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81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修整领域,提出精密抛丸机,包括支撑架、抛丸装置及除尘器,抛丸装置及除尘器均安装于支撑架上;除尘器与抛丸装置通过吸尘风道连通;抛丸装置包括控制器及依次连接的抛丸电机、抛头、抛射管、弧形回射管、砂箱及控制器,除尘器设置于砂箱的另一端;抛丸电机及除尘器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弧形回射管外周弧度、弧形回射管的内周弧度、弧形回射管外径、弧形回射管的内径、倾斜过渡管的倾斜角度、弧形回射管的底部端口距离地面高度,并配合相应功率的抛丸电机和除尘器,在没有外界突发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抛丸的回弹率达到了100%,有效减轻了工作负担,并有效提高了抛丸效率。高了抛丸效率。高了抛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密抛丸机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修整领域,特别是指精密抛丸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面完成铺设后,需要对地面进行打磨工作,最常见的是抛丸机,而国内能够制造抛丸机的企业寥寥无几,能够制造精密抛丸机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市面上现有的抛丸机抛丸不均匀,抛丸过后的路面不能被全部打磨,经常有漏抛的地方,需要再次进行抛丸工作,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0003]同时现有的抛丸机漏丸现象严重,漏掉的抛丸会到处乱滚,且抛丸后需要将漏掉的抛丸捡起来,非常耽误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精密抛丸机,通过设置弧形回射管外周弧度、弧形回射管的内周弧度、弧形回射管外径、弧形回射管的内径、倾斜过渡管的倾斜角度、弧形回射管的底部端口距离地面高度,并配合相应功率的抛丸电机和除尘器,在没有外界突发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抛丸的回弹率达到了100%,有效减轻了工作负担,并有效提高了抛丸效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精密抛丸机,包括:支撑架、抛丸装置及除尘器,所述抛丸装置及除尘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0007]所述除尘器与所述抛丸装置通过吸尘风道连通;
[0008]所述抛丸装置包括抛丸电机、抛头、抛射管、弧形回射管、砂箱及控制器,所述抛头与所述抛丸电机连接,所述抛射管与所述抛头连接,所述弧形回射管与所述抛射管连接,所述砂箱一端与所述弧形回射管连接、底部与所述抛头连接,所述控制器同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弧形回射管上;
[0009]所述除尘器设置于所述砂箱的另一端;
[0010]所述除尘器及抛丸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1]所述砂箱通过一倾斜过渡管与所述抛头连接,所述倾斜过渡管端部连接有进气管;
[0012]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把手;
[0013]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前轮、后轮及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行走电机驱动所述后轮。
[0014]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延伸架,所述后轮及所述行走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延伸架上,所述延伸架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同时与所述弧形回射管铰接。
[0015]进一步,所述弧形回射管外周弧度为102.00
°
~103.00
°
,优选为102.62
°

[0016]所述弧形回射管的内周弧度为98.50
°
~99.50
°
,优选为99.08
°

[0017]进一步,所述弧形回射管的外径为387.50mm~388.50mm,优选为387.88mm;
[0018]所述弧形回射管的内径为309.50mm~310.00mm,优选为309.80mm。
[0019]进一步,所述弧形回射管与所述砂箱的连接处为抛丸运动的最高点。
[0020]进一步,所述弧形回射管的底部端口距离地面高度为99.50mm~100.50mm,优选为100mm。
[0021]进一步,所述弧形回射管为等粗弧形回射管。
[0022]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直径为9.98mm~10.02mm,优选为10mm。
[0023]进一步,所述抛射管与弧形回射管的夹角为74
°
~76
°
,优选为75
°

[0024]更进一步,所述倾斜过渡管的倾斜角度为29.8
°
~30.2
°
,优选为30
°

[0025]本技术通过设置弧形回射管外周弧度、弧形回射管的内周弧度、弧形回射管外径、弧形回射管的内径、倾斜过渡管的倾斜角度、弧形回射管的底部端口距离地面高度,并配合相应功率的抛丸电机和除尘器,在没有外界突发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抛丸的回弹率达到了100%,有效减轻了工作负担,并有效提高了抛丸效率。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精密抛丸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精密抛丸机,包括支撑架1、抛丸装置2及除尘器3,抛丸装置2及除尘器3均安装于支撑架1上;
[0030]除尘器3与抛丸装置2通过吸尘风道11连通;
[0031]抛丸装置2包括抛丸电机21、抛头22、抛射管23、弧形回射管24、砂箱25及控制器27,抛头22与抛丸电机21连接,抛射管23与抛头22连接,弧形回射管24与抛射管23连接,砂箱25一端与弧形回射管24连接、底部与抛头22连接,控制器27同时设置于支撑架1与弧形回射管24上;
[0032]除尘器3设置于砂箱25的另一端;
[0033]除尘器3及抛丸电机21均与控制器27连接;
[0034]砂箱25通过一倾斜过渡管26与抛头22连接,倾斜过渡管26端部连接有进气管261;
[0035]支撑架1上设置有把手11,控制器27朝向把手11,设置把手11便于人工进行抛丸机的移动,同时可以在支撑架1上设置自动行走装置,通过人工控制遥控器来控制抛丸机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且能够有效避开障碍物,防止设备发生侧翻;
[0036]支撑架1底部设置有前轮13、后轮14及行走电机12,行走电机12与控制器27连接,
行走电机12驱动后轮14转动,人只需要扶住把手即可,不需推动抛丸机行走;
[0037]支撑架1上设置有延伸架101,把手11设置于延伸架101上,后轮14及行走电机12均安装于延伸架101上,延伸架101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15,高度调节装置15同时与弧形回射管24铰接;行走轮为万向轮,便于根据路况调整方向,保证工作更加顺利的完成;
[0038]同时支撑架1可设置成能够调节高度的支撑架,在进行抛丸工作前和抛丸工作完成后,以将支撑架1整体抬高,防止对抛射管23及弧形回射管24造成碰撞,即支撑架1底部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15,高度调节装置15为调节气缸15,同时调节气缸15顶部与弧形回射管24铰接,保证弧形回射管24的角度不变,即不会影响抛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不需要从新调整设备。
[003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弧形回射管24外周弧度为1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精密抛丸机,包括:支撑架、抛丸装置及除尘器,所述抛丸装置及除尘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与所述抛丸装置通过吸尘风道连通;所述抛丸装置包括抛丸电机、抛头、抛射管、弧形回射管、砂箱及控制器,所述抛头与所述抛丸电机连接,所述抛射管与所述抛头连接,所述弧形回射管与所述抛射管连接,所述砂箱一端与所述弧形回射管连接、底部与所述抛头连接,所述控制器同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弧形回射管上;所述除尘器设置于所述砂箱的另一端;所述除尘器及抛丸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砂箱通过一倾斜过渡管与所述抛头连接,所述倾斜过渡管端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前轮、后轮及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行走电机驱动所述后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延伸架,所述后轮及所述行走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延伸架上,所述延伸架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同时与所述弧形回射管铰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回射管外周弧度为102.00
°
~103.00
°
;所述弧形回射管的内周弧度为98.50
°
~99.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永刚贺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潘邦抛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