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960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包括注油孔、电磁阀、温度传感器、油液循环仓、轴承座、排气口、回油口、油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外形为齿轮箱的端盖结构,齿轮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座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油孔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顶端,所述的电磁阀设有注油孔与油箱之间油路软管上。本新型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采用油液冷却方案,较传统的风冷或者水冷方案,更加高效,安全性能也得到提升,油液的设计大幅度降低齿轮箱的运行稳定,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另外设计有电磁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可以做到实时监测齿轮运行温度情况,达到智能的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和油液散热技术,具体是指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铁路的不断提速发展,高转速、大功率,导致列车车轮和齿轮箱的发热增多,在齿轮箱运行中,当大小齿轮发生磨损或产生缺陷时,非常发热增大,超过额定温度的工作范围,会导致事故或者列车故障,威胁到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包括注油孔、电磁阀、温度传感器、油液循环仓、轴承座、排气口、回油口、油箱、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外形为齿轮箱的端盖结构,齿轮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座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油孔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顶端,所述的电磁阀设有注油孔与油箱之间油路软管上,同时电磁阀与控制器之间设有供电和通讯的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于设于齿轮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一侧,且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设有电连接,所述的油液循环仓设有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其中的轴承座内嵌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凹槽处,所述的排气口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表面一端,同时排气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的回油口设于排气口设于油液循环仓的底端,同时回油口与油箱之间设有油路软管的连接,所述的油箱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一侧,同时油箱内设有的冷却油,需要加注到规定刻度线,且油箱内集成设有油位传感器,其中的油位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设有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采用工控机设计,工控机集成与齿轮箱使用的主体机械系统内。
[000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新型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采用油液冷却方案,较传统的风冷或者水冷方案,更加高效,安全性能也得到提升,油液的设计大幅度降低齿轮箱的运行稳定,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另外设计有电磁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可以做到实时监测齿轮运行温度情况,达到智能的要求。
[0006]作为改进,所述的注油孔内设有滤网,且注油孔与油箱之间设有油路软管的连接,其中的滤网采用的是斜纹编织的化纤型过滤网。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油液循环仓为“L”形中空型腔,油液散热循环装置是采用铸造工艺形成了内置的油液循环仓。
[0008]作为改进,所述的电磁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组成闭环的PID控制。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如图所示:1、注油孔,2、电磁阀,3、温度传感器,4、油液循环仓,5、轴承座,6、排气口,7、回油口,8、油箱,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2]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包括注油孔1、电磁阀2、温度传感器3、油液循环仓4、轴承座5、排气口6、回油口7、油箱8、控制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外形为齿轮箱的端盖结构,齿轮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座5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油孔1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顶端,所述的电磁阀2设有注油孔1与油箱8之间油路软管上,同时电磁阀2与控制器9之间设有供电和通讯的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3设于设于齿轮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一侧,且温度传感器3与控制器9之间设有电连接,所述的油液循环仓4设有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其中的轴承座5内嵌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凹槽处,所述的排气口6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表面一端,同时排气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的回油口7设于排气口6设于油液循环仓4的底端,同时回油口7与油箱8之间设有油路软管的连接,所述的油箱8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一侧,同时油箱8内设有的冷却油,需要加注到规定刻度线,且油箱8内集成设有油位传感器,其中的油位传感器与控制器9之间设有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9采用工控机设计,工控机集成与齿轮箱使用的主体机械系统内。
[0013]所述的注油孔1内设有滤网,且注油孔1与油箱8之间设有油路软管的连接,其中的滤网采用的是斜纹编织的化纤型过滤网。
[0014]所述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油液循环仓4为“L”形中空型腔,油液散热循环装置是采用铸造工艺形成了内置的油液循环仓4。
[0015]所述的电磁阀2、温度传感器3、控制器9组成闭环的PID控制。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新型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采用油液冷却方案,油液的设计大幅度降低齿轮箱的运行稳定,另外设计有电磁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可以做到实时监测齿轮运行温度情况,其中的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齿轮箱的运动情况,从而驱动电磁阀,开启油箱的油液散热循环。
[001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本的限定。
[001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

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级齿轮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包括注油孔(1)、电磁阀(2)、温度传感器(3)、油液循环仓(4)、轴承座(5)、排气口(6)、回油口(7)、油箱(8)、控制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外形为齿轮箱的端盖结构,齿轮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座(5)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油孔(1)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顶端,所述的电磁阀(2)设有注油孔(1)与油箱(8)之间油路软管上,同时电磁阀(2)与控制器(9)之间设有供电和通讯的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3)设于设于齿轮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一侧,且温度传感器(3)与控制器(9)之间设有电连接,所述的油液循环仓(4)设有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其中的轴承座(5)内嵌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内凹槽处,所述的排气口(6)设于油液散热循环装置的表面一端,同时排气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的回油口(7)设于排气口(6)设于油液循环仓(4)的底端,同时回油口(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沃齿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