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滤筒纤维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1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滤筒纤维过滤器。其筒体内设有滤筒,滤筒下方设有曝气板,滤筒的上端封闭、下端穿过曝气板与产水出水管相连通,滤筒的上方设有竖轴,竖轴的上端穿出筒体的顶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滤筒的下端与竖轴的下端分别固连有纤维束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纤维束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活动连接;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在水平方向呈放射状均匀排列;上固定杆由竖轴的轴心向外、向上倾斜,使得上固定杆与下固定杆之间的距离随着距滤筒轴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反洗时,纤维束即使受反洗水和压缩空气的冲击也不易滑脱。筒体为分体式结构,可以在进行纤维束的挂接操作后,再依次安装下筒体、上封头,使得纤维束的挂接操作更方便、快捷。快捷。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滤筒纤维过滤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纤维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粒状滤料要实现变孔隙过滤,需采用不同比重、不同粒径的滤料进行级配。而纤维束过滤滤层是无级变孔隙滤层,截污能力强,因此纤维束过滤器的特点是截污容量大,过滤周期长,占地面积小。其中,囊式纤维过滤器可以通过调节充入胶囊内流体的压力调整滤层的密度,其缺点是滤层压缩不均匀,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过滤精度低,胶囊也容易破裂损坏,不易更换,导致设备故障。浮动式纤维过滤器筒体内设有多孔板和浮动板,浮动板位于多孔板的上部,纤维束的一端固定于多孔板上、另一端固定于浮动板上,筒体内的下部还设有布气装置,可以降低清洗时的耗水量,提高清洗效果;其缺点是纤维丝排列是无规则状态,造成孔隙较大,而且水力的作用容易导致纤维丝相互缠绕,导致过滤精度不均匀,此形式的过滤器工作压力较高,滤速慢,滤料悬挂系统复杂;且在过滤器反冲洗时,气水由下而上地冲击扰动,滤料无法实现完全放松状态,很难使束状滤料滤层中吸附截留物得到洗脱,且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反洗差压过大,造成滤料多孔板破损,安全性不强。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于2014年10月20日申请了名称为新型纤维过滤器的技术专利,包括筒体和连接于筒体上的原水进水管、产水出水管、反洗进水管、反洗出水管、反洗进气管、反洗排气管、正洗出水管,筒体内设有纤维束,筒体内设有至少2个多孔管(滤筒),多孔管的下端与产水出水管相连通,多孔管的上端封闭,多孔管的上方与多孔管相应设有竖轴,竖轴的上端穿出筒体的顶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多孔管的下端与竖轴的下端分别固连有纤维束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纤维束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活动连接;多孔管的下方与多孔管相应设有曝气板,曝气板与筒体的下底之间设有曝气室,反洗进气管与曝气室相连通,曝气板上与纤维束相应的部位设有出气孔。纤维束束状滤料的下端固定在多孔管下端的下固定杆上,上端固定在可旋转的竖轴上,在多孔管外壁形成纤维过滤层;原水自多孔管外侧通过过滤层渗透至多孔管内侧,悬浮物被截留,净水透过,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通过驱动装置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齿条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转动,与齿轮固连的竖轴可将纤维束旋转拧紧或放松,实现纤维空隙调节,制水时滤料收紧,反洗时能够充分放松。通过调节装置对纤维丝施以旋转拧紧力,使其纤维丝纵向之间孔隙变小,水中的悬浮物均被挡住留在纤维丝外,过滤后得到清洁的处理水。当过滤器内被截留的悬浮污物、杂质增多,处理水量下降,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启动反冲洗过程;反洗时让过滤器的调节装置放松,使过滤纤维的孔隙在舒张的状态下,用压缩空气和产水反冲洗,将污物通过排放管排除。其缺点是,纤维束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活动连接,而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在水平方向呈放射状均匀排列,实际使用过程中,反洗时受反洗水和压缩空气的冲击纤维束易从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上滑脱,导致纤维过滤层松散,过滤精度降低,出水水质不稳定。另一缺点是筒体为整体结构,纤维束与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的挂接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滤筒纤维过滤器,以解决现有的纤维过滤器纤维束易滑脱、过滤精度低、出水水质不稳定、纤维束挂接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单滤筒纤维过滤器,包括筒体和连接于筒体上的原水进水管、产水出水管、反洗进水管、反洗出水管、反洗进气管、反洗排气管、正洗出水管,筒体内设有滤筒,滤筒的下方设有曝气板,滤筒的下端穿过曝气板与产水出水管相连通,滤筒的上端封闭,滤筒的上方设有与滤筒同轴的竖轴,竖轴的上端穿出筒体的顶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滤筒的下端与竖轴的下端分别固连有纤维束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纤维束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活动连接;曝气板与筒体的下底板之间形成曝气室,反洗进气管与曝气室相连通,曝气板上与纤维束相应的部位设有出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内设有1个滤筒,滤筒与筒体同轴;所述的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在水平方向呈放射状均匀排列;所述的上固定杆在竖直方向由竖轴的轴心向外、向上倾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
