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痕胀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20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接痕胀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下模座、固定于下模座中心的推杆、被推杆穿过并能在下模座上方浮动的下浮动块、围绕推杆的轴线均布于下浮动块上的十个以上的摆块和能在下浮动块上方浮动的脱料板,摆块的上部具有胀形部,下部具有能让摆块在下浮动块上转动的球头;上模包括上模座、能在上模座下方浮动的上压块、被上压块穿过的上模板、纵向穿过上模板并可浮动的斜导向块和围绕推杆的轴线均布的多个侧夹块,侧夹块从侧向嵌设于上模板内并能在斜导向块的作用下沿径向活动。本模具利用推杆驱动许多摆块的往外摆动成型筒形零件的胀形结构,胀形结构的成型间隙小,无明显拼接痕迹,形状饱满。满。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接痕胀形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
,特别涉及一种无接痕胀形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的是胀形零件1的变化原理图。这种零件1的中部有一个大于两侧口径的胀形区11,所以需要依靠侧打结构成型。以往在试模的时候采用的是四个可以沿着坐标方向伸缩的滑块2,由顶部呈金字塔结构的推块一起带动,每个滑块2的外侧均有个弧形面21来压迫材料实现胀形,如图2所示。但是这种结构的弊端在于滑块2胀开后,两两之间必会产生扩大的间隙,而间隙处没法对胀形区11的内侧提供支持,导致的结果就是胀形区11在靠近滑块2的拼接位置留有痕迹,外形不够饱满,达不到客户要求。
[0003]因此有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痕胀形模具,能够成型形状饱满的筒形胀形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接痕胀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固定于下模座中心的推杆、被推杆穿过并能在下模座上方浮动的下浮动块、围绕推杆的轴线均布于下浮动块上的十个以上的摆块和能在下浮动块上方浮动的脱料板,所述摆块的上部具有胀形部,下部具有能让摆块在下浮动块上转动的球头;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能在上模座下方浮动的上压块、被上压块穿过的上模板、纵向穿过上模板并可浮动的斜导向块和围绕推杆的轴线均布的多个侧夹块,所述侧夹块从侧向嵌设于上模板内并能在斜导向块的作用下沿径向活动。
[0006]具体的,所述下浮动块上设有一个包围所有摆块的内限位块。
[0007]具体的,所述上模板的中部设有能限制上压块伸出距离的上限位块。
[0008]具体的,所述推杆的顶部具有上锥面,所述胀形部的内侧设有配合所述上锥面的内锥面。
[0009]具体的,所述侧夹块有四个,每个侧夹块的内侧均设有一个呈90
°
角的弧形成型面。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模具利用推杆驱动许多摆块的往外摆动成型筒形零件的胀形结构,胀形结构的成型间隙小,无明显拼接痕迹,形状饱满。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零件的变化原理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胀形结构的成型原理图;
[0014]图3为实施例模具在合模时的剖视图;
[0015]图4为实施例模具在脱料时的剖视图;
[0016]图5为图4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6为摆块的布置图;
[0018]图7为侧夹块的布置图。
[0019]图中数字表示:
[0020]1‑
零件,11

胀形区;
[0021]2‑
滑块,21

弧形面;
[0022]3‑
上模,31

上模座,32

上压块,33

上模板,331

上限位块,34

斜导向块,35

侧夹块,351

弧形成型面;
[0023]4‑
下模,41

下模座,42

推杆,421

上锥面,43

下浮动块,431

内限位块,44

摆块,441

胀形部,442

球头,443

内锥面,45

脱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3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接痕胀形模具,包括上模3和下模4,下模4包括下模座41、固定于下模座41中心的推杆42、被推杆42穿过并能在下模座41上方浮动的下浮动块43、围绕推杆42的轴线均布于下浮动块43上的十个以上的摆块44和能在下浮动块43上方浮动的脱料板45,摆块44的上部具有胀形部441,下部具有能让摆块44在下浮动块43上转动的球头442;上模3包括上模座31、能在上模座31下方浮动的上压块32、被上压块32穿过的上模板33、纵向穿过上模板33并可浮动的斜导向块34和围绕推杆42的轴线均布的多个侧夹块35,侧夹块35从侧向嵌设于上模板33内并能在斜导向块34的作用下沿径向活动。摆块44的外表面用来对筒形的原件中部进行侧冲变形而形成胀形区11。摆块44在不接触推杆42之前,其上部会往中央摆动而落于推杆42的上投影范围内。当推杆42退出摆块44的中心时,摆块44一并内缩,实现避让;当推杆42上行时,其顶端会撞击每个摆块44的内侧,继而摆块44的上部被往外推动,所有摆块44会一起动作而呈现张开动作,与侧夹块35配合挤出胀形区11。因为摆块44数量较多,所以合模后相邻摆块44的间隙比较小,所以胀形后无拼接痕迹,形状饱满。
[0027]如图3至图5所示,下浮动块43上设有一个包围所有摆块44的内限位块431。内限位块431一方面会对零件1胀形前的下部进行限位和变形的支撑,另一方面会对摆块44的摆角进行限定,使摆块44胀开时到达既定位置。
[0028]如图3所示,上模板33的中部设有能限制上压块32伸出距离的上限位块331。上限位块331一则限定上压块32的伸出距离,另一方面也作为零件1的上表面定位。
[0029]如图5所示,推杆42的顶部具有上锥面421,胀形部441的内侧设有配合上锥面421的内锥面443。这样推杆42能够对胀形部441起到一个斜向的转动力,让摆块44摆到预计位置。
[0030]如图7所示,侧夹块35有四个,每个侧夹块35的内侧均设有一个呈90
°
角的弧形成型面351。四个90
°
的弧形成型面351能够拼合成完整的包围结构。这样侧夹块35的数量较少,侧夹块35与斜导向块34都比较方便加工,动作容易控制。
[00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痕胀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固定于下模座中心的推杆、被推杆穿过并能在下模座上方浮动的下浮动块、围绕推杆的轴线均布于下浮动块上的十个以上的摆块和能在下浮动块上方浮动的脱料板,所述摆块的上部具有胀形部,下部具有能让摆块在下浮动块上转动的球头;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能在上模座下方浮动的上压块、被上压块穿过的上模板、纵向穿过上模板并可浮动的斜导向块和围绕推杆的轴线均布的多个侧夹块,所述侧夹块从侧向嵌设于上模板内并能在斜导向块的作用下沿径向活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大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铭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