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788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塔、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冷却循环水箱、温度传感器及处理器;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热水室和冷却水室,隔板能够在冷却循环水箱内移动。本技术通过将冷却循环水箱分割为热水室和冷却水室,避免了热水和冷水的直接接触;增加了一套独立的冷却水自循环管路,这样可以不间断的对冷却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并且增加节能降耗设计,在循环水泵的入口处加装温度传感器,在保证冷却水温度有效下降的同时,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烟草制丝生产线真空回潮机辅助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真空回潮机主要用于制叶丝生产线上,是烟叶预处理的一道主要工序,现有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真空回潮机01排出的热水进入冷却塔02冷却,冷却后的水流进入冷却循环水箱03,再由循环泵04 抽入真空回潮机。
[0003]在生产过程中,现有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工作模式冷却效率不高,导致真空回潮机在夏季连续工作时,经常因为冷却水温度过高导致抽空时间延长,蒸汽消耗大幅上升,严重时甚至因为冷却水水温壶高,长时间抽空导致后续工序断料,影响设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技术的冷却水循环模式冷却效率不高,影响真空回潮机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塔、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冷却循环水箱、温度传感器及处理器;
[0007]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热水室和冷却水室,所述隔板能够在冷却循环水箱内移动,在所述热水室的侧部设置有热水出口,在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
[0008]真空回潮机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热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热水室的侧部的热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一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冷却水塔的入口连接;
[0009]冷却水塔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却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二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连接;
[0010]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热水室及冷却水室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均电信号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能够沿冷却循环水箱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在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平移。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包括冷却循环水箱本体、上部水平轨道、下部水平轨道、上部传输装置、下部传输装置、平置电机、垂直轨道、垂直传输装置、垂直电机及隔板;
[0013]所述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内侧靠近上方设置上部水平轨道,靠近下方设置下部水平轨道;
[0014]所述上部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上部水平轨道上,所述下部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下部水平轨道上,所述平置电机设置于所述冷却循环水箱本体上,所述平置电机的输出轴同时驱动所述上部传输装置和所述下传输装置同步移动;
[0015]所述垂直轨道的上端与所述上部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垂直轨道的下端与下部传输装置连接,所述垂直传输装置安装于所述垂直轨道上,所述垂直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所述垂直传输装置移动,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垂直传输装置上;
[0016]所述平置电机及所述垂直电机均与所述处理器电信号连接。
[0017]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部分与所述第四管路的出口部分之间。
[0018]所述热水出口设置于冷却循环水箱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管路在热水室上方的出口位于液面的上方。
[0019]冷却水塔内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风机控制器控制,所述风机控制器与处理器电信号连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通过隔板将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热水室和冷却水室,避免了热水和冷水的直接接触;增加了一套独立的冷却水自循环管路,这样可以不间断的对冷却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并且增加节能降耗设计,在循环水泵的入口处加装温度传感器,在保证冷却水温度有效下降的同时,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0022]本技术方案通过隔板能够在冷却循环水箱内的平移及上下移动,根据外环境温度的变化来随时调节热水室和冷却水室的体积,对冷却水的温度进行精细调节,保证供应到真空回潮机内的冷却水的温度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真空回潮冷却水循环管路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真空回潮冷却水循环管路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冷却循环水箱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01真空回潮机,02冷却水塔,03冷却循环水箱,04循环水泵,1真空回潮机,2冷却水塔,3冷却循环水箱,4第一循环水泵,5第二循环水泵,6第一管路,7第三管路,8第四管路,9第五管路,10第六管路,31隔板,32冷却水室,33热水室,34冷却循环水箱本体,35上部传输装置,36垂直传输装置,37平置电机,38垂直电机,321冷却水出口,39上部水平轨道,40垂直轨道,41下部水平轨道,42下部传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0]如图2至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真空回潮机1、冷却水塔2、第一循环水泵4、第二循环水泵5、冷却循环水箱3、温度传感器及处理器。
[0031]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真空回潮机1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没有进行改进,因此,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不对真空回潮机进行描述,真空回潮机上设置有进水口,用于进入已经被冷却的冷却水,出水口,用于排出被加热的冷却水。
[0032]冷却循环水箱3内设置有隔板31,将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热水室33和冷却水室32,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隔板31在冷却循环水箱本体34内前后及上下方向移动。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冷却循环水箱的改进为本申请的关键技术,在现有的冷却循环水箱均如图1所示,从真空回潮机排出的热水直接打入冷却水塔,对热的冷却水进行全部冷却后进入冷却循环水箱内,此种情况在春季和秋季尚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冬季,外环境的温度较低,全部的被加热的冷却水再经过冷却水塔的冷却后,会导到冷却水温度过低影响到真空回潮机的工作效率,并且冷却水塔的使用提高了能耗。在夏季时,被加热的冷却水全部进入冷却水塔进行冷却,结合外环境的高温,冷却塔的冷却效率不能满足冷却的需要,严重时会影响到真空回潮机的正常工作。再一方面,整个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冷却水塔及冷却循环水箱部分均受到外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外环境温度变化无规律,导致冷却水的温度不平稳,进而影响到真空回潮机的生产平稳,导致烟丝的含水率波动,影响烟丝的品质。
[0033]如图3和图4所示,提及一种冷却循环水箱的改进结构,包括冷却循环水箱本体34,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冷却循环水箱本体即为现技术的冷却循环水箱,并不需要重建,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塔、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冷却循环水箱、温度传感器及处理器;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分隔为底部连通的热水室和冷却水室,所述隔板能够在冷却循环水箱内移动,在所述热水室的侧部设置有热水出口,在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真空回潮机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热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热水室的侧部的热水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一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冷却水塔的入口连接;冷却水塔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冷却水室的上方连接;所述冷却水室的底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第二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真空回潮机的入水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第二循环水泵的入口处、热水室及冷却水室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循环水泵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均电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能够沿冷却循环水箱上下方向移动,也能够在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内平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水箱,包括冷却循环水箱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芳马晓华王建伟郑智毅许佩黄全忠王洪涛李帷笳李明伟王贺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