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尚辰专利>正文

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43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包括:座椅部,其配备有座椅;支撑框架,其包括上部支撑框架、下部支撑框架和框架支撑体,上部支撑框架支撑座椅,下部支撑框架通过铰链部和上部支撑框架可旋转地连接,框架支撑体维持上部支撑框架和下部支撑框架间的固定状态;移动结构体,作为将支撑框架可拆卸地结合的移动结构体,包括驱动框架、前轮和后轮,所述驱动框架包括引导框架、前轮结合部和后轮结合部,引导框架可折叠地支撑下部支撑框架并沿长度方向延长,前轮结合部在引导框架的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更为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移动结构体的婴儿车,可变换为自行车或滑板。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和婴儿、幼儿等学前儿童一起进行散步、外出等时,最基本的需求可以说是婴儿车,婴儿车具有的基本结构为,在下端部结合有轮子、在上端部配备有把手的框架的中央部结合有座椅,在位于座椅的下面的框架下部也配备有收纳体,可简单地收纳儿童用品等轻量的小型物品。
[0003]婴儿车以上述的结构为基本区分为固定框架的婴儿车或可折叠框架的婴儿车等,固定框架的婴儿车,仅可作为婴儿车的用途而使用,不仅使用上有制约,还存在其活用性下降的缺点。
[0004]此外,可折叠框架的婴儿车问题在于,折叠结构复杂或折叠结构的体积大,从而占据很大的空间,将婴儿车装载在小轿车中搬运或不使用时难以折叠并保管,从而以未折叠的状态保管或放置。
[0005]另外,随着婴儿车的使用时间变短,不是由于婴儿车故障等而废弃,大部分情况是即使几乎与新车无异,由于超过了子女的婴儿车使用年龄而扔掉,因此问题在于,由于这样扔掉或不使用的婴儿车引起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0006]先行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09-0129335号(2009.12.16)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结构体的婴儿车,其可变换为自行车或滑板。
[001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通过一次的操作可容易地折叠。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婴儿车,包括:座椅部,其配备有座椅;支撑框架,其包括上部支撑框架、下部支撑框架和框架支撑体,上部支撑框架支撑座椅,下部支撑框架通过铰链部和上部支撑框架可旋转地连接,框架支撑体维持上部支撑框架和下部支撑框架间的固定状态;移动结构体,作为将支撑框架可拆卸地结合的移动结构体,包括驱动框架、前轮和后轮,所述驱动框架包括引导框架、前轮结合部和后轮结合部,引导框架可折叠地支撑下部支撑框架并沿长度方向延长,前轮结合部在引导框架的前方形连接,后轮结合部配备有沿引导框架的后端两侧形成的结合轴部,所述前轮在前轮结合部支撑并设置于支撑叉,所述后轮通过后轮连接轴设置于后轮结合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下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其通过铰链部可旋转地连接于上部支撑框架;第二框架,其相对于第一框架可进行旋转地铰链连接,第二框架可滑
动地安装于引导框架,从而相对于第一框架可进行折叠地支撑。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引导框架包括:第一引导部,其沿长度方向延长,滚轴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收容于内部;第二引导部,其结合于第一引导部;移动导孔,其引导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具有将下部支撑框架的第二框架和滚轴结合的结合套筒。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支撑叉以结合前轮的模块形态形成,可拆卸地结合于前轮结合部的上端部,支撑叉配备有一对支撑叉部分,从而设置一对前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框架支撑体设置于上部支撑框架和下部支撑框架的第一框架之间,在上端配备有可滑动地安装于上部支撑框架的锁定装置,随着锁定装置的锁定解除,框架支撑体的上端可沿着上部支撑框架移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框架连接机构,其设置于后轮连接轴,对下部支撑框架的第一框架进行固定。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框架连接机构包括:后轮锁定部,其插入设置于后轮连接轴,以可锁定后轮的形式与后轮连接;悬架,其与后轮锁定部形成为一体,与第一框架的下端结合并可缓冲地支撑第一框架。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后轮结合部包括:第一轴,其在两侧结合轴部之间延长,两端通过结合轴部的中心向外侧延长;制动轮,其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轴;按压板,其铰链连接于引导框架,配置于制动轮的上部,有选择地与制动轮接触,从而可进行制动轮的制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后轮连接轴,在一侧端部配备有与结合轴部结合为一体的轴结合部,在另一侧端部配备有旋转的第二轴,在第二轴结合有后轮。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部框架被分割为两个,通过铰链部可折叠地结合,在上部框架的上端配备的把手配备有控制杆,控制分割部位的铰链部的旋转。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驱动框架的上端部配备有把手结合部,能结合可进行支撑叉的转向的把手。