°
~30
°
;所述的筒体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底板、下筒体、上筒体、上封头,下底板与下筒体固定连接,下筒体与上筒体、上筒体与上封头均为活动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固定杆向外、向上倾斜,使得上固定杆与下固定杆之间的距离随着距滤筒轴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在反洗时,纤维束即使受反洗水和压缩空气的冲击也不易从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上滑脱。
[0008]上述的单滤筒纤维过滤器中,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旋转气缸,旋转气缸通过气缸支架连接于上封头的顶部,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与竖轴的上端相连。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气缸的输出端直接与竖轴的上端相连,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故障率低。
[0010]上述的单滤筒纤维过滤器中,所述下筒体的上端设有第一法兰、上筒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第二法兰5和第三法兰、上封头的下端设有第四法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5之间、第三法兰与第四法兰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一法兰高于下固定杆200mm

500mm,第三法兰低于挂丝盘100mm

500mm。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为分体式结构,可以在进行纤维束的挂接操作后,再依次安装下筒体、上封头,使得纤维束的挂接操作更方便、快捷。
[0012]上述的单滤筒纤维过滤器中,所述滤筒的上端部设有定心套,所述竖轴的下端设有直径小于上部直径的插入端,插入端与定心套的内孔间隙配合;定心套的外侧面为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的阶梯轴,挂丝盘的内孔为上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的阶梯孔,挂丝盘通过上部直径较小的内孔固连于竖轴的插入端的上方,挂丝盘下部直径较大的内孔与定心套上部直径较小的外侧面滑动配合,使得挂丝盘可绕定心套转动;所述的上固定杆固连于挂丝盘的外缘。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轴的下端设有直径小于上部直径的插入端,插入端与定心套的内孔具有间隙,这样在完成纤维束的挂接操作后,依次安装下筒体、上封头时,方便竖轴与定心套的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5]上固定杆向外、向上倾斜,使得上固定杆与下固定杆之间的距离随着距滤筒轴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在反洗时,纤维束即使受反洗水和压缩空气的冲击也不易从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上滑脱。筒体为分体式结构,可以在进行纤维束的挂接操作后,再依次安装下筒体、上封头,使得纤维束的挂接操作更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滤筒、产水出水管、下固定杆的连接示意图。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滤筒纤维过滤器,包括筒体和连接于筒体上的原水进水管、产水出水管、反洗进水管、反洗出水管、反洗进气管、反洗排气管、正洗出水管,筒体内设有滤筒,滤筒的下方设有曝气板,滤筒的下端穿过曝气板与产水出水管相连通,滤筒的上端封闭,滤筒的上方设有与滤筒同轴的竖轴,竖轴的上端穿出筒体的顶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滤筒的下端与竖轴的下端分别固连有纤维束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纤维束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活动连接;曝气板与筒体的下底板之间形成曝气室,反洗进气管与曝气室相连通,曝气板上与纤维束相应的部位设有出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内设有1个滤筒,滤筒与筒体同轴;所述的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在水平方向呈放射状均匀排列;所述的上固定杆在竖直方向由竖轴的轴心向外、向上倾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
°
~30
°
;所述的筒体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底板、下筒体、上筒体、上封头,下底板与下筒体固定连接,下筒体与上筒体、上筒体与上封头均为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滤筒纤维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玲玲董玉曾董传贺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水处理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