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包括:保温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方形成第一开口;制冰模具,可拆卸地自所述第一开口安装到所述容纳腔,所述制冰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共同形成有模具型腔,所述制冰模具的上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的第一孔,所述制冰模具的下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的第二孔:所述保温壳体和制冰模具之间还设有制冰薄膜,所述制冰模具设置于所述制冰薄膜内,所述制冰薄膜与所述容纳腔形状贴合,制冰装置使用过程中,注入制冰薄膜内的液体自所述第二孔进入模具型腔。通过设置制冰薄膜,方便取出制冰模具,提升制冰效率。提升制冰效率。提升制冰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冰块可放置于酒、饮料中,以达到消暑及提升口感的目的,也可用于降热、消肿等。根据冰块使用场景的不同,冰块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有方形冰块、球形冰块等。在形成的冰块中,透明冰由于其美观、坚实的特点而受很多用户喜爱,常用于冰镇饮品,但由于普通冰块在制作时,溶解于水中的气泡无法溢出,导致冰块中有较多的气泡呈现出白色,同时,由于冰普通冰块在冻结时,由于是从四周往冰块中心的方向冻结,结冰过程中体积变化不同步,同时结冰所析出的空气也无法逸出留在冰块中,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造成在冻结过程中冰块发生开裂,影响冰块的美观程度与使用效果。当在使用冰块时,气泡及裂缝的存在导致冰块与外界被冷却的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冰块的融化速度增加,很快便会稀释饮品,影响饮品的口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制作透明冰的制冰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包括:
[0005]保温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方形成第一开口;
[0006]制冰模具,可拆卸地自所述第一开口安装到所述容纳腔,所述制冰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共同形成有模具型腔,所述制冰模具的上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的第一孔,所述制冰模具的下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的第二孔:所述保温壳体和制冰模具之间还设有制冰薄膜,所述制冰模具设置于所述制冰薄膜内,所述制冰薄膜与所述容纳腔形状贴合,制冰装置使用过程中,注入制冰薄膜内的液体自所述第二孔进入模具型腔。
[0007]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薄膜的外侧自上而下设有凸棱,凸棱设置有多条,沿着制冰薄膜的周向间隔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薄膜的侧壁设有向内部凸出的预变形凸部,所述预变形凸部与模具型腔的位置对应。
[0009]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制冰薄膜形成有与支撑板形状配合的嵌套部,所述制冰模具与所述制冰薄膜的嵌套部接触以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
[0010]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形成容纳腔侧壁的内壁以及与内壁间隔设置的外壁,所述外壁的底部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壁自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到内壁与外壁之间的空间内。
[0011]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
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以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0012]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周向边缘间隔形成有多个卡勾,所述外壁的内侧对应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对应设置多个让位槽,所述卡勾伸入所述让位槽内并卡接于所述卡槽。
[0013]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收容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部分伸入到收容腔内。
[0014]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邻设置的制冰部和碎冰部,所述保温壳体设置于所述制冰部,所述制冰部还包括位于保温壳体下方的容冰腔,所述容冰腔内能够放置至少一个制冰盘。
[0015]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碎冰部内设置有碎冰机构,所述碎冰部外设有连接碎冰机构的手柄,所述手柄旋转带动碎冰机构进行碎冰,所述手柄包括手柄杆以及连接于手柄杆末端的摇把,手柄杆自连接碎冰机构的一端向下延伸,摇把枢转连接于手柄杆,并且可操作设置成与手柄杆延伸的方向同向和与手柄杆延伸的方向垂直。
[0016]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制冰薄膜,可以在制冰完成后随着制冰薄膜一起取出制冰模具以及与底部吸收气泡的水冻结成的冰,避免了分离制冰模具与冰之间的冻结连接,再在拆掉制冰薄膜后直接取下底部气泡水结成的冰,无需等待它融化掉便可立即注水进行下一次透明冰的制作,节省时间,提升制冰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制冰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制冰装置除制冰薄膜外其它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制冰装置的制冰薄膜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中的制冰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6是图1中的制冰装置的第二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4]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0025]参考图1到图4所示,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制冰装置 100,包括保温壳体10,其具有容纳腔13,容纳腔13的上方形成第一开口111。制冰模具20可拆卸地自第一开口111安装到容纳腔13,制冰模具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模具21和第二模具22,第一模具21和第二模具22共同形成有模具型腔23,模具型腔23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需要制成冰块的形状,如球形、立方体型或者其它需要的形状。制冰模具20的上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23
的第一孔24,制冰模具20的下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23的第二孔25,其中第一孔24 用于排气,第二孔25用于给模具型腔23内注水,即当制冰模具20放入容纳腔 13时,容纳腔13内的水会从第二孔25进入模具型腔23,并充满模具型腔23,这样将制冰装置置于冷冻环境中,由于周围的保温壳体10的隔热作用,使结冰方向可以从上至下进行,以使结冰时可排出气泡至制冰模具20底部的水中,同时保温壳体10可使水的冻结非常缓慢,利于让溶解在水中的气泡有充足的时间逸出,从而制得需要的透明的冰块。
[0026]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21和第二模具22可以相互对称设置,这样第一模具21和第二模具22上方均形成第一孔24的一部分,第一模具21和第二模具 22下方均形成第二孔25的一部分,第一模具21和第二模具22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形成完整的第一孔24和第二孔25。另外。制冰模具20的上部水平向外延伸出边沿26,边沿26可用于支撑在保温壳体10的顶部,方便操作制冰模具 20放入容纳腔23内或者从中取出。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球形的模具型腔23,在其它可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更多模具型腔,而且第一模具21和第二模具 22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冰装置,包括:保温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方形成第一开口;制冰模具,可拆卸地自所述第一开口安装到所述容纳腔,所述制冰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共同形成有模具型腔,所述制冰模具的上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的第一孔,所述制冰模具的下方设有连通模具型腔的第二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体和制冰模具之间还设有制冰薄膜,所述制冰模具设置于所述制冰薄膜内,所述制冰薄膜与所述容纳腔形状贴合,制冰装置使用过程中,注入制冰薄膜内的液体自所述第二孔进入模具型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薄膜的外侧自上而下设有凸棱,凸棱设置有多条,沿着制冰薄膜的周向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薄膜的侧壁设有向内部凸出的预变形凸部,所述预变形凸部与模具型腔的位置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制冰薄膜形成有与支撑板形状配合的嵌套部,所述制冰模具与所述制冰薄膜的嵌套部接触以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形成容纳腔侧壁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友,张延庆,赵振雨,阳军,米波,王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