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移动结构体在支撑框架分离的状态下,还包括与驱动框架结合的车座框架,和与所述车座框架结合的车座,在支撑叉还包括与前轮中心轴连接的踏板,把手结合于把手结合部,可作为三轮自行车使用。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车座框架配备有水平板和与水平板铰链连接的竖直板,在不使用的时候形成为可折叠保管的形态。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移动结构体在支撑框架分离的状态下,后轮直接连接于驱动框架的后轮结合部并使用,后轮以与第一轴一起旋转的形式设置,在把手结合部结合有把手,从而可作为滑板使用。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嵌入引导框架的滑板踏板。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把手下端配备有可调节高度的多段式转向轴,转向轴的下端结合于把手结合部。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把手包括柄部,柄部沿两端可调节长度地形成,在座椅部形成有把手固定部,固定把手,从而可作为安全扶手而使用,把手结合于把手固定部或把手结合部。
[0028]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效果在于,通过配备驱动框架,使得婴儿车的移动结构体可成为自行车或滑板的框架,从而可将婴儿车变换为自行车或滑板。因此,当
儿童过了婴儿车使用年龄时,可以不废弃婴儿车而作为三轮自行车或滑板而使用,从而不仅节省费用,还可谋求资源节约。
[0029]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效果在于,作为婴儿车使用的时候,可容易地折叠并保管。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0031]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的侧面图。
[0032]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结构体的分解立体图。
[0033]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的移动结构体中后轮和后轮连接轴的结合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叉的图。
[0035]图6是表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中将移动结构体变换为三轮自行车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36]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把手的图。
[0037]图8是说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婴儿车中将移动结构体变换为滑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8]图9是表示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板使用的移动结构体中踏板和引导框架的结合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39]图10是表示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板使用的移动结构体中后轮和第一轴的结合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部,其配备有座椅;支撑框架,其包括上部支撑框架、下部支撑框架和框架支撑体,上部支撑框架支撑座椅,下部支撑框架通过铰链部和上部支撑框架可旋转地连接,框架支撑体维持上部支撑框架和下部支撑框架间的固定状态;及移动结构体,作为将支撑框架可拆卸地结合的移动结构体,包括:驱动框架,所述驱动框架包括引导框架、前轮结合部和后轮结合部,引导框架可折叠地支撑下部支撑框架并沿长度方向延长,前轮结合部在引导框架的前方形连接,后轮结合部配备有沿引导框架的后端两侧形成的结合轴部;前轮,其在前轮结合部支撑并设置于支撑叉;后轮,其通过后轮连接轴设置于后轮结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下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其通过铰链部可旋转地连接于上部支撑框架;第二框架,其相对于第一框架可进行旋转地铰链连接,第二框架可滑动地安装于引导框架,从而相对于第一框架可进行折叠地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引导框架包括:第一引导部,其沿长度方向延长,滚轴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收容于内部;第二引导部,其结合于第一引导部;移动导孔,其引导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具有将下部支撑框架的第二框架和滚轴结合的结合套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支撑叉以结合前轮的模块形态形成,可拆卸地结合于前轮结合部的上端部,支撑叉配备有一对支撑叉部分,从而设置一对前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框架支撑体设置于上部支撑框架和下部支撑框架的第一框架之间,在上端配备有可滑动地安装于上部支撑框架的锁定装置,随着锁定装置的锁定解除,框架支撑体的上端沿着上部支撑框架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连接机构,其设置于后轮连接轴,对下部支撑框架的第一框架进行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框架连接机构包括:后轮锁定部,其插入设置于后轮连接轴,以可锁定后轮的形式与后轮连接;悬架,其与后轮锁定部形成为一体,与第一框架的下端结合并可缓冲地支撑第一框架。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尚辰
申请(专利权)人:柳尚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