述转轴远离总管一端活动连接连杆,转轴远离总管一端固定连接一个球体,所述连杆设置有球槽,球体在球槽内可以任意方向的转动,当转轴在转动时,其下端连接的连杆不会随着转轴转动,所述连杆远离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三号齿轮轮盘,所述三号齿轮啮合二号蜗杆,所述二号蜗杆远离三号齿轮一端设有风扇,风扇的设置可以使得总管周围空气加速流动,进而可以给总管降温。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管与总管用法兰连接,所述法兰之间设有橡胶垫片,利用法兰密封连接,可以更精确的掌握支管与总管的连接精度,而且使得在总管上安装和拆卸内管分流装置更加便捷,橡胶垫片的设置使得法兰连接更加紧密。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二号通孔位置设有轴承槽,所述转轴与总管用密封轴承连接,所述密封轴承外圈固定在所述轴承槽内,所述密封轴承内圈套设在所述转轴上,设置密封轴承可以使得转轴与总管的接触摩擦更小,减小摩擦带来的磨损。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集合管内部加装一个内管分流装置,让流体在回流至集合管内部时,让其产生分流,使得一束流体变为多束流体,减轻流体集中而对管壁的直冲力量,减少摩擦,以达到提高抗冲击的能力,同时将流体的冲击转换为风扇的动力,进一步对集合管降温,减少流体的活性进而减少流体对内管的腐蚀。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管分流装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管分流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管分流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风扇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总管与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总管;2

支管;3

内管分流装置;31

罐体;311

一号凹槽;32

开口槽;33

导流齿轮;34

一号蜗杆;35

一号齿轮;36

二号齿轮;37

转轴;38

弹簧;4

一号通孔;5

限位杆;6

支撑杆;61

二号凹槽;611

排水孔;7

二号通孔;8

连杆;9

三号齿轮;10

二号蜗杆;11

风扇;12

法兰;121

橡胶垫片;13

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其特征在于:该集合管包括总管(1),支管(2)以及内管分流装置(3)部分,所述总管(1)一侧表面等距均匀分布设置有大小相同的一号通孔(4),所述一号通孔(4)位置均固定连接所述支管(2),所述一号通孔(4)沿总管(1)轴线横切面对称位置固定设有所述内管分流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内管分流装置的高精度、耐腐蚀的集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分流装置(3)包括罐体(31),开口槽(32),导流齿轮(33),一号蜗杆(34),一号齿轮(35),二号齿轮(36),转轴(37)以及弹簧(38)部件,所述罐体(31)为空腔结构,所述导流齿轮(33),一号蜗杆(34),一号齿轮(35),二号齿轮(36)以及转轴(37)均设置在罐体(31)内部,所述罐体(31)远离总管(1)内壁端设有所述开口槽(32),所述导流齿轮(33)中心轴与所述罐体(3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导流齿轮(33)轮齿从开口槽(32)伸出,所述一号蜗杆(34)与所述导流齿轮(33)啮合,所述一号齿轮(35)套设在所述一号蜗杆(34)远离导流齿轮(33)一端,所述二号齿轮(36)与所述一号齿轮(35)啮合,所述一号齿轮(35)与二号齿轮(36)为锥齿轮,所述二号齿轮(36)套设在所述转轴(37)上,所述转轴(37)一端固定连接罐体(31)内壁,所述转轴(37)另一端穿过罐体(31)远离开口槽(32)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总管(1)的内壁,所述转轴(37)上靠近总管(1)管壁一端固定连接弹簧(38),所述弹簧(38)另一端转动连接总管(1)管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扣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东泰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