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IEC61850/IEC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0498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终端模型;(2)通过面向对象的设备模型与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映射;(3)物联网前置机将主站侧CIM模型与终端侧61850模型融合;(4)上述终端被主站和在同一馈线组的终端自动识并被配置;(5)终端自动同步主站变化后模型,并识别变化,更新配置;(6)前置机向主站和所有的终端通知配置结果;(7)终端被主站和同馈线组的终端互相识别,实现实时数据交互。该方式通过建立终端标准模型,建立支持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低压配电
,涉及用于中低压配电网装置实现即插即用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配电终端实现即插即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IEC CIM含IEC 61970/61968/62325三个组成部分,CIM不仅是一系列的标准,更是一个解决方案。IEC CIM提供了电力模型满足电力系统应用集成需要。IEC 61850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的国际通信标准。随着二次侧配电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发展,设备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迫切的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整个自动化系统。统一变电站通信协议,数据模型,接口标准,实现数据交换的无缝连接。
[0003]随着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的逐年提高,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数量日益增长。目前中压配电网的配电终端缺乏统一的模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大多采用采用101/104的方式,虽然解决数据的实时传输,但是缺乏对数据自身的描述和说明,无法实现即插即用等智能应用。而低压侧配电网物联网采用MQTT方式,面向对象。但仅对少量对象建模,采用的模型不符合国际标准规范,不能解决边

边实时通讯问题。
[0004]我国配电自动化大部分依赖中心化主站,未能真正实现就地分布式智能应用;目前无法实现边

边实时可靠通讯;终端设备无法支持自描述、即插即用等高级功能;无法支撑多类、多态数据;终端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差。<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通过建立终端标准模型,面向对象的设备模型与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映射,建立支持边

云、边

边的通信协议,实现终端自描述以及终端的即插即用。同时,同馈线组的终端互相识别,实现边

边通信网络下的实时交互数据,为就地FA(馈线自动化)等分布式智能应用提供有效的模型支撑。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终端/主站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一个从主站到终端设备的完备独立的模型体系结构,支撑终端自描述,自识别,主站也采用装置的量测模型,避免了多次维护;(2)部署物联网前置机,通过面向对象的设备模型与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映射,支撑终端设备与主站的边

云通信,支撑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的边

边通信,实现三遥数据收发;(3)在物联网前置机将终端与主要设备联系,将主站侧CIM模型与终端侧61850模型融合;对终端进行生产配置,生成自描述模型。终端接入馈线组时,自动识别,向物联网前
置机自动发送注册消息进行注册;(4)终端自动识别,与主站模型进行信息比对。前置机生成配置文件,对终端进行配置、重新配置或者无操作;(5)主站模型发生异动时,终端自动同步主站变化后模型,识别变化,向物联网前置机请求更新。前置机将主站模型与终端模型匹配融合后,终端向物联网前置机自动发送注册文件进行注册,重复(4)步骤,实现配置更新;(6)完成配置后,前置机向主站和所有的终端通知配置结果。终端与主站之间运行即插即用的进程,实现终端设备与主站的三遥数据收发;(7)终端成功接入馈线组后,同馈线组的终端互相识别,实现边

边通信网络下的实时消息交互。
[0007]所述的终端模型是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运用IEC 61850面向对象的语义模型对终端建模,该模型定义了一个从主站到终端设备的完备独立的模型体系结构,能够支撑终端自描述和自识别。
[0008]所述终端模型自描述的模型包括:(1)馈线组拓扑m,馈线图形模型;(2)馈线组所有一次设备 二次设备关联模型;(3)单个IED二次设备配置模型。
[0009]所述的物联网前置机是基于IEC62361国际标准中关于61850与CIM融合和映射规则搭建的平台。采用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将主站模型与终端模型映射,完成主站侧CIM模型与终端侧61850模型融合,支撑终端设备与主站的边

云通信,支撑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的边

边通信,实现三遥数据收发功能。
[0010]所述的注册流程包括:(1)端向主站发送自描述模型,请求链接;(2)终端获取馈线组拓扑,主设备信息,并与自身的自描述模型比对;(3)若文件一致,则注册成功;若文件不一致,终端向主站请求注册;(4)前置机对终端进行配置,并向主站与同馈线组的终端发送配置结果。(5)启动在线检测流程。
[0011]所述终端在馈线组变更后,终端仍可以即插即用。
[0012]所述的终端自动注册上线以后,立即与主站通信,不需要配置点表,现场对点等操作,能够通过主站对配电线路保护定值进行远程管理和定值校核。
[0013]所述终端上线后,与在同一馈线组下的终端可以进行边—边的通信,为就地FA提供有效的模型支撑。
[0014]所述即插即用方法适用中低压配电物联网中的需要即插即用的装置。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是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面向对象建立的标准模型。终端模型能够自描述。该模型支撑即插即用、分布式能源管理、设备状态监控等应用。
[0016](2)面向对象的设备模型与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映射,建立支持边

云、边

边的通信协议,实现终端自描述以及终端的即插即用。
[0017](3)同馈线组的终端互相识别,实现边

边通信网络下的实时交互数据,为就地FA(馈线自动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0018](4)终端注册上线后,即可与主站通信,不需要在主站侧配置点表,现场对点等操作。
[0019](5)终端在馈线组变更后,终端仍可以即插即用。
[0020](6)该方法适用于中低压配电物联网。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终端上线流程示意图;图2为模型异动终端配置更新流程示意图;图3为模型融合方法示意图;图4为配置工具发布结果示意图;图5为馈线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图1至图5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终端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一个从主站到终端设备的完备独立的模型体系结构,能够支撑终端自描述,自识别。终端模型自描述的模型包括:(1)馈线组拓扑m,馈线图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终端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一个从主站到终端设备的完备独立的模型体系结构,支撑终端自描述,自识别;(2)部署物联网前置机,通过面向对象的设备模型与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映射,支撑终端设备与主站的边

云通信,支撑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的边

边通信,实现三遥数据收发;(3)在物联网前置机将终端与主要设备联系,将主站侧CIM模型与终端侧61850模型融合;对终端进行生产配置,生成自描述模型,终端接入馈线组时,自动识别,向物联网前置机自动发送注册文件进行注册;(4)终端自动识别,与主站模型进行信息比对:前置机生成配置文件,对终端进行配置、重新配置或者无操作;(5)主站模型发生异动时,终端自动同步主站变化后模型,识别变化,向物联网前置机请求更新;前置机将主站模型与终端模型匹配融合后,终端向物联网前置机自动发送注册文件进行注册,重复(4)步骤,实现配置更新;(6)完成配置后,前置机向主站和所有的终端通知配置结果;终端与主站之间运行即插即用的进程,实现终端设备与主站的三遥数据收发;(7)终端成功接入馈线组后,同馈线组的终端互相识别,实现边

边通信网络下的实时数据交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端模型是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运用IEC 61850面向对象的语义模型对终端建模,该模型定义了一个从主站到终端设备的完备独立的模型体系结构,支撑终端自描述和自识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IEC 61850/IEC CIM标准模型的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模型自描述的建模文件包括:(1)馈线组拓扑文件,图形文件;(2)馈线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泰峰沈兵兵张子仲张烨华张志华杨小莲
申请(专利权)人:易源士创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