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917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一电源、设于第二壳体内的加热部,加热部用于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还包括:气流通道,设于第二壳体内,与加热腔连通;第二发热部,用于在连通外部电源后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上的冷凝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在气雾产生装置内部设置第二发热部,采用内部加热的方式清洁气雾产生装置中冷凝液,在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时,可以同时启动清洁过程,清洁过程简单高效,避免损耗气雾产生装置中第一电源的电量,有效保证抽吸次数和时长,用户体验较佳。用户体验较佳。用户体验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雾产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装置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传统卷烟带来的如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加热不燃烧装置通过对烟丝进行加热,释放气溶胶,烟丝并没有燃烧,所以不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得用户在获得抽吸体验的同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吸入。然而,在加热烟丝的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含有气溶胶颗粒,该气溶胶颗粒会冷凝在烟气通道壁上形成冷凝液,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气味残留并影响持续使用的体验,冷凝液积聚后易造成电气元件的腐蚀,也容易流出对装置和环境产生污染,用户体验不佳。
[0003]现有技术中,用户采用手动清洁的方式对加热不燃烧装置中的冷凝液进行清洁,清洁过程繁琐,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清洁过程繁琐、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便于有效清洁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用户体检较佳。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一电源、设于第二壳体内的加热部,加热部用于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还包括:气流通道,设于第二壳体内,与加热腔连通;第二发热部,用于在连通外部电源后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上的冷凝液。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气雾产生装置内部设置第二发热部,采用内部加热的方式清洁气雾产生装置中冷凝液,在对气雾产生装置进行充电时,可以同时启动清洁过程,清洁过程简单高效,避免损耗气雾产生装置中第一电源的电量,有效保证抽吸次数和时长,用户体验较佳。
[0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发热部为发热管,发热管套设于气流通道的外部。
[000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发热管与气流通道之间存在间隙。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热管产生热量以蒸发气流通道上的冷凝液过程中,可以通过间隙在产生热量后排出水蒸气。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发热部为涂层,设于气流通道的内壁、外壁、壁层中的至少一种。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发热部为网状、薄片状、丝状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发热部包裹或缠绕于气流通道的外壁上。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发热部为网状、薄片状、丝状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发热部预埋在气流通道中。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按键,设于第二壳体上,用于在连通外部电源后控制启动第二发热部。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手动启动方式,通过第二按键控制对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冷凝液进行加热清洁的开关。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充电部,设于第二壳体上。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吸嘴,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端塞,设于远离吸嘴的气流通道的一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四;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与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a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12b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产生装置中气流通道与第二发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元件标号说明:
[0033]1充电装置;10第一壳体;110盒体;180盒盖;1101第一仓穴壁;1801第二仓穴壁;120第一发热部;130充电基座;140第二充电部;150第一按键;160连接电极;170第一指示灯;190连接口;
[0034]2气雾产生装置;210气流通道;220第二壳体;230第一电源;240加热部;250吸嘴;260第二发热部;2610发热管;270第二按键;280第二指示灯;290第一充电部;300端塞;310磁铁;320充电器;3210PIN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专利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专利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
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8]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4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一电源、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用于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第二发热部,用于在连通外部电源后产生热量以蒸发所述气流通道上的冷凝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部为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套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与所述气流通道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部为涂层,设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外壁、壁层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钱轶霆蔡吉俊王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