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88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上述极耳包括极耳本体,以及连接于极耳本体的同侧端上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供集流体置入的连接间隙,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一观测孔,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二观测孔,采用上述极耳的软包电芯可有效避免集流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屑;同时可有效扩大焊接功率的控制范围,更便于对焊接功率进行控制;另外还可通过第一连接体的各第一观测孔或第二连接体的各第二观测孔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从而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有效提高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焊接效果。焊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提供一种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软包电芯中的极耳一般通过焊接方式与集流体相连接。
[0003]当焊头直接作用在集流体时,由于集流体的厚度较小,集流体容易产生金属屑,一旦金属屑进入软包电芯内部,会导致软包电芯自放电增大,严重时金属屑更会刺穿软包电芯的铝塑膜,引发软包电芯的短路起火事故,导致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下降;而且难以对焊机的焊接功率进行控制,若焊接功率过大,集流体容易断裂,导致集流体与极耳无法有效连接;若焊接功率过小,集流体与极耳之间容易出现虚焊现象,使集流体与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内阻增大,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集流体与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温度过高,给软包电池带来安全隐患;
[0004]当焊头直接作用在极耳时,由于极耳将集流体遮挡,即使集流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也难以察觉,导致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下降,给软包电池的整体外观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软包电芯及动力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软包电芯中的极耳与集流体进行焊接时容易产生金属屑、焊接功率难以控制以及焊接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耳,用于与软包电芯的集流体相连接,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极耳还包括连接于极耳本体的同侧端上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供集流体置入的连接间隙,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一观测孔,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二观测孔。
[0007]本技术提供的极耳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软包电芯的集流体插入极耳的连接间隙内,并且,将集流体与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焊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别覆盖在集流体的相对两表面上,使焊头只能作用在第一连接体或第二连接体上,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共同起到对集流体的有效保护作用,可避免集流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屑,从而有效防止软包电芯发生短路起火事故,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可有效扩大焊接功率的控制范围,可采用较大的焊接功率对极耳和集流体进行焊接,有效避免极耳与集流体之间出现虚焊现象,但也不会导致集流体出现断裂的情况;另外,在焊接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连接体的各第一观测孔或第二连接体的各第二观测孔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当集流体的位置偏离第一连接体的某一侧部或第二连接体的某一侧部时,可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保持集流体的相对两侧部分别与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或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对齐,有效提高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保证软包电
池的外观性能。
[000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极耳上开设有均与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三观测孔和第四观测孔,第三观测孔设于第一连接体与极耳本体的连接处,第四观测孔设于第二连接体与极耳本体的连接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接过程中可通过极耳的第三观测孔或第四观测孔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观察,以确认集流体是否完全插入极耳的连接间隙内,若集流体没有完全插入极耳的连接间隙内,可及时对集流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效果,更有效地保证软包电池的外观性能。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缓冲段和与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一缓冲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极耳本体与第一连接段。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软包电芯进行封装过程中,第一连接体的第一缓冲段可有效缓冲极耳所受到拉扯力,从而有效避免极耳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出现撕裂的情况,保证软包电芯的质量。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段呈圆弧结构或波浪结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保证第一缓冲段的缓冲性能。
[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缓冲段和与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第二缓冲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极耳本体与第二连接段。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包电芯在封装过程中,第二连接体的第二缓冲段可有效缓冲极耳所受到拉扯力,从而有效避免极耳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出现撕裂的情况,保证软包电芯的质量。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段呈圆弧结构或波浪结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保证第二缓冲段的缓冲性能。
[00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体的厚度为100μm~400μm。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保证第一连接体能够对集流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第一连接体的厚度过大而导致软包电芯的重量和体积增大,从而提升软包电芯的能量密度。
[002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体的厚度为100μm~400μm。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保证第二连接体能够对集流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第二连接体的厚度过大而导致软包电芯的重量和体积增大,从而提升软包电芯的能量密度。
[00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软包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电芯本体设有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
[0023]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采用上述极耳;
[0024]正极集流体插入正极极耳的连接间隙内且与正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连接;
[0025]负极集流体插入负极极耳的连接间隙内且与负极极耳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连接。
[0026]由于上述软包电芯采用了上述极耳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2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软包电芯。
[0028]由于上述动力电池采用了上述软包电芯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所示软包电芯中的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所示极耳的仰视图。
[003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4]10、软包电芯,11、电芯本体,111、正极集流体,112、负极集流体,12、极耳,121、极耳本体,122、第一连接体,1221、第一观测孔,1222、第一缓冲段,1223、第一连接段,123、第二连接体,1231、第二观测孔,1232、第二缓冲段,1233、第二连接段,124、连接间隙,125、第三观测孔,126、第四观测孔,127、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用于与软包电芯的集流体相连接,所述极耳包括极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极耳本体的同侧端上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集流体置入的连接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一观测孔,所述第二连接体的相对两侧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二观测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开设有均与所述连接间隙相连通的第三观测孔和第四观测孔,所述第三观测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极耳本体的连接处,所述第四观测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极耳本体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缓冲段和与所述集流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缓冲段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极耳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段呈圆弧结构或波浪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大兵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