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英望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970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涉及安全保护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在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使用时,防止一部分外在因素导致的倾斜和倒地的现象发生,及警示的作用度不够,不能提前预警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部分垂直竖向安装一对圆柱体状的防护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底座设计成十字交叉状的形状,是可以适应在恶劣环境下的工程施工时,避免大风大雨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安全防护装置底座不稳固容易倾倒的问题,所以由支撑立柱为固定点,将转向滑槽为扭转点,可进行前后大角度的倾斜,底座和支撑立柱都不会移位,并加设支撑立柱和转向滑槽的装置。设支撑立柱和转向滑槽的装置。设支撑立柱和转向滑槽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保护装置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今我们走到大街上,望着崭新的高楼大厦,走在平坦的柏油马路,再穿过刚刚架起的高桥,心情那是十分的舒畅,在这些高楼、马路和高桥的背后,就是建设者们的辛勤劳作默默付出,才能建设出我们美好的家园,也正是国家在飞速发展的过程,现在的建设工程是越来越多,所以在建设中最容易忽视但却最重要的就是对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
[0003]比如目前的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使用放置不够稳固,极容易因为风或一些外在因素导致倾斜和倒地的现象发生,不能很好的起到防护安全作用,还有就是警示方面不够醒目,对一些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起不到提前预警作用,导致有行人或车辆意外闯入操作区,酿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在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使用时,防止一部分外在因素导致的倾斜和倒地的现象发生,及警示的作用度不够,不能提前预警的问题。
[0006]本技术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部分垂直竖向安装一对圆柱体状的防护柱;所述防护柱的居中上端位置安装一对圆柱体状红外线报警检测器;所述底座和防护柱处在垂直的位置上;所述防护柱和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处于底座的上端部分;所述底座上端与防护柱的底端连接;所述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固定安装在防护柱的上端部分;所述底座包括支撑立柱、转向滑槽和连接块,所述底座的上端垂直安装球体状和圆柱体状组合的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上端连接固定空心球体状转向滑槽,其支撑立柱上端球体状的部分安装在球体状转向滑槽的空心槽内,且支撑立柱由转向滑槽安装连接到长方体状的连接块的下端,连接块的下端位置固定安装转向滑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柱包括连接栏和反光条,所述防护柱的内侧中部安装三角体状组成的菱形连接栏,连接栏的左右两头连接着圆柱体状的防护柱,使其左右两端的一对防护柱相连接固定,其连接栏中的前后两面均设有长方体状的反光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包括检测探头,所述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平行居下的前端设有往前延伸的检测探头,检测探头安装在红外线报警检测器两端前面居中靠下的位置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端竖直安装支撑立柱、转向滑槽、防护柱和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底座的上端横向安装连接块和连接栏,同样底座上的支撑立柱和转向滑槽、防护柱和红外线报警检测器与底座上的连接块和连接栏呈现垂直固定安装的状态。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和防护柱是上下固定安装,底座和底座上的支撑立柱也是上下固定安装,而底座上的支撑立柱与转向滑槽凹凸空心状连接安装形成一定的转动角度,防护柱上的连接栏与左右两端的一对防护柱相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由于底座设计成十字交叉状的形状,是可以适应在恶劣环境下的工程施工时,避免大风大雨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安全防护装置底座不稳固容易倾倒的问题,所以由支撑立柱为固定点,将转向滑槽为扭转点,可进行前后大角度的倾斜,底座和支撑立柱都不会移位,并加设支撑立柱和转向滑槽的装置,为了解决在传统的竖直支撑防护装置的时候出现轻轻的一倾斜就会倒,而且有时候还会倒在疏通车道的那一侧,就阻碍了另一侧通道的正常通畅,造成施工拥堵,这样还增强了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结构的稳固性和抗推倒性。
[0014]由于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前端居下的位置设有往前延伸的检测探头,检测探头与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呈水平状态,在安全防护装置的上端安装红外线报警检测器,一对检测探头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在检测探头的危险范围内检测感知到有物体或人靠近时,就会触碰红外线报警检测器的开关,红外线报警检测器就会在内壁中顺着圆环形的透气圆孔发出巨响的警报声,来提醒人们已经超出了安全距离,再往前就会有危险,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误入工程操作区,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0015]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左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左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左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安全防护装置倾斜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安全防护装置倾斜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3]1、底座;101、支撑立柱;102、转向滑槽;103、连接块;2、防护柱;201、连接栏;202、反光条;3、红外线报警检测器;301、检测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
[0028]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部分垂直竖向安装一对圆柱体状的防护柱2;防护柱2的居中上端位置安装一对圆柱体状红外线报警检测器3;底座1和防护柱2处在垂直的位置上;防护柱2和红外线报警检测器3处于底座1的上端部分;底座1上端与防护柱2的底端连接;红外线报警检测器3固定安装在防护柱2的上端部分;底座1包括支撑立柱101、转向滑槽102和连接块103,底座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部分垂直竖向安装一对圆柱体状的防护柱(2);所述防护柱(2)的居中上端位置安装一对圆柱体状红外线报警检测器(3);所述底座(1)和防护柱(2)处在垂直的位置上;所述防护柱(2)和红外线报警检测器(3)处于底座(1)的上端部分;所述底座(1)上端与防护柱(2)的底端连接;所述红外线报警检测器(3)固定安装在防护柱(2)的上端部分;所述底座(1)包括支撑立柱(101)、转向滑槽(102)和连接块(103),所述底座(1)的上端垂直安装球体状和圆柱体状组合的支撑立柱(101),支撑立柱(101)的上端连接固定空心球体状转向滑槽(102),其支撑立柱(101)上端球体状的部分安装在球体状转向滑槽(102)的空心槽内,且支撑立柱(101)由转向滑槽(102)安装连接到长方体状的连接块(103)的下端,连接块(103)的下端位置固定安装转向滑槽(1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桥梁工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柱(2)包括连接栏(201)和反光条(202),所述防护柱(2)的内侧中部安装三角体状组成的菱形连接栏(201),连接栏(201)的左右两头连接着圆柱体状的防护柱(2),使其左右两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英望陈文虎徐岩周
申请(专利权)人:郑英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