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85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单车,其包括有车架,所述车架上固定有踏板,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后轮组件,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竖杆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竖杆的下端设有前轮组件,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有车把横梁,所述车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握把组件,所述车架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弯梁,两个弯梁之间固定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内设有电池和用于驱使所述后轮组件运转的控制器,所述踏板跨设于两个弯梁上,所述踏板覆盖于所述容纳盒的上方,且所述踏板与所述弯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更加轻便,当单车折叠后,大大方便了用户携带和收纳,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和市场需求。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和市场需求。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和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单车


[0001]本技术涉及单车,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单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绿色出行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骑行单车出行,但是对于远距离出行或者上下楼时,普通的单车因难于携带而存在诸多不便,对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可折叠式的单车产品,此类产品通过将单车的几个主要部分折叠,可以明显缩小单车体积,从而方便上下地铁、上下公交车以及上下楼等等。但是现有的折叠式单车,其车架部分一般由金属板材或者型材制成,整体结构较为笨重,不方便携带和收纳,此外,现有的折叠单车中,其一般只能将车把、车架、后轮等几个大部分进行折叠,特别是车把部分,由于两侧把手呈向外支出的状态,所以必然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导致现有的单车很难再进一步缩小体积,难以满足用户对灵巧性、深入折叠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收纳、便于携带、方便使用的折叠单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折叠单车,其包括有车架,所述车架上固定有踏板,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后轮组件,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竖杆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竖杆的下端设有前轮组件,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有车把横梁,所述车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握把组件,所述车架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弯梁,两个弯梁之间固定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内设有电池和用于驱使所述后轮组件运转的控制器,所述踏板跨设于两个弯梁上,所述踏板覆盖于所述容纳盒的上方,且所述踏板与所述弯梁固定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容纳盒的顶部固定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与所述容纳盒密封固定。
[0007]优选地,所述踏板是由枫木板制成的踏板。
[0008]优选地,所述踏板的后端开设有槽口,所述后轮组件位于所述槽口内。
[0009]优选地,两个弯梁之间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
[0010]优选地,所述车架的侧部安装有支撑脚。
[0011]优选地,所述握把组件包括有把手支座、翻转把手、把手套管及销轴,所述把手支座的一端与所述车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支座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叉块,所述翻转把手的端部形成有铰接头,所述铰接头插设于两个叉块之间,所述销轴穿过两个叉块和所述铰接头,借由所述销轴、两个叉块和所述铰接头的配合,令所述翻转把手能够相对所述把手支座翻转,所述把手套管套设于所述翻转把手上且二者之间设有弹性件,借由所述弹性件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把手套管向所述把手支座方向滑动,以令所述把手套管套设于所述铰接头和两个叉块的外侧。
[0012]本技术公开的折叠单车中,将所述车架设计为两个对称弯梁的结构,两个弯
梁之间可用于安装固定容纳盒,所述踏板跨设并且固定于两个弯梁上,从而构成单车的车体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板材或者型材制成的车架而言,本技术结构更加轻便,当单车折叠后,大大方便了用户携带和收纳,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和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折叠单车的立体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折叠单车的立体图二;
[0015]图3为本技术折叠单车的分解图;
[0016]图4为车把机构展开状态的结构图;
[0017]图5为车把机构的分解图;
[0018]图6为车把机构的局部结构图一;
[0019]图7为车把机构的局部结构图二;
[0020]图8为车把机构的局部结构图三;
[0021]图9为车把机构折叠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单车,结合图1至图9所示,其包括有车架4,所述车架4上固定有踏板5,所述车架4的后端设有后轮组件6,所述车架4的前端设有竖杆7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竖杆7的下端设有前轮组件8,所述竖杆7的上端固定有车把横梁1,所述车把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握把组件2,所述车架4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弯梁40,两个弯梁40之间固定有容纳盒9,所述容纳盒9内设有电池90和用于驱使所述后轮组件6运转的控制器91,所述踏板5跨设于两个弯梁40上,所述踏板5覆盖于所述容纳盒9的上方,且所述踏板5与所述弯梁40固定连接。
[0024]上述单车中,将所述车架4设计为两个对称弯梁40的结构,两个弯梁40之间可用于安装固定容纳盒9,所述踏板5跨设并且固定于两个弯梁40上,从而构成单车的车体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板材或者型材制成的车架而言,本技术结构更加轻便,当单车折叠后,大大方便了用户携带和收纳,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和市场需求。
[0025]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盒9的顶部固定有盖板92,且所述盖板92与所述容纳盒9密封固定。
[0026]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踏板5是由枫木板制成的踏板。其中,采用枫木材质的踏板不仅轻便,而且易于加工成型,同时还是得车体部分更加美观,更具木质感。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5的后端开设有槽口50,所述后轮组件6位于所述槽口50内。
[0028]为了起到加固作用,本实施例中,两个弯梁40之间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41。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4的侧部安装有支撑脚42。
[0030]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折叠式车把机构,具体是指,所述握把组件2包括有把手支座20、翻转把手21、把手套管22及销轴23,所述把手支座20的一端与所述车把横梁1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支座20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叉块200,所述翻转把手21的端部形成有铰接头210,所述铰接头210插设于两个叉块200之间,所述销轴23穿过两个叉块200和所述
铰接头210,借由所述销轴23、两个叉块200和所述铰接头210的配合,令所述翻转把手21能够相对所述把手支座20翻转,所述把手套管22套设于所述翻转把手21上且二者之间设有弹性件24,借由所述弹性件24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把手套管22向所述把手支座20方向滑动,以令所述把手套管22套设于所述铰接头210和两个叉块200的外侧。
[0031]上述结构中,当用户需要展开车把机构时,需要向水平方向翻转所述把手套管22,直至所述铰接头210与两个叉块200处于同轴位置,利用所述弹性件24对所述把手套管22施加弹力,并驱使所述把手套管22向所述把手支座20方向滑动,直至所述把手套管22套设于所述铰接头210和两个叉块200的外侧,借由所述把手套管22的套接作用令所述铰接头210与两个叉块200相对固定,从而完成展开;当用户需要折叠车把机构时,向外拉动所述把手套管22,同时克服所述弹性件24的弹力并,直至所述把手套管22从所述铰接头210和两个叉块200的外侧脱出,然后向竖直方向翻转所述把手套管22,进而完成折叠。基于上述结构,使得本技术能够将车把部分进行折叠,从而进一步缩小单车体积,而且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折叠或者展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架(4),所述车架(4)上固定有踏板(5),所述车架(4)的后端设有后轮组件(6),所述车架(4)的前端设有竖杆(7)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竖杆(7)的下端设有前轮组件(8),所述竖杆(7)的上端固定有车把横梁(1),所述车把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握把组件(2),所述车架(4)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弯梁(40),两个弯梁(40)之间固定有容纳盒(9),所述容纳盒(9)内设有电池(90)和用于驱使所述后轮组件(6)运转的控制器(91),所述踏板(5)跨设于两个弯梁(40)上,所述踏板(5)覆盖于所述容纳盒(9)的上方,且所述踏板(5)与所述弯梁(40)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9)的顶部固定有盖板(92),且所述盖板(92)与所述容纳盒(9)密封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5)是由枫木板制成的踏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5)的后端开设有槽口(50),所述后轮组件(6)位于所述槽口(50)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乐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