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管道接口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包括钢管和承插接头,承插接头包括呈弯曲布置的承插接管和设置在承插接管端部的承口端头,钢管具有用于与承插接头对接的插口端;承口端头朝内凹陷形成有凹槽,凹槽环绕承口端头布置,凹槽的内径与插口端的外径相等;插口端嵌入凹槽内;通过插口端与承口端承插连接,将钢管与承插接头连接,由于承插接头的借转,因此可以在长距离曲线条件下进行钢管拖拉,操作便捷,且这样就可以选择便于开挖且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进行开挖,保证车辆正常通行。保证车辆正常通行。保证车辆正常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接口的
,特别涉及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
技术介绍
[0002]各种管道经过多年运行后,由于腐蚀、运行管理不善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损伤和泄露,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全线更换新管道,不仅工程量庞大,而且耗资大、工程期长。如何经济高效、快捷地恢复管道安全运行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因此管道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城市管道修复,特别是长距离曲线管道修复时,现有技术是在曲线段采用直接开挖施工方法或内衬法进行修复,但当管道处于繁华路段、开挖修复不具备条件时,难以采用明挖法对其进行修复,且当长距离曲线清水管改造为带压供水管时,常规内衬法往往也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管道修复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包括钢管和承插接头,所述承插接头包括呈弯曲布置的承插接管和设置在所述承插接管端部的承口端头,所述钢管具有用于与所述承插接头对接的插口端;所述承口端头朝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环绕所述承口端头布置,所述凹槽的内径与所述插口端的外径相等;所述插口端嵌入所述凹槽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具有与所述插口端相抵接的弯曲槽面,所述弯曲槽面沿远离所述承口端头的中心的方向弯曲布置;所述插口端朝外凸出形成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环,所述凸环具有与所述弯曲槽面相抵接的凸面,所述凸面呈圆弧状;所述凸环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凸面与所述弯曲槽面相抵接。
[0007]进一步的,沿所述承口端头至所述承插接管的方向,所述承口端头的内径逐渐减小。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插口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钢管的外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承插接管的直径与所述钢管的直径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插口端与所述钢管一体成型。
[0011]进一步的,当所述插口端嵌入所述承口端头内后,所述插口端与所述承口端头之间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2
°
。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承口端头具有开口朝向所述承插接管的安装槽,所述承插接管的端部嵌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承插接管的外壁与所述安装槽的槽面相抵接,所述安装槽的槽面沿所述承插接管的中部方向延伸,所述承插接管与所述承口端头焊接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承插接管的内壁与所述承插接管的内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承插接管的外表面凸起形成有多个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承插接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凸条环绕所述承插接管的外壁间隔布置;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沿远离所述承口端头的中部方向凹陷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承插接管的方向延伸布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通过插口端与承口端承插连接,将钢管与承插接头连接,由于承插接头的借转,因此可以在长距离曲线条件下进行钢管拖拉,操作便捷,且这样就可以选择便于开挖且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进行开挖,保证车辆正常通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与承插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口端嵌入承口端头后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1]参照图1
‑
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较佳实施例。
[0022]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针对长距离且由于不均匀沉降产生水平以及纵向曲折的工段,采用有借转承式管道接口在原预应力混凝土管内进行连接,从而达到修复旧有破损管道的目的。
[0023]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包括钢管1和承插接头,承插接头包括承插接管20和承口端头23,承插接管20呈弯曲布置,在制作承插接管20前,预先采用地址雷达探明地下管线,主要探明管线埋深、走向以及管线的曲折情况,曲折情况主要是包括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水平和纵向曲折,然后根据曲折情况确定承插接管20的弯曲程度,从而制造出相对应的弯曲状承插接管20;承口端头23位于承插接管20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位于承插接管20两端的钢管1连接,从而达到修复效果。
[0024]钢管1具有插口端10,插口端10与钢管1一体成型;插口端10用于与承口端头23对接;承口端头23朝内凹陷形成有凹槽24,凹槽24环绕承口端头23布置,凹槽24的内径与插口端10的外径相等,将插口端10嵌入凹槽24内,使钢管1与承插接管20形成连接,通过承插接管20在弯道对接。
[0025]上述提供的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通过插口端10与承口端头23承插连接,将
钢管1与承插接头连接,由于承插接头的借转,因此可以在长距离曲线条件下进行钢管拖拉,操作便捷,且这样就可以选择便于开挖且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进行开挖,保证车辆正常通行。
[0026]凹槽24具有与插口端10相抵接的弯曲槽面25,弯曲槽面25沿远离承口端头23的中心的方向弯曲布置,沿承口端头23至承插接管20的方向,承口端头23的内径逐渐减小,也就是弯曲槽面25至承口端头23的外表面的厚度逐渐增大;插口端10头朝外凸出形成有凸环11,凸环11与凹槽24相对应,凸环11具有一凸面12,凸面12呈圆弧状,当插口端10嵌入承口端头23时,凸环11嵌入凹槽24内,凸面12与弯曲槽面25相抵接,使钢管1与承插接头2固定。
[0027]进一步的,插口端10的外径大于钢管1的外径,保证插口端10的外径与凹槽24的内径相等,便于钢管1与承插接头2的对接。
[0028]进一步的,承插接管20的直径与钢管1的直径相同,保证在钢管1与承插接头2连接后,内部直径保持一致,确保钢管1与承插接头2连接后,不影响管道内部运行。
[0029]插口端10外壁与凹槽24的内壁紧密贴合并可以沿管中心方向进行旋转,当插口端10嵌入承口端头23内后,在保证环焊缝间距大于1.5d管径的情况下,插口端10与承口端头23之间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2
°
。
[0030]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和承插接头,所述承插接头包括呈弯曲布置的承插接管和设置在所述承插接管端部的承口端头,所述钢管具有用于与所述承插接头对接的插口端;所述承口端头朝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环绕所述承口端头布置,所述凹槽的内径与所述插口端的外径相等;所述插口端嵌入所述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与所述插口端相抵接的弯曲槽面,所述弯曲槽面沿远离所述承口端头的中心的方向弯曲布置;所述插口端朝外凸出形成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环,所述凸环具有与所述弯曲槽面相抵接的凸面,所述凸面呈圆弧状;所述凸环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凸面与所述弯曲槽面相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承口端头至所述承插接管的方向,所述承口端头的内径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钢管的外径。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借转承插式管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接管的直径与所述钢管的直径相同。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桂华,欧阳枧,胡鹰志,黄春潮,章程鹏,罗伟,谭学红,吴惠添,黄